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上海上海上海海关

民办本科( 含中外合作办学1所 )8所:上海杉达学院, 上海立达学院, 上海建桥学院, 上海兴伟学院,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上海纽约大学。

公办专科13所: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上海体育职业学院,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

985高校4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211高校9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3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音乐学院。

1, 复旦大学

简称"复旦",由教育部直属,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九校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的重要成员。复旦大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 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它合并的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目前学校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复旦大学有四个校区,形成"一体两翼"的校园格局:即以邯郸校区、江湾新校区为一体,以枫林校区、张江校区为两翼。复旦大学有直属院(系)32个,附属医院17家(其中4家筹建)。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5个。两院院士(含双聘)4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本校申报入选)9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本校申报入选)136人。复旦大学学术影响力进入ESI世界前1%的学科领域数17个,位列国内高校第3名,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全球1‰。U.S.News世界学科排名中,有4个学科跻身世界前20,数量在国内并列第二。

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

1,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4,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世界一流学科:哲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现代语言学。

第四轮学科评估:

A+学科5个: 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中国史、数学; A学科8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物理学、化学、工商管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A-学科10个: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生态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药学、中西医结合。

2,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直属、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位列“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Universitas 21、21世纪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重要成员,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建校伊始,学校即确立“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为教育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麻省理工”。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移转租界,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学校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多个源头之一;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29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1955年,学校迁往西安,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两部分独立建制,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逾30万各类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3位来自交大。 交大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第一个大学翻译出版机构、数量第一的地方文献等,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有一级学科硕士点5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2019年6月19日,2020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上海交通大学位列第60位。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有教授89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2名(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4名(含双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共140名,另有8名长江青年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3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5名(青年科学家2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4名。

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

1,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

4,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5,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

6,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7,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国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凝聚态物理、光学、遗传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物理学、农业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社会科学、动植物科学、经济与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

世界一流学科:数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电子电气工程、商业与管理。

第四轮学科评估:

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临床医学、生物学、工商管理5个学科排名居第一档(A+档,前2%)。

3,同济大学

学校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在始于1949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原有的文、法、医、理、机械、电机、造船、测绘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使之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1978年以后,学校实行“两个转变”——恢复对德交流由封闭办学向对外开放办学转变,由土建为主的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2002年,列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2017年,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有156人。同济大学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第一个“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国内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国内第一个“海底观测研究实验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取得了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结构抗震防灾技术、城市交通智能诱导、城市污水处理、新能源汽车研发、国产化智能温室、遥感空间信息、大洋钻探、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等标志性科研成果。目前,同济大学设有29个专业学院,8家附属医院,6所附属中小学。有四平路、嘉定、沪西和沪北等4个主要校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含双聘),第三世界科学院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19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36人。学校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4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2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研究平台。

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

1,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同济大学、南京大学。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海洋地质、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环境工程。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培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车辆工程。

世界一流学科: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艺术与设计。

第四轮评估:

A+: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A:设计学。

A-:数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

B+: 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B: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B-: 政治学、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

C+: 教育学、地球物理学、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C: 新闻传播学、水利工程。

C: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4,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位于上海市,教育部直属,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国培计划、强基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亚太高校书院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国务院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是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2年学校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学校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86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成为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截至2020年1月,学校有闵行、中山北路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约207公顷;设有4个学部,30个全日制学院,4个书院,8个实体研究院,2个管理型学院,1个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54人;在校博士研究生3272人,硕士研究生15940人;在校学历留学生1341人。

截至2019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3990人,其中专任教师2317人。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1827人,其中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院士)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5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及国家教学名师入选者9人,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青年千人2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3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9人,上海市"东方学者"入选者32人,上海市"领军人才及后备"入选者27人,"双百人才计划"入选者(含紫江优秀青年学者、紫江青年学者174人次。

国家文科基地: 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

国家理科基地: 数学,地理学, 心理学, 物理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言语听觉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与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软科学研究基地:创新战略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俄罗斯研究中心,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教育学、地理学。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基础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光学、生态学。

世界一流学科: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

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心理学、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方向)、

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对外汉语、化学、生物科学哲学、学前教育、英语、体育教育、统计学。

第四轮评估:

A+: 教育学、世界史。

A级,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统计学、软件工程。

A-: 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生态学。

B+: 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

B: 应用经济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B-: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C+:理论经济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C-:海洋科学

