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美术大学书法专业十周年教育成果展览会
不久将在中国美术馆露面
开幕时间
2018年3月16日下午14点
展示时间
2018年3月16日-2018年3月28日
展览场所
中国美术馆三楼全体展厅
突破和超越
——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教育理念探析
降水战
近年来,作为国内本科水平的普通高校——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的本科书法教育名声鹊起,引起了高等书法教育界包括策界在内的广泛关注。(威廉莎士比亚,《北方专家》)。
它在高等院校书法本科教育方面的全新探索与卓著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对当代高等院校书法本科教育的观念、教学模式提出了创新与变革挑战,从深层次对当代高等院校书法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途径与方法作出了反思与回应。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发展里程,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已完成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博士后的体制性建构,在专业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方法上也建立起较完整的学科模式。作为后发性学科,高等书法专业教育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当代已蔚成显学,并广泛融入当代人文学科领域,与美术、音乐诸学科获得了相等的艺术学科地位,其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也应该看到,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由于发展过快,在学科建构包括书法教育具体实施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并且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在书法教育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既表现在教育模式与认识理念层面,也表现在具体教学实践层面。无庸讳言,在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方面,在当代不同层次的各个高等院校之间是存在着较大水平差距的。这突出表现在书法专业本科教育阶段。由于对本科书法教育目标,培养途径、方法与具体实践操作方面各有认识不同,加之教学水平各异,因而当代高等书法本科教育层面在理念上是较为混乱的。也即是说,对高等方法教育的核心目标究竟是什么?并没有清晰的理性认识。抑或说,在很大程度上,对大而全的本科教育的高自标致,反而掩盖模糊了书法本科教育的理想目标。以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教学为例。在当代高等美术学院中,相对于中央美院、南艺、鲁美、山艺、广美,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本科教学是最具学科化特征的,它不仅有系统的教学法和规范化的专业单元训练,还有着全面系统的史论配套教学。由陈振濂主编的《大学书法教材十五种》曾获首届书法“兰亭奖”教育奖,是当代大学书法教材的集大成之作。而其它院校,如中央美院,南京艺术学院包括很多高等艺术院校书法专业都没有系统的教材,在这个方面,中国美院无疑走在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前列,这是无可置疑的。但问题也由此而来,过于庞大繁密的教学单元课程与过于理想化的教学目标,力求将学生培养成既具高度理论素养,又能够掌握真草隶篆行五体及诸体中诸多风格的书法通才,这种教学要求从理想上无可指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因目标过高,或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因而直接造成的后果便是,随着近年来成立书法系,招生人数扩大,教学理念日益普泛,培养出的创造性人才便愈益减少。其它著名书法院校,如中央美院、南京艺术学院,虽在本科教学层面没有如中国美院过于学科化般的繁重专业课程设置,但由于过分倚重传统经验式教学,导致很多学生在书法创作上的近亲繁殖,学生写的字追随摹仿老师,从而造成另一极的弊端,远离了深厚的传统,不能致广大。其它有些院校,则因囿于师资水平,无论在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上皆更是乏善可陈,甚至误人子弟。上述现象出现表明,当代高等院校书法本科教育存在着严重弊端,面对这些弊端不加以重视和消除改变,将严重阻碍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不容乐观的是,在教育理念上上述弊端已呈现出固化的趋势。
