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人会说,差生这个提法本身就不对,因为现在几乎没有笨孩子。但是现实生活中,你不得不承认,存在有些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学习成绩上不去,每次考试都挨批的这种现象。的确没有笨孩子,但是否愿意努力,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最终导致了所谓的差生。小编整理了一个初三差生创造的中考奇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个初三差生创造的中考奇迹事例

想了多日,还是决定写下这篇征文。

三年前的小升初,我败了,败得很惨,大锅端的分数,爸从家长会上回来时,很生气也很难过,六年,他为我付出了许多,课外班就没有断过,不过这一切在我现在看来,就是自己不努力,家长在努力又有什么用,甚至在临近小升初考试前的几个礼拜,大家都在埋头苦学,我却在画小车,想想真的很可笑。成绩下来了,良C,虽然也很不甘,不过想想这也是我应得的,就接受了。

暑假过去了,拿着录取通知书去到了区里最垫底的学校,当时的我其实还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没有一点长进,不过凭借一点小聪明,初一的时候还是保持在班级前五名,可我心里清楚,这里的前五名,根本不值钱。可我还是骄傲了,放肆的享受着在这个小天地里称王称霸的感觉,像个井底之蛙。

都说初二时两极分化的时期,我也感受到了,由于我的骄傲,我居然跌到了十名左右,在这个班里,十名左右根本就考不上高中的,当时的我第一次开始着急,从小到大的第一次。不过这种热情大概持续了不到两个礼拜,就因为我的不自觉,被班上的同学带跑了,我不想怨天尤人,其实都怪自己。

转眼到了初三,班上的该走走,该留留,剩了不到三十人,可上课的时候还是会有人唱着歌,打着扑克,老师也懒得去管了,这个班基本就被放弃了。以至于初三下学期的结课考,我只考到312分,当时已经是四月份了,家长也不对我抱太大希望了,开始给我联系一些收底校。

真正改变我的,是四月中旬,体育中考的时候,去到了一中,当时也没有觉得什么,但是回家以后,自己突然开始思考,为什么有人就能去一个好的学校,而我却只能在收底校?

那次之后,我是真的改变了,每天都要学到一点以后。半个月的时间,一模考到了412分,比结课考整整提高了100分,班级第一,而班级第二,只考了380分。那是我第一次尝到了努力的甜头,也可以说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努力。

一模的结果,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变得更加刻苦了,二模的时候,考到了450分,这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老师们也开始对我刮目相看,对我寄予了厚望,三模更是考到了469分,两个月前,我可是只考了312分啊。

我要为自己争一口气,也要为父母争一口气,差生我已经做腻了!

中考那几天,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几天,我就是要创造奇迹,我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给自己一个交代。

12号下分那天,从早上六点半就开始发查分短信,发到第七个时,终于看到了我一生到不能忘记的数字:527.4。两个多月前,我可是连高中都上不了的差等生啊。想到三年前我考良C时,父母抬不起头的样子,亲戚朋友瞧不起的眼神,去哪里都没人要的落魄情形,我是真心的为自己骄傲,也为父母争了口气,我可以的!!!

高中,继续逆袭!!

中考必备心理技法:让你从差生变优生

1.端正心态。

心态最重要。心态不正确,且学习差的同学,在差生中占相当比例。学生本来就以学习为天职,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习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必须或者必要,任何一种逃避学习的心态,都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并最终会导致各种对自己不利的结果。因此要想搞好学习就一定要端正心态,别想偷懒走捷径。有人曾经说过,勤奋是最好的捷径,如果能理解这句话的话,就能树立良好的心态。

催化剂2.注意勤思考。

思考问题很重要,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可见思考的重要性。思考是人们掌握以往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掌握规律的必然途径。在学习上,不但思考问题,还要学会举一反三,逐类旁统,要学会思考性学习。

3.注意精做练习题。

做练习题是对知识点的回顾和深入。凡做题时,要注意思考,注意和知识点联系起来。做题不是目的,因此也不要搞题海战术,做题在少而精。所谓的精就是做一道题,掌握这一类提到解决方法。

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对学习计划的执行,执行,再执行!再好的学习策略也要通过行动来实现。因此在本文的最后,要提醒那些所谓的差生,学习上的差,只是暂时的。如能遵循以上策略,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一定可以成为令人羡慕的优秀生。但是如果照旧保持陋习,那么恐怕会最终成为人生中的差生。

1.《一个差生的中考奇迹 一个初三差生创造的中考奇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个差生的中考奇迹 一个初三差生创造的中考奇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32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