5,上海外国语大学

创建于1949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世界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新中国同龄,其前身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后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上海俄文专(修)科学校、上海外国语学院等传承变革,于1963年列入教育部全国重点大学。1994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名人:方重、王季愚、夏仲毅、徐仲年、凌达扬、董任坚、许天福、陆佩弦、颜棣生、杨寿林、漆竹生、钱维藩、戚雨村、李观仪、杨小石、胡孟浩、王德春、侯维瑞、余匡复,柴明炯等。上海外国语大学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学科优势和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是同类院校中唯一拥有三个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等国际指标中位居中国前列,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A+(外国语言文学),并列全国第一。上外现有授课语种数量已达 42 种,包括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朝鲜语、波斯语、泰语、越南语、印度尼西亚语、瑞典语、荷兰语、希伯来语、乌克兰语、土耳其语、印地语、匈牙利语、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波兰语、捷克语、斯瓦希里语、塞尔维亚语、乌尔都语、马来语、爪哇语、普什图语、塔吉克语、汉语等 34 种现代语言,并开设拉丁语、古希腊语、世界语、梵语、古英语、古典叙利亚语、巴列维语、古典纳瓦特语等 8 种古典语言和国际辅助语课程。

上外是国际高校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亚太工作组所在地,拥有全亚洲首屈一指的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已开设全部联合国6种官方语文语对组合,获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全球最高评级,是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中国唯一位列世界15强的专业会议口译办学机构,英汉语对全球排名第一。上外已陆续与新华通讯社、中国日报社(China Daily)、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第一财经传媒(CBN)、上海外语频道(ICS)等建立联合办学体系,并实施长三角高校学分互认计划。上外与英国FutureLearn平台合作开展“慕课”(MOOC)探索与实践,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理念的创新。上外的人才培养体系层次齐备,现有47个本科专业,包括33个语言类专业和14个非语言类专业;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下设3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金融硕士、法律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下设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学校有虹口与松江两座校区。

国家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阿拉伯语语言文学。

世界一流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欧语种群。

第四轮评估:

外国语言文学A+,

政治学B+

新闻传播学B-

中国语言文学C+

工商管理B-

6,上海财经大学

中国著名的“两财一贸”(央财,上财,对外经贸)之一,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杨杏佛任商科主任。1921年,随着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建设国立东南大学计划的实施,商科扩充改组并迁址上海,成立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学,著名教育家郭秉文任校长,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任教务主任。1932年独立建校,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时为国内唯一的国立商科类本科高校。1950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归教育部领导,现由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

世界一流学科:统计学。

国家重点学科:财政学、会计学、经济思想史;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金融学。

第四轮评估:

A: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A-:统计学。

B+: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B: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

C+:外国语言文学。

7,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10月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1993年2月更为现名。国家首批“211工程”,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覆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术、哲学、教育11个学科门类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设有徐汇校区、奉贤校区和金山科技园区三部分。设有15个专业学院,在67个本科专业招生。学校师资队伍强大,包括两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4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等100余人。华东理工大学顶尖人才特别是院士数量甚至高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杰青等层次的人才数量也具备较大优势。学校拥有“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工过程先进控制和优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承压系统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从科研平台数量与质量来看,华东理工大学也具备了进入一流大学的实力。

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

1,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化工过程机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材料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材料学。

世界一流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第四轮评估: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获得A+评价;社会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得到了B+评价。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学科入选首轮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还拥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更是进入全球前1‰。从学科实力来看,华东理工大学学科实力雄厚,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属于上游水平,甚至不亚于一些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8,东华大学

原中国纺织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由交通大学纺织系等华东、中南、西南高校的纺织院系合并而成,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国家211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以工为主,工、理、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一带一路”世界纺织大学联盟创始成员。已发展成为工、理、管、经、文、艺等十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东华大学有松江校区、延安路校区、新华路校区。拥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点、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6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55个本科专业。共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上海市一流学科,1个上海高校Ι类高峰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学、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

世界一流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含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第四轮评估:

A+级纺织科学与工程。

B+级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

B级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B-级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C+级数学、土木工程。