特邀作品选
周俊杰
节录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138×68cm
应该认识到,高等书法教育的根本在书法本科教育,培养书法家人才是高等院校书法本科教育的首要目标。当然,在这个首要目标之外,也要培养相应的理论、教育人才也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长期以来,当代高等教育书法在培养书法家人才这一点上不敢公开倡导,对此讳莫如深,而是将书法本科教育普泛化。四年本科书法教学成为基础教育。学生从楷书、篆书、隶书、行书、草书依次学起,本科一、二年级基本是楷书、篆书、隶书及各类理论科目学习,至本科三、四年级才会涉及到行草书的一般临摹,学习,而没有创造性的学习机会。由此,四年本科书法学习即是亦步亦趋的临习,而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用说个性的培养发挥了。长期以来,高等院校本科书法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便是基础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目标即是临摹学习各种不同书体风格的经典法帖,将学生引向对传统的遵循与膜拜,至于学生可能具有的创造力及如何激引导学生的创造力便成为根本不予置虑的问题。因而,四年书法本科学习完成,学生的书法创作能力普遍低下,更可悲的是有些四年书法本科毕业生连基本的创作能力都不具备。我曾观看过一个著名美院的书法本科毕业展览。观看下来,除篆刻,小篆的创作差强人意外,行草书几乎没有创作意义的作品,皆处于一般临仿层次。而对处于模式化教学下的老师们来说,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大纲的课程设置,使学生打下通常所理解的较牢固的传统基础,就算是完成达到了他们的教学目标,至于书法本科教学还是否应该具有更高的理想目标,在学生中是否还潜蕴着巨大创造潜能需要激发引导,他们便不加关心了。至于有些二、三流院校的书法本科毕业生创作则更是不堪观睹。这便从深层提示出一个疑问:难道书法本科除基本书法传统临摹学习外,就不能言创作吗?
恐怕无人会反对本科书法学生在传统临摹学习的基础上谋求创作,但直接的现实则是高度规范化、普泛化的针对书法基础的大规模大强度长时间的摹习中早已磨钝学生的日常审美感性,同时对传统近乎强制性膜拜的临习,也从根柢上打消掉了他们创作的勇气。应该说,不是学生不具备创作的能力或曰勇气,而是在现实教育境遇中被压抑和消磨掉了。至于让学生临习自己的字,作为高等院校书法专业的老师,就更是等而下之的选择。书画史上的任何大家,都不是因人成热的,他们既使有所师承,最终也是鱼龙化变,自铸伟词。而哪些跟随在大师身后的亦步亦趋者,则免不了被淘汰的命运。如吴昌硕门派,大多追随者因摹袭固守,不知变通而黯然失色,归于平庸,早年即被吴昌硕所激赏的潘天寿则舍吴派之形而独取吴派绘画之写意精神,戛独造,不立凡格,则成为现代绘画史推动吴派绘画发展的巨匠。被推为20世纪国画四大家之一。齐白石画派也复如此。追随齐白石的众多弟子,皆因走不出齐派笼罩,而趋于平庸,唯有李苦禅以霸悍雄拙之金石气,跳出齐派樊篱,蔚成宗匠。白石老人曾说:“众皆学我手,英也夺我心。”高等院校书法老师应在将学生引向广阔传统的同时,激发起他们的创造力,并示人以法,亦即授人以渔,而不是受人以鱼。
何应辉
怀素、真卿联
223×71cm
目前,困扰当代高等院校本科书法教学的窘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墨守教学大纲,在表面严格规范的教学设置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感性。“非人磨墨墨磨人”;二、本科书法教学是实践性极强的艺术门类,需要具有精湛技艺的优秀教师担当。但不容乐观的现实是,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书法教师,创作水平平庸,根本担负不起培养优秀书法人才的重任。这种来自教学体制及教师队伍方面的双向困挠、限制,使当代高等院校书法本科教学处于平庸化危机中,亟待纠正解决。
