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中本节教材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总结归纳得出结论,最后用探究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查阅解读比热表,懂得比热容的影响因素。
(3)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3)通过对比热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2)联系社会生活应用其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二)教学难点
(1)比热容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
1、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通过这三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2、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法:这种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使他们对比热容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了让学生感受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在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后,让学生利用比热容的知识去解答生活中的事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烈日当空海边的图片
提出问题:当你在烈日当空在海边游玩时,
你会发现:岸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里的水凉凉的。这是为什么?
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这之前都没有追究过为什么,在这里老师提出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二)实验探究,培养能力,新课讲授
1、从生活走向物理
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
1、烧开一壶水和半壶水哪个需要时间长?
2、一壶水加热到50℃,另一壶水加热到80℃,哪个需要时间更长?
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得出:物体所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
递进提问: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还跟其他因素有关?
提示: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当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
作出猜想: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2、实验探究
(1)实验目的:探究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2)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两种实验方案并派代表说出实验方案:
A、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让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比较加热时间。
B、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的温度升高的度数。
(3)方案确定后,小组讨论:1)实验过程中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小组怎样分工合作?
(4)进行实验(两人为一小组)
(5)记录实验数据
(6)分析实验数据
(7)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A、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水比食用油吸收的热量多。
B、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热量时,食用油比水升高的温度大。
教师引导总结: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
探究目的: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先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然后再与同学间交流评估,互助提高,最终找到最佳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和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
3、比热容
根据实验的结论,教师提问学生“为了表示物质吸热本领这种热学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什么概念,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符号:c
(3)比热容的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4)单位的符号:J/(kg?℃)
在讲解比热容的定义过程中,提示学生要记住水的比热容,并以水的比热容作为例子,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定义。
(5)让学生观察表格,学会分析表格,获取有用的信息。
4、生活、物理、社会
“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汽车发动机为何用水来冷却?
(2)冬天的散热器(俗称暖气片)为何用热水供暖?
(3)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回到开课前所提到的问题
当你在烈日当空在海边游玩时,你会发现:岸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里的水凉凉的。这是为什么?
(4)为什么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的大?
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使所学的知识为生活服务,符合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三)课堂总结
1、物质的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符号:c
(3)比热容的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单位的符号:J/(kg?℃)
六、教学资源:课件(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包课件)
七、课时录像、文字实录(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包课时实录)
八、练习与作业(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包练习)
九、反思与建议
《比热容》第1课时是第十六章的第三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的心得体会:
比热容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本节教学要让学生建构起比热容的概念,了解比热容较深的内涵、较广的外延,弄清比热容与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个概念间的关系,能结合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成功之处:
(一)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以烈日当空海边的图片为开端,根据生活经验学都知道沙子惹得烫脚而海水是凉凉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这之前都没有追究过为什么,在这里老师提出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因利势导继续提出两个问题:
1、烧开一壶水和半壶水哪个需要时间长?
2、一壶水加热到50℃,另一壶水加热到80℃,哪个需要时间更长?根据生活学生谈论得出物体所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教师再进一步引导,让学生猜想出物体吸收热量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从而顺其自认的把学生引导到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上。
(二)实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要充分展示控制变量法
①为什么用两个相同的金属盒?
②铁板的作用是什么?
③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不用铁板可以吗?
④书中选用铁板的目的只是为了均匀加热吗?
⑤要比较温度还需要哪些器材?要比较质量呢?
⑥怎样设计记录表格?
⑦在什么条件下比较吸热能力的强弱?
⑧比热值大只说明吸热能力强吗?让学习小组带着这些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书中的实验原型,融会贯通理解比热容的含义。
有待改善之处
上完整节课后感觉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比热容的含义,纠其原因主要是实验用的时间太多,没有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利用比热容的概念对生活的实际问题解答,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但中,感觉时间有点仓促。
【比热容教学设计】
1.《比热容教案 比热容教学设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比热容教案 比热容教学设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02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