C级科学技术史、化学工程与技术、艺术学理论、美术学。

C-级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9,上海大学

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922年10月,国共合作曾创建了上海大学,校长为于右任,教务长为瞿秋白。这是一所被誉为“武有黄埔、文有上大”的革命学校,1927年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1983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校、华东师范大学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复办上海大学(简称原上海大学)。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原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上海大学的广大师生立志继承与发扬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大学的光荣传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钱伟长教授于1983年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994年至2010年担任上海大学校长,他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和治校方略开创了学校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发展。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教授722人、副教授110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33人。现有全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外籍院士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2人;“万人计划”入选者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4人。现设有26个学院、1个学部(筹)和2个校管系;设有82个本科专业,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15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8个交叉学科博士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牵头建设2个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10个上海市Ⅰ类高原学科、7个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社会学。

世界一流学科:机械工程(自定)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

A-级: 社会学、美术学。

B+级: 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数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

B级: 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冶金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设计学。

B-: 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土木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

C+: 法学、中国史、化学、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

C: 哲学、生物学、统计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C-: 理论经济学。

10,上海理工大学

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重点建设大学、沪港大学联盟创始成员、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发起单位、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校办学文脉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20世纪50年代初,原沪江大学和原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在原德文医工学堂校址)分别改建为上海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96年两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转入上海市管理。有博士生导师186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72.3%,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教师占比33.7%;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8人(含双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50人;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各类省部级人才12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种类。

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光学工程。

ESI全球前1%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

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光学、能源、控制。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第四轮评估:

光学工程B+、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B+、管理科学与工程获得B+。

11,华东政法大学

著名的“五院四系”之一,前身是华东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是由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52年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学系在圣约翰大学旧址合并组建成立;学校于1958年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招生;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属的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重点大学,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学校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设有19个学院(部),开办24个本科专业。

国家级重点学科:法律史。

省(部)级重点学科:刑法学、经济法学、法学、公共管理。

上海市一流学科:国际法学、民法与知识产权。

第四轮学科评估:

A:法学。

B:政治学。

C+:马克思主义理论。

C:应用经济学。

12,上海海事大学

前身为创建于1909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伴随历史变迁,曾一度停办。1958年交通部决定在上海恢复上海航务学院建制,1959年正式开学,并命名为上海海运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市属的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学科,兼有工、管、经、法、文、理、艺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 12个二级办学部门,47个本科专业。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第四轮评估:

B: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B-:外国语言文学

C+:法学、电气工程

13,上海海洋大学

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以海洋、水产、食品学科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是上海市水产学会、上海市食品学会、上海市渔业经济研究会指导单位,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前身是张謇、黄炎培创建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国立四川水产职业学校、上海市立吴淞水产专科学校、上海水产专科学校等办学时期,1952年升格为中国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

14,上海中医药大学

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与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中医药院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有教职员工近1300人,拥有3名两院院士,2名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69名上海市名中医,700多名高级专家和教授,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全日制在校学生近8000人,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点”建设高校,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及中医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史、医学技术5个一级学科及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公共卫生5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有15个本、专科专业,除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本科专业外,还设有护理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康复治疗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预防医学等专业;有8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已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余家海外院校、医疗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科研、教学、医疗等合作关系,建立了美国第一家中医孔子学院,设有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是中英合作药学、中英合作护理学项目。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8个,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4个,有1个教育部中药现代制剂技术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学、中药学两个学科入选世界“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名单。在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学科全部进入最高等级的A+档,是全国中医院校中唯一取得3个A+学科的高校。学校办医规模与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有8家附属医院,基本覆盖了上海市所有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附属医院的总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总床位数约6300张,每年服务来自世界各地患者约1700万人次。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已在捷克、马耳他、摩洛哥、美国等国家设立海外中医中心,不断促进中医药国际化.。

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外科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

第四轮评估:

A+ 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

15,上海师范大学

是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部市共同支持高校,上海市重点建设大学,沪港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入选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培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上海市外国留学生预科基地、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4年,时名上海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扩建为本科院校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和上海第二师范学院,1958年两校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学院。1972年与华东师范大学等五校合并成立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恢复上海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94年与上海技术师范学院合并成立新的上海师范大学。1997年至2003年,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林师范学校黄陵卫生保健师范部、上海市行知艺术师范学校、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先后并入或划归学校管理。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世界史、中国史、数学、化学、心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博士后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 哲学、数学、教育学、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史、世界史、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环境科学与工程。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的社会学、美术学获评A-等级。