从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体制化建构来看,书法本科、硕士、博士三级结构中,书法本科自属创作实践为主。硕士、博士阶段,则由于其倾向于学术研究—硕、博毕业以学位论文为考核标准—书法创作已处于可有可无的自发状态。因而,其书法创作根基基本要靠本科阶段奠立。但由当代书法本科教育存在的上述弊端,使得四年书法本科毕业生,书法创作能力普遍不高,而以低下的书法创作水平考上硕士、博士,毕业后再以平庸的创作水平教书育人,如此恶性循环,无疑会从根本上撼动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根基。
应该充分认识到,当代高等书法本科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精湛书法技艺与深厚书法传统,同时又具有较高创造力的优秀书法人才,即书法家。失去了这一目标,当代高等书法本科教育就是跛足、畸型的,并且会对硕士、博士高层次教育产生一系列连锁性弊端。就像电影、戏剧学院、音乐学院培养的四年本科毕业学生,要能登台,挑大梁;应具有优异的表演、演唱才能一样;四年书法本科毕业的学生,就理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各方面修养较为全面、尤其是要具有优异的书法创作能力,足称名符其实的书法家。做不到这一点,适足以表明当代高等书法本科教育存在诸多弊端。
胡抗美
贾岛《寻隐者不遇》
224×65cm
河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成立于2008年,至今已成立十周年,目前在校生2248人,专、兼职教师近200人,既有全国各院校毕业的硕士、博士,又有全国知名书家以及优秀的毕业生留校任教。书法学院院长陈阳静系书法博士,书法创作以草书擅长,曾多次在全国展中获奖、入展,由他领导的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专业教师队伍,是一支富有篷勃活力,具有创新变革意识的书法精英队伍,他们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在书法教学上勇于探索、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版图上,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也许无论论在名声、影响与历史资望、地位方面皆远远无法与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南京艺术学院这类声誉显赫的名牌院校相比肩,但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正是对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使这所民办河北美院书法学院迸发出惊人的变革力量和探索热望。并且正因为是民办高校,在很多方面才敢于冲破条条框框与僵化模式,不人为限定,冲破禁区,勇于探索。黄宾虹曾有“君学”与“民学”的提法。他说:“君学在重外表,在于迎合人;民学重在精神,在于发挥自己。所以君学的美术,只讲外表,整齐好看,民学则在骨子里求精神的美,涵而不露,才有深长的意。就字来说,大篆外表不齐,而骨子里有精神,齐在骨子里。自秦始皇以后,一变而为小篆,外表齐了,却失掉了骨子里的精神;西汉的无波隶,外表也是不齐,却有一种内在的美。经王莽之后,东汉时改成有波隶、又只讲求外表的整齐。六朝字外表不求其整齐,所以六朝字美。唐太宗以后,又一变而为整齐的外表了。借着此等变化,正可以看出君学与民学的分别。”
汪永江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33×53cm
艺术应保持自由探索的活力,不能为僵化的模式所束缚。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理念与模式更应该保持开放性、多元性。高等书法教育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目的与宗旨是人的培养与人的价值实现。高等书法教育的价值内涵,即人在审美价值实现过程中审美自由的实现。所以高等书法教育不应是僵化模式下的因循施教,学生也不应是既有僵化模式的因循受教者,而应是教学相长,不断探索追寻适合审美自由表现的有利途径。民学的倡导重在艺术创作的个性表现与审美自由。同时,在观念上始终保持开放性,不陷于僵化的模式。黄宾虹提倡“民学”,其宗旨即是倡导艺术自由精神,他认为:“民学自孔子时代始,自孔子,文气勃兴,学问便不为贵族所独有。师儒的传道设教,人民仍有自由学习和自由发表言论的机会和权力。这种精神便是民学精神。其结果遂造成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璀璨的一页。 ”黄宾虹的绘画艺术实践也是遵循民学精神进行的。他对本土文化精神与美学思想的固守以及对嘉道以降金石学的关注,并将金石气引入山水画创作,强调山水画的骨力及精神气格,都是他所遵循倡导的“民学的体现”。然而,黄宾虹的民学理想在建国伊始就受到了挫折。新中国成立后,不仅黄宾虹执教的杭州艺专绘画系,将国画组与西画组合并,采用集体教育的方法,还强调今后的绘画工作者应能掌握一切绘画工具素描写农兵的斗争与生活。由于中国山水画,在花鸟画不适合反映新生活,美院开始禁止学生临习传统绘画,相关教授遭受冷落。黄宾虹因也被列入“暂不任课之教员”之列而情绪沮丧,并萌生返回歙县县故里的念头。即便是在这种境况下,宾虹老人仍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每天仍笔耕不辍,探研画法,用“民学”的眼光探究传统形式资源。1953年,国家开始振兴民族文化,中国画艺术也受到重视。同年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也受到重视。同年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成立,黄宾虹被任命为所长。此时黄宾虹比以往更加努力,并完成了晚年画法上的登峰造极,真正达到了“深厚华滋的笔墨圣境。”(张桐瑀《黄宾虹》)
河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之所以能够冲破既有的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固有模式,自觉探索走出自身的教学途径,一个重要的方面,既是立足“民学”精神,不为既有的固化规则所束缚限定,敢于以否定性、批判性思维、冲破僵化模式,并以人为本,建立起审美新感性新规则,便学生在审美感兴的境遇之中寻求自我审美自由实现的途径。立足民间立场办学,使河北美院书法学院,赢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学院领导放手让书法学院大胆进行教学实验、探索,不干预、不设框范。在保持既有稳固教师队伍的同时,还邀请国内一流书家,学者担任教学及定期做学术讲座,使书法学院充满浓郁的学术氛围与探索精神。一流的多元化的教学,既为学生奠定了扎实的基本功,也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深入不懈的探索精神。这种宽松的教育风气,使河北美院书法学院在本科教学探索上取得了很大突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道路,而其对当代高等本科书法教育给予冲击的同时也提供了反思的契机。
学生作品选
成欢
《文心雕龙·体性·第二十七篇》
三则 37×115×7cm
河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大胆进行教学实验改革,他们在一年级教学中即让学生放手临摹古代行草经典,如《冠军帖》、黄庭坚《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怀素《自叙帖》、《大草千字文》、王铎草书等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兴与草书知解力气。这并不是功利性催动,而是立足艺术家审美创作意识的培养。应该说这是对目前高等院校书法本科教学模式的变革与挑战。至少在目前本科书法教学中,还没有哪所院校敢于在书法本科一年级阶段即让学生临习大草,这几乎是通常本科方法教学的禁忌。按一般教学常规,本科一年级是先从楷书起步,并且要长期临摹,至少在本科一、二年级通过多种设计的单元训练,临摹楷书诸家经典及掌握不同楷书书体。因为在常规观念中,本科一年级学生根本不可能认识驾驭草书,也缺乏对草书的审美感兴。立足这种教学判断与认识,在几乎现有所有高等院校本科一、二年级段皆是以楷书、篆隶书打基础,学生不能染指草书。河北美院书法学院的本科书法教学则反其道而行之。在本科一年级即让学生临摹大草,而不是去刻板地临习楷书、篆隶书。这是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一、作为艺术家培养,从一开始就要培养激发起学生具有审美激情与创造力,要调动起学生的审美精神,而不能束缚限制他们的自由审美活力。在这一方面,从大草入手要远远优于从楷书入手;二、青年学生具有本能的审美敏感并且具有较强造型能力。很多十八、九岁的学生,学习绘画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能掌握素描、水粉、速写,表明青年学生对造型具有极强的认知力与捕捉能力;表现在书法上也同样如此。关键是如何在审美心理上对他们加以激发引导。使他们建立起审美与创作自信。河北美院书法学院本科教学正是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一改目前多数高等院校,书法本科教学初级。