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补充问题并解答)

  二、新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①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②浓缩液的体积:500×()=100(ml)

  ③水的体积:500×()=400(ml)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6)学生试做:练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补充练习

  (1)出示: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

  ①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②一班应栽的棵数:280×()=94(人)

  ③二班应栽的棵数:280×()=90(人)

  ④三班应栽的棵数:280×()=96(人)

  答:一班栽树94棵,二班栽树90棵,三班栽树96棵。

  (5)学生进行检验。

  (6)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的第1、3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2、4、5、6、7题。

  教学追记: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而言较容易掌握,因而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出现什么困难。教学中,我两种方法并重,并让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殊途同归之处。对于类型稍有不同的题目,如“做一做”第2题,以人数为比例进行分配的,我在教学时添加了一道例题,教学后再让学生独力完成第2题,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学得较为轻松,也对这种类型题掌握得较扎实。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1.《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02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