16,上海科学技术大学

摘要: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校是一所由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2013年9月30日正式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按照1:10–1:12的师生比建设一支1000人规模的教授队伍,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本科专业是首批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筹建于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负责筹建,1959年正式建校。首任校长是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周仁。上海科技大学主要科系由中科院在沪各研究所帮助创建,部分系主任曾由中科院在沪研究所所长或副所长兼任。至1959年底,设有原子能系、无线电电子学系、技术物理系、力学系、化学冶金及物理冶金系、元素有机化学系、硅酸盐化学及工学系、生物物理化学系(1973年1月并入原华东化工学院)等8个系,11个本科专业。1981年11月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12月,校园面积约328亩,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至1994年,设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无线电电子学系、精密机械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自动控制系、生物工程系、外语系、新闻与人文科学系、社会科学部等12个系部,23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4个博士点,16个硕士点。末任校长郭本瑜教授。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是上海市地方高校,地处嘉定城中路20号,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原隶属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主办;1968年9月从科技系统(时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科学技术组)划出,改为隶属文教系统(时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文教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脱钩;1978年7月与科技系统恢复联系;1981年划归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管理,并被确立为上海市属重点大学。1994年5月27日,撤销并入新组建的上海大学,原校址成为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单从录取分数上看,这所院校的实力就已经很强了,达到了中等985偏上的水平。师资:学校按照1:10–1:12的师生比建设一支1000人规模的教授队伍,规划选聘500位常任教授和500位特聘教授。其中,常任教授主要来源于国际著名大学的知名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实行常任教授制(Tenure System);特聘教授主要来源于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院所的优秀科学家以及国内外著名教授。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3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1位、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8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3位、“杰青”99位。2014年学校面向全国9省市招收了首届207名本科生,2015、2016、2017年面向14省市分别招收了299、353、355名本科生,2018年面向17省市招收了422名本科生。学校人数:本科生1433人 研究生1788人。2018年毕业生184名,招生人数:207。有两种情况:1、延期毕业。2、毕不了业。培养模式:本科生培养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小规模、国际化”的原则。宽口径:通识培养;厚基础:学习基础学科,硬师资;小规模:小班教学;国际化:出国留学、中外合作学习,中外结合培养模式、国际化经典教材。为优秀学生提供充足的海外学习交流机会:2019年,共有47名本科生赴哈佛、麻省理工、加州伯克利、耶鲁、康奈尔、密歇根等大学学习“3+1”暑期交流项目;有12名学生赴卡耐基梅隆、加大伯克利、牛津、莱顿等大学参加暑期交流项目;有73名学生参加加州伯克利、帕多瓦、耶鲁等暑期课程项目。学校注重将创新实践融入培养全过程:2019年,全体2018级本科生前往全国11个省16个实践基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体2017级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前往70家企业和园区开展暑期产业实践活动,近30%的大二大三本科生在学院/研究所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活动。产学结合: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新药研发平台等国家级大科学设施和科研机构融为一体,与张江高新区的产业界、投资界有机衔接。

17,上海电力大学

这是一所老牌的电力高校,在华东地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学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都很强,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专业。从上海电力大学毕业,很多学生都能够进入国家电网工作,而且还是留在华东地区。据网上的消息说,上海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将近一半都是来自于上海电力大学。因此,这所比较低调的学校,也能够吸引到各地学生的报考。随着学校实力的增强,教学设备变得齐全,高考录取分数线也变得越来越高。即使上海电力大学在很多省份还是二本招生,但录取分数线已经超过一本。这就说明学校是很受学生的欢迎。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单位、国际电力高校联盟发起单位、中国电力高校联盟成员、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会员单位,入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学校创建于1951年,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1985年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开始本科层次办学;2000年划归上海市管理。学校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电力学院的发展演变;2006年正式开始硕士层次办学,201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8年11月30日,上海电力学院正式更名为“上海电力大学。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及11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物理学,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能源电力系统实验中心。

第四轮评估:

B+:电气工程

C+: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

18,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是一所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理学、工学6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大学,为华东地区唯一的一所涉外商科大学,入选“2011计划”、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上海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上海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单位、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认证的“白金级”教育机构、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创始成员以及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创始成员和理事单位,被誉为“国际商务精英的摇篮”。学校创办于1960年,以原上海外国语学院外贸外语系(包括6个语种)为基础建校,时称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是对外贸易部直属院校;1962年12月整体并入上海外国语学院;1964年6月第一次复校;1972年再次并入上海外国语学院;1980年5月第二次复校;1994年7月,学校由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直属划归上海市人民政府直接领导。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校在多边贸易体制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批准的全球首批12所教席院校中唯一一所中国院校,同时也是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合作伙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员单位、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贸易研究与培训网络重要分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虚拟学院核心成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WTO研究与教育的高校,是经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批准的唯一代表中国申请WTO教席的高校;以经济学专家汪尧田教授、王新奎教授、刘光溪教授,国际法学专家周汉民教授,WTO文献翻译和术语研究专家叶兴国教授,国际贸易研究专家沈玉良教授和从事WTO法经济学和贸易救济会计研究的教席主持人张磊教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为学校多边贸易体制研究注入了几代人的心血。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积淀,2009年11月,学校成为全球12所WTO教席院校之一,标志着WTO研究与教育最终被国际学术界所广泛承认。

第四轮评估:

应用经济学B;外国语言文学B;工商管理B—;法学C+

19,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简称“立信”,上海市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全国高校诚信文化育人联盟、中国金融科技教育与应用创新联盟牵头单位,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建设引领计划。学校由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上海金融学院合并组建而成。这两所学校都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一直都是在财经方面发展。合并之后,两所学校实现资源互补,发展得非常好。由于上海是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量大,这就使得学生的学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毕业生也越来越吃香。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在二本招生,但热门专业录取分数线很高,要超过一本线几十分才有机会录取。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前身为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始创于1928年,1992年更名为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金融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银行学校,1987年升格为上海金融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上海金融学院;2016年,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与上海金融学院合并成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松江、浦东和徐汇三个校区。设有15个二级学院;有38个本科专业,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0000人,其中研究生200余人。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会计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金融学。

20,上海海关学院

是国家海关总署直属的高校,也是我国唯一一所以海关类专业为特色的高校(另外,对外经贸大学也有海关管理专业)。在上海的众多高校里面,上海海关学院是很低调,平常的人看来,这所学校也一般。但是,从学校的性质看就知道,上海海关学院是为海关培养人才的地方,毕业生有很大一部分能够进入各地的海关部门工作,非常的吃香,这是其他高校不能比拟的。而且,上海海关学院还在二本招生,刚过一本线的学生都喜欢报考。

重点专业:海关管理,法学。

21,上海纽约大学(中外合作办学)

摘要:是美国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合作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的国际化研究型大学。学校践行通识博雅教育理念,本科生入学不分专业,学生最迟可在大二结束前确定自身专业。金融、应用数学、经济学等,都是学校实力最强的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拿到上海纽约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的双证书,通过高考招收的中国学生前两年每年12万元,后两年每年18万元学费。

简称“上纽大”,位于中国上海,是美国纽约大学和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合作举办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学位授予权的第一所中美合作举办的国际化研究型大学,也是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为中外合作大学联盟成员,与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NYU AD)、纽约校园(NYU NYC)共同组成纽约大学全球系统中的三个具有学位授予权的门户校园,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上海纽约大学于2011年1月17日获批筹建,同年3月28日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奠基。2012年10月15日,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13年8月,第一批本科生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学习。2014年8月,位于世纪大道1555号的浦东校园正式启用。学校设有文理学部、商学部、工程与计算机科学部三个学部。本科阶段开设12个专业(含19个方向)。已建成一支约200人的师资队伍。有在校本科生1300余人,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各半。上海纽约大学由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创办,是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中最新的门户校园。同时它也是第一所获得中国教育部批准筹建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是一所提供四年制文理科通识教育以及研究生和非学历教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它从2013年开始招生,为积极进取的学生提供一个无与伦比的教育机会。同时,上海纽约大学还将与纽约大学阿布扎比(阿联酋)校园、纽约校园共同组成纽约大学全球系统中的三个具有学位授予权的门户校园。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将会与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知名教授和优秀学生共同学习。上海纽约大学的师资由三部分组成:来自纽约大学的联合聘用教师占40%;以高于纽约大学平均水平的标准、面向全球招聘的专任教师占40%;来自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兼职、客座教授占20%。此外,上海纽约大学还将以两所母体大学为依托,在神经科学、应用数学、社会工作、计算化学等若干领域成立联合研究中心,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加盟,为上海纽约大学提供师资和科研支撑。