以楷隶篆为主导的教学定位,而大胆创设草书教学模式。这无疑是对当代高等院校书法本科教学的范式改变,同时也是一种教学理念上的冲击。这种书法本科教学范式改变的意义在于,它冲破了长期形成的僵化的教学理念模式。以艺术审美与书法创造力培养取代匠技式培养,从教学理念上。牢固建立起审美教育模式,并充分信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事实上,本科学生的书法审美力与接受力是非常强的,反映在临摹与创作上,便是他们越是面对自由形式的草书,愈具有审美按受力并产生审美感兴。在河北美院本科一二年级学生,有不少具有草书之才的学生,会很快完成临创转换。而体味到草书创作的欣悦,其草书创作的成熟与自由审美表现的高度往往超过他们的年龄,这无疑是令人惊叹的,由此,它不得不使人反思目前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现状。突出一点,表现在由于设线太低,对学生书法审美接受能力认识不足,有所怀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河北美院书法学院,在书法二年级阶段仍然主要围绕行草书经典进行教学,只是更加深化,要求对经典法帖进行细微体察,选择临摹一些笔法丰富的作品如《久在帖》、《圣母帖》、《古诗四帖》、《断千字文》、《米芾尺牍九札》等。同时,为增强笔力与线条厚度,也要求穿插临习《毛公鼎》、《西狭颂》以及北魏石刻。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围绕行草书并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书家及法帖、确定主攻方向,以精为主。同时,开设小班讨论,适时纠偏,并结合临创教学,进行书史研读,紧密结合技法,讲述研读书法史是其特点。这样每一位学生会选择自己选择的行草书经典,对书家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所谓知人论世。要写好一家行草书,必须对书家进行书史包括书学观念的全面深入理解、掌握。这就如同演员要演好角色,必须细读剧本,深入分析认识角色,最终进入角色,才能演好角色一样。这样使书史理论与创作紧密结合,使书史、理论鲜活起来,成为搞好创作的支撑,避免了让学生读死书,书史、理论与创作脱节。
薛梅杰
王维《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
367×144cm
在与河北美院书法学院院长陈阳静先生的一次谈话中,我曾说出了我的疑问。在学院目前在读的数千名学生中,难道都有草书才华,具有写的草书的本领?对那些写不好草书的学生如何开展教学?对此,陈阳静院长自信肯定地回答:学生大都有草书之才,关键在引导。学院学生中习行草者约占70%左右,包括小草;习正书包括篆隶者控制在20%左右。习正书者也大多鼓励他们关注风格化作品,如褚遂良、八大等。
针对毕业创作,书法学院强调活学活用,发挥出最好创作状态。因为学生从一开始便建立起较强的临创意识、个性意识,加之在经典临摹训练上又非常刻苦投入,往往通过背临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经典法帖的精髓,所以在毕业创作中,他们往往会很快地进入创作状态。加之,从二年级开始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创作上的主攻方向,因而其毕业创作往往有优异的发挥。事实上,书法学院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已开始独立创作并参加各类国家级展览,至今书法学院学生入选国展120人次,加入中国书协50多人,第十届全国展入展4位、第十一届全国展入展3位,第三届全国草书展获奖2位、入展5位、第四届全国草书展入展4位、第八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入展3位、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2位、全国第四届隶书展入展5位、全国第二届临帖展入展2位、全国第八届楹联展入展2位,全国第二届行书展入展4位……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堪称河北美院现象,是当代高等院校本科书法教育的典范。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显赫的书法教育业绩,放眼国内高等艺术院校本科教育专业是不曾有过的。
