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中右结构。汉字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中,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汉字的结构

1.左右结构

如:挣、伟、休、妲

2.上下结构

如:志、苗、字、胃

3.左中右结构

如:彬、湖、棚、椭

4.上中下结构

如:奚、髻、禀、亵

5.右上包孕结构

如:句、可、司、式

6.左上包孕结构

如:庙、病、房、尼

7.左下包孕结构

如:建、连、毯、尴

8.右下包孕结构

如:斗

9.上三包孕结构

如:同、问、闹、周

10.下三包孕结构

如:击、凶、函、画

11.左三包孕结构

如:区、巨、匝、匣

12.全包围结构

如:囚、团、因、囹

13.单体结构

如:丈、甲、且、我

14.特殊结构

如:坐、爽、夹、噩

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

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乌龟甲壳和牛的肩胛骨上,故称"甲骨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气候,习尚等许多方面,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先后出土约14万片,单字总数约4500个,可认者约1700字.甲骨文是汉字的"祖先",距今约3000多年,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即从那时开始。

小篆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之字体,居书史转变之关键.秦文是在"金文","籀文"(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故秦文又称"秦篆",后人又用"小篆"称之,以与"大篆"区别.秦代刻石保存小篆书迹稍多,但仍算少,以秦始皇所立诸石最为重要,琅邪台,泰山原石及拓本残存,则最能见其真相.一些刻在秦代度量衡上的文字,则体现出自然朴实的风格。

隶书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图为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图为汉隶。

楷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图为钟繇作品《宣示表》。

草书与行书

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和行书.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图为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中国浙江的"兰亭碑亭"是个有名的地方,当年,王羲之在这里写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芝所创.图为张芝写的草书。

汉字产生的影响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当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在古代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群岛,以及位于婆罗洲的兰芳共和国,汉字都曾是该国正式文书的系统,因而汉文化在历史上对周边文明的传播分享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汉字和发声的联系不是非常密切,比较容易被其他民族所借用,如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都曾经有过不会说汉语,单纯用汉字书写的历史阶段。汉字的这个特点对于维系一个文化圈—一个充满各种互相不能交流的方言群体的民族——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汉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共同使用汉字的汉字文化圈。如日本、越南和朝鲜半岛、琉球群岛等。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左字是什么结构 脚字的结构是什么结构 汉字结构有哪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左字是什么结构 脚字的结构是什么结构 汉字结构有哪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6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