本科招生面向中国全国:招生方案表明,如果考生是中国公民并持有中国护照,就必须通过高考来申请入读上海纽约大学。尽管上海纽约大学不是以高考作为惟一的评价标准,但所有持有中国护照的中国公民都必须参加高考来申请入读上海纽约大学。即使考生正在国外学习或生活,或在学校学习SAT/IB/AP等课程。

校方将结合一系列定量的和定性的指标,对申请者进行全面、整体的评价,而不仅仅基于其高考成绩。与美国纽约大学的招生过程相似,所有申请入读上海纽约大学的中国和国际学生都需要填写并提交通用申请(Common Application是美国高校用来采集申请者定性信息的在线申请系统)。此外,上海纽约大学还将对所有有竞争力的申请者进行面试。通过材料审核的申请者将被邀请参加上海纽约大学专门组织的“校园日活动”。学校将通过该活动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与上海纽约大学的“匹配度”。

将为部分学生提供助学金:上海纽约大学将开设一系列专业和辅修/专修方向,首批开设的专业包括:金融学(商业与金融)、经济学、生物科学、神经科学、物理学、化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工程、计算机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综合人文、数字媒体艺术(互动创意和技术)。

学校建议所有学生都要住在学生宿舍内。上海纽约大学的学费与纽约大学纽约校园的学费一致,约为每年4.5万美元(不含其他杂费及生活费);但是,通过高考招收的中国学生将获得专门的助学金,即每年只需交纳10万元人民币的学费。上海纽约大学也将为国际学生提供助学金。此外,学校还将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

上海纽约大学招生形式类似自主招生,招生条件有:1:申请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必须参加高考,但不是简单根据高考成绩决定录取。学校将结合学生的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选拔;2:会综合考虑学生的中学表现、高考成绩、综合素质来决定录取哪些学生。“求知欲、亲和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交流能力、心理素质、团队精神、表达能力、行为道德、英语能力等都是综合考虑的因素。”

上海纽约大学申请方式:

1:登录学校的网上报名系统,填写相关资料,提交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校长推荐、以及个人自荐等相关材料:

2:上海纽约大学将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选拔符合条件的学生参加“校园日活动”。

3:由上海纽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三方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将通过演讲、面试、写作、团队合作等多种方式综合考查学生,并确定预录取的名单。

注意:未在截止日期前按照招生方案要求进行申请并通过校园日活动考察的同学,无法在高考志愿中填报上海纽约大学。

录取原则:学生需通过上海纽约大学“校园日活动”,获得报考上海纽约大学资格。和国内其他高校不同,上海纽约大学招生强调“合适性”,参加社区服务等学业以外因素也将被重点考查。获得A档预录取资格(即一本线政策)学生参加普通高考,高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线即可录取;若获得B档资格,上海纽约大学将结合高考成绩、学校面试评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通过本校招生综合评价体系,择优录取。

学费信息:上海纽约大学于2013年秋季招收第一届本科生300名,其中中国大陆(内地)学生151名,国际学生149名。学费初定为中国学生前两学年12万人民币后两学年18万人民币,国际学生则是全球统一标准每学年4.5万美元学费。

注意:招生人数及学费信息可能随时间变化有所变动,具体请登录上海纽约大学官网查询当年度招生简章。

上海纽约大学每年10月1日起开放本科入学申请:

上海纽约大学本科入学申请10月1日拉开序幕,提前一周上海纽约大学招生办开始针对入学申请的各项答疑。

上海纽约大学是中国第一所中美合作举办的国际化研究型大学,是纽约大学全球体系的三大门户校园(纽约、阿布扎比、上海)之一。纽约大学三大门户校园具有同等的独立招生权和学位授予权,同时在课程设置、师资标准、教学质量、学生管理方面采取全球统一标准。上海纽约大学所有学生同时在中国、美国两地注册学籍。

1.《上海市本科院校介绍(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海市本科院校介绍(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227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