一个偶然的讲学机会,我应邀来到久已闻名的河北美院书法学院,观摩了各年级同学的参展预选作品。刚一看到作品,我一瞬间被震撼了,看着很多成熟且充满激情的“明清调”大草作品,我不相信这是出自20岁上下的本科学子之手。这些草书作品,无论气势、笔法都已超出仿作水平,而具有了个性化的审美表达。如在观摩展上我见到两件倪元璐风格的作品。但两件作品皆在倪元璐基调上作了微调,调整了节奏、风格,并在字构上作了个性化变异,与倪元璐书风拉开了距离。这两件作品无疑都非常出色,即使放在国展中也是上乘之作,而有一件作品没想到竟是出自一位文弱的女生之手;还有为数之不少,写黄山谷、徐渭、祝枝山风格同样出色的好作品,皆在笔法、气势上臻于很高水平;此外写二王、孙过庭、苏东坡、米芾一路作品,也不乏精彩之作。面对这些作品,我感到超出了预料,在见到这些作品之前,我不相信,二十岁左右的书法本科生会驾驭大草达到如此精熟的地步;进而又感到激动,看着他们在丈二屏上振迅挥毫,如孤篷自振,惊沙坐飞,不由得想起赵壹《非草书》中描述的情景:“钻坚仰高,忘其疲志;夕惕不息,仄不暇食。”“一事能狂便少年,”这些天才般的草书之子,以其青春生命忘我地投入到草书世界,在草书世界中找寻到了审美自由,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传统书法的精魄,也寄寓着当代书法的未来辉煌。
黄子麟
苏轼《东坡词选》(局部)
45×32cm×24
今年是河北美院书法学院成立十周年,书法学院书法创作汇报展即将于2018年3月21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次展览其展出作品100余件,汇聚囊括了河北美院书法学院十年来历届毕业生及在读生的优秀书法作品,它既是书法学院学生们的优异创作成果的展示,也记录反映出河北美院书法学院十年风雨里程的艰辛,同时也反映出它勇于探索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创新之路的实绩。相信它一定会在高等书法教育领域引起强烈反响,并引起书坛的广泛关注。
河北美院书法学院专业教学,所开启的以行草书教学为中心配合各学科理论教育的崭新范式,为当代高等院校本科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理念。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不是唯教学而教学,同时,也并不意在标新立异以追寻不同于他者的教学模式,而是以人为本,以探索出新书法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本,以反思的方式触及到当代高等书法本科教育的弊端;或以整合模式化淹没个体性与创发性;或以个体经验引发因袭性。它以行草书经典为中心,立足审美感性与艺术家培养为目标,突出与强化体验式教学,使学生进入审美启蒙境遇,激发起他们潜在审美激情与创造意识。此外,以行草书教学为中心,也是抓住了书法史的主线,草书被称作天才性艺术,是书法艺术趋于最高审美表现的典范,同时,草书从魏晋之后,便成为文人书法的主流,宋代帖学确立之后,草书也构成帖学的中心。帖学的核心是笔法问题。从清代开始笔法衰落,帖学也随之衰落。帖学中心的草书更是再衰三竭,整个清代除由明入清的王铎、傅山,近三百年,没有出现一位草书大家。这表明帖学从根柢上出了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病症即是笔法。清代衰落之后,碑学兴盛,掩盖了笔法问题。碑学家将帖学的衰落归之《阁帖》的屡翻失真,因而,要从汉魏讨源,复兴中原古法——即篆隶之法,而将帖学笔法一笔抹煞了。从碑帖笔法对立观念来看,笔法问题已不是纯粹书法问题,而是演变为观念问题。所以康有为才将碑帖之争,视为古学、今学之争,并以变法观念来阐释碑学与帖学问题:“吾今判之,书有古学,有今学;古学者,晋帖唐碑也;所得以帖为多;凡刘石庵,姚姬传等皆是也;今学者,北碑汉碑也,所得以碑为主。凡邓石如,张廉卿等是也。人未有不为风气所限者,制度、文章、学术皆有时焉以为之大界。美恶工拙,只可于本界较之。学者通于古今之变,以是二体观古论时,其致不混焉。”(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潘金召
钱惟演 《木兰花》
367×144cm
碑学二百年笼罩,使帖学式微边缘化。至嘉道之际也走向异化,而不得不借碑帖融合来谋求转机。何绍基、赵之谦即是以融碑帖,开碑学新面的代表。
现当代帖学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始终受到碑学的牵绊,而清代碑学碑帖融合的创作观念,也始终左右着近现代乃至当代书法的价值取向。当然经历了现当代帖学的复兴,当代对帖学笔法的认识已远远高于清代,对帖学笔法本源也获得了全新的认识,这正是当代行草书勃兴的前提条件。应该说行草书兴盛是奠基在帖学笔法之上的,行草书大兴也是书法产生超越发展的标志。
因而,抓住行草书这条主线,也就建立起传统书法的典范意识,与当代书法强调回归经典也达成一致。这对培养学生传统书法观念与现代观念意识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魏鹏
