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的梅雨季特别长。每年一到这个时节退休老教师林有禹都会挂念起60多年前,他为学生们亲手制作的一批动物标本和教学教具。

今年他已经102岁,是上海市首批特级教师之一。当年曾在邑庙区中心小学,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市实验小学任教时,是一名自然老师。

他的黄梅天之忧:

这些高龄标本何去何从

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杨荣告诉记者:林老师制作的这批教具对学校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既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对学生来说也是自然科学教育的启蒙。”近年来,学校想尽办法提升了实验室的保护环境,可是由于年代实在久远,标本还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掉毛、破损等情况。林老师和学校一直都希望能有专业人士帮助修整,把这批珍贵的财富传递下去。

这份牵挂终于在今天得到了回应。周六下午,上海自然博物馆标本制作团队来到冒雨来到上海实验小学,现场查看标本保存情况。

“这只鸭子的脖子断了,羽毛也出现脱落”,

“这只山鸡的义眼出现了移位”。

标本师张汤铭仔细查看一番后告诉记者,这些标本从制作到现在已经经历了60多年的时间,但保存情况比较完好,除了个别部位有损坏和皮毛脱落之外,并没有大的霉变、虫害的情况。标本拿回去之后首先要进行彻底养护,从标本冷冻、防虫防霉开始,随后还要还原肤色,修复破损部位。“以现在制作的工艺,做一只小型动物的标本时间大约需要2周到1个月。可想而知60多年前的林老师对这些标本倾注了多少心血。”张汤铭认为,“以现在的技术来看,当年的制作手法和制成的标本形态都堪称优秀。”

他曾自制标本和教具多达上千件

离开上海实验小学,记者跟随自博馆团队来到老人家中。达到的时候,林老师正在阳台上用放大镜看报纸。他的家人告诉记者,老人年事已高,听力逐渐衰退,往事的记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但对自己当年教学的那些往事依然思路清晰。

“解放后,国家提出要重视自然科学教育。但是在当时环境下,给所有的学校都配备一整套科学仪器、教具、标本,显然无法满足。于是上海当年设立了三个“科技站”,现在的上海实验小学,当时的邑庙区中心小学,就是其中的一个站。除了本校的学生,外校的学生也能来这里上课,共享教学设备。”

“哺乳动物的标本要先把皮剥下,刷上防腐剂,塞填充物,再缝上。水中生物要浸在防腐液里,昆虫要先把翅膀固定在板上……”对于标本制作的过程,林老师至今依然能够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专职自然老师。

除了生物标本,林老师自己制作的教具也多达上千件,“当时我刚从苏州来到上海,住在学校里,休息天没什么事就给学生们做点教具。”他几乎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亲手制作标本和教具上,他带领教师们一起制作的教具多达上千件。“给孩子们讲课教学,要让他们看到实物才能加深印象,通过亲眼观察、亲自触摸才能有更真实的感受,否则就是空口说白话。”

听闻自博馆的专家们要帮忙修复标本,林老师开心得笑了起来:“那就好,那就好,谢谢你们。”

他是上海自然科学教育

最初的带头人之一

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云飞表示,作为今天的科学教育工作者,能亲眼见到这批标本是很幸运的事。他们见证了这座城市自然科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让我们知道早在50、60年代,上海就如此重视自然科学。

原黄浦区教育学院自然教研员秦继忠是林老师的后辈,他告诉记者,当年林老师不仅担任自然课教学,还在上海首创了课外气象小组,小组成员在北京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上海是全国最早开设自然课的,最初只在高年级开课,每星期只有一节。当年是林老师向教育部门提议,要在低年级也开设自然课程。当时的自然课教授的内容虽然基础,但涵盖了天文地理气象等方方面面。小孩子对自然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但要解答他们的疑惑并不容易,要编纂课本教材要懂得孩子们的心理,更要懂得用怎样的方式去答疑解惑。林老师编纂的教材一直到现在还在被教师们使用。”

图文 / 东方网

1.《上海市实验小学 抢救“高龄”标本!上海市实验小学百岁特级老教师多年牵挂终于如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海市实验小学 抢救“高龄”标本!上海市实验小学百岁特级老教师多年牵挂终于如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