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一个整夜读完了《全世界都想上的课》,凌晨时分将读后感发在朋友圈。这本书的策划编辑刘灿老师跟帖道:“书遇有缘人,开心!”是啊,人与书的相遇,也常常是缘分所至。

共情:好书的奥秘

那段时间,我的状态不太好,我觉得自己老了,我很担心自己“读不进去、做不下去、写不出来”,于是暗暗和自己百般纠缠、耍赖、徘徊、闲扯、胡闹……但是教育家书院的郭华老师却并不允许我这样懈怠下去,她总是会隔一段时间就轻轻提点我一次,既不强迫,也不放弃。她向我推荐了这本书,用她一贯的洒脱自在复述着书中的情节,而她的话语如同点亮了书中的小彩灯。

回到家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这本小小的书,不再为了所谓的健康而和自己的生物钟较量了,浓茶深夜的阅读成了最惬意的时光。

一本好书能使读者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经历与书中的经历建立起联系,从而产生共情和共鸣。因此,看的是书中的故事,感慨的常常是自己经历过的人和事。这本小书描述的是半个世纪前日本教育家的故事,阅读时我的浮想联翩却都是今天身边的小人物和小事情,但是正是这些浮想联翩建立起我与书之间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

“跑题”:好课的奥秘

书里的教师桥本武先生选了《银汤匙》这本书作为国文教材,而且学生们的整个初中三年都只使用这一本国文教材。一般的读者也许会大跌眼镜,但是我却很能领会这种方法的效果。因为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他出生在印尼,当年身居海外的外祖父找不到合适的国文课本,于是就用一本《红楼梦》做教材。这本唯一的国学教材,不仅教会了孩子汉语,更传承了中华文化,他的每一篇作文都是语文课堂上的范文。

桥本武先生没有把《银汤匙》仅仅作为国文教材,而是带领学生们深究书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学生的《研究笔记》都成了百科全书式的学习笔记,无论是天干地支,还是传统点心,只要是不明白的内容都可以深究,只要是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探讨。

作者黑岩v治先生赞其为“‘跑题’的奥妙”。正是因为桥本武先生允许学生们“跑题”深究,锻炼培养了学生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多年之后学生们才能完成那么优秀的事业成就。

这使我想起多年前一次被冤枉的经历,我是地理教师,有一天几位领导和教研员来听课,我正讲到中国的疆域,我没有按照教材讲述我国边境的经纬度,而是给学生们讲了几个我国和邻国之间边界争端的小故事。

课后评课时,专家之间有了不同意见,对这节课持否定意见的专家认为:“这节地理课跑题了,因为地理课应该重点讲国界端点的经纬度识图。”而今,我多么想拿着这本《全世界都想上的课》向当年的评课专家再解释解释我的“跑题”奥妙啊。

趣味:好老师的奥秘

桥本武先生是一位“令人惊异的‘趣味人’先生”,他有一套“时髦穿戴的哲学”。他的衣着会用大胆的图案和配色,并且解释为“身心衰老无日不止,至少要以服饰加以补偿。这也算是无法之法”。

这使我想起我刚刚参加工作时,在校园里总是会看到一位头发银白、衣着鲜艳的退休老教师,他不仅衣着抢眼,而且行为更是异常活泼,七十多岁的他总是骑着自行车快乐地飞驰,如同一个快乐的男孩子。他是北京九中退休的语文老师杨拓荒,他的青春风采不仅表现在服饰上,而且表现在不断出版的新诗集里,不仅影响到大家的视觉,而且带动了校园师生的心情。

郭华老师在聊这本书时,反复说:“这本书原来的名字《恩师的条件》就是一个很好的名字!”我知道她每次说这句话时,心里一定浮现出刚刚去世的她的恩师王策三先生。同样,目录中出现了七次的“恩师的条件”,也一次次触碰了我,我心里一次次浮现出刚刚生病的我的恩师王能智先生。

恩师之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无论是作者,还是每一位读者。

图片:来自网络

1.《北京大峪中学 大峪中学校长曹彦彦:一本好书,妙在浮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大峪中学 大峪中学校长曹彦彦:一本好书,妙在浮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5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