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的一篇散文,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抒发了对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一、教学目标

  ◎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

  (杨树;人)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

  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

  (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

  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

  (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

  4.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

  (象征的手法)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

  (比喻: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格品质相似。)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欢的植物,使用象征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略

  

六、教学反思

  本文写自1940年,茅盾曾经的文字多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主角,此篇热情地歌颂了抗战中的士兵百姓。《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结合这段创作背景,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茅盾写作对象及写作风格的改变。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1.《白杨礼赞课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白杨礼赞课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0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