苏轼《虔州八境图》其三其六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其五
290×146cm
河北美院书法专业教学观念变革,立足于书法家培养是抓住了本科书法教育的核心。无庸置疑,高等书法本科教育的理想目标与实现,即是书法艺术家培养。就象音乐学院培养的目标就是歌唱家、作曲家;电影、戏剧学院培养的目标是表演艺术家一样,高等书法专业培养的目标难道不是书法家,而会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法爱好者?这是从高等书法教育理念上必须明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中,却被严重混淆或遮蔽了。由此,所造成的结果便是高等书法本科教育在看似严格规范,按部就班地教学体系施教下,培养出的却是大量庸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本科书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维系着高等书法教育的平衡。直接关涉到更高层次的硕士、博士书法教育的水平。而目前硕、博层次书法创作水平普遍低下的原因,在根本上便是由本科书法教育水平低下造成的。大量书法创作水平低下的人考上硕士、博士,从而造成双重的尴尬。一方面,考上硕士、博士,书法创作已成次要,而是以学术研究为主。但是由于硕士、博士并不能断然远离创作,还要保持一定的书法实践性,这便造成很多不谙创作的硕、博,既一面从个体上还要以创作示人,同时,毕业后在教学岗位上还要示法以人,而这对高等书法教育的伤害便是可想而知了。
刘玥
荀子《劝学篇》
330×32cm×3
此外,高等书法本科教育还肩负着向书坛输送精英人才的重任。随着高等书法教育的普及,书法专业化已成普遍趋势。因而,书坛新一代书家队伍,主要依赖于大学本科书法教育的维系。如果本科书法教育出现问题,不能向书坛输送精英人才,就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代书坛的整体水平,这无疑也是应该引起深切关注的问题。
河北美院书法专业教学变革探索的成功,一方面得力于它勇于探索的创新理念;另一方面,则得力于学院教师骨干本身便是身体力行的优秀书法家。他们对于书法传统与当代书法创新思潮的双重理性认识与把握,使他们在教学上游刃有余,并得以教学相长,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试想,一个不谙于创作的书法教师又如何有勇气、有能力引导学生走向深入探索。
韩鸿明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367×144cm
河北美院书法学院本科教学模式的创新建立,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代高等书法教育构成冲击并引起深切反思。高等书法教育需要建立起理性化的教育规范与模式,并且一定情态下的书法教育学模式,一定会是适应于特定情势下的书法生态境遇的。但是任何书法教育模式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并且都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书法生态的变化,书法模式的不适应性也会随之突出,这便需要适时进行变革。目前高等书法本科教育方面已出现瓶颈固化局面,其突出后果便是多个书法名牌院校,近年来本科专业培养出的精英人才愈趋减少。这表明当代高等院校本科教育问题的严重与突出。而与这些书法名牌院校恰恰相反,河北美院书法学院本科专业,却培养出大批入选国展获奖的书家,并且锋头日铤、锐不可挡。这无疑应归功其书法教育理念的超越与进新。而这种现象也是应引起高等书法教育界加以深切的关注与反思的。
杨彦荣
苏轼《喜雨亭记》
陶渊明《桃花源记》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85x 270 c m
当然,在人文教育日趋深化发展的当下,如何将审美教育与艺术家培养与传统国学相结合,将书法家培养与人格道德培养完美结合,也是整个当代高等教育界包括河北美院书法学院都应该深切重视并躬体力行的。
1.《重磅,河北美术学院书法教学成果展即将亮相中国美术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重磅,河北美术学院书法教学成果展即将亮相中国美术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228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