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景兰家世溯析

文/李贵连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摘 要:商景兰不仅作为祁彪佳之妻为人所熟知,更是以明末清初女性文学大家的身份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留下其绝世风华。关于商景兰所出的商氏家族,一直论述甚少,商景兰家族先世由河南移居绍兴,经历了由高祖父商廷试到其父商周祚的勃兴崛起,绍兴商氏家族与严州府商辂家族非系同族。商景兰之父商周祚与刘宗周序为中表兄弟,又自幼养育于外祖父刘炆家,受到刘氏家风的熏陶,而这也间接地对商景兰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商景兰;家世;商辂;刘宗周

山阴(今浙江绍兴)祁氏家族,是明代颇负盛名的簪缨仕宦、世代书香之家。“自先世多藏书,梅市寓园,池馆之胜甲于越”,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祁氏家族不仅男性人才辈出,女性也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明末清初之际,祁氏家族的领军人物是祁彪佳、商景兰夫妇。祁彪佳著有《远山堂诗集》《远山堂文稿》以及著录和评论明代戏曲作家及作品的《远山堂曲品·剧品》,商景兰是诗词兼工的著名闺阁作家,不仅时人题“目贤媛以夫人为冠”,今人也视其为明代女性文学大家。赵尊岳《惜阴堂明词丛书叙录》云:“玉台之作,在宋李、朱、曾、魏均为大家,明则笄珈若商媚生(商景兰)、吴啸雪(吴绡)、徐络纬(徐媛)……珠玑咳唾,鸾鹤哕音,卷帙虽不繁留,稚音广夺前席。”在祁氏家族女性中,不仅商景兰的文学艺术修养很高,其二媳、四女也都颇负诗才。祁氏家族女性文学群体不仅在当时非常具有影响力,即便是从整个文学史长河来看,其文学创作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一、商景兰家族世系溯源

商景兰是商周祚第三女。商周祚,字明兼,号等轩,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商周祚任邵武县令五载,清廉如水。入京,累官太仆寺少卿。万历四十八年(1620),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不征民间一钱,擒斩剧盗,抗击倭寇侵扰,是故离任之日,闽人感念,为之建立生祠。天启五年(1625年),再起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翌年升兵部尚书,以母年老,请告归养,里居十载。崇祯十年(1637年),起复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掌院事。由于刚正不阿,屡违上意而罢职居家。家无长物,唯撰写志传自娱。

商周祚之商氏家族亦为绍兴名门。祁昌徵《山阴祁氏家谱》云祁彪佳“娶会稽八字桥商氏”。绍兴八字桥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南宋宝祐四年(1256)重建,因其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八字桥”,八字桥为商周祚故宅所在。朱赓《陕西行太仆卿明洲先生商公墓志铭》以及陶望龄《大理寺少卿燕阳商公墓志铭(代朱相君)》则均言商氏居会稽之樊江。盖商氏瓜瓞绵延,以致产生因居所不同而致的称谓差别。

朱赓《陕西行太仆卿明洲先生商公墓志铭》是为商周祚的曾祖父也就是商景兰的高祖父所写,文中叙述商廷试的世系及履历云:先生讳廷试,字汝明,别号明洲。本商姓,舅氏谢无子,子先生,遂蒙舅姓。久之,谢氏有子矣,而先生亦通籍于朝,遂疏请复本姓。云其先盖汴人,宋南渡徙家于浙之嵊,已从继锦乡去会稽之樊江居焉,则自胜三教授始。数传而为彪,彪生澄,公之大父也,尝为丰亭长,有惠政,在清流种德施义,商之兴勃焉。父曰公泽,以先生赠奉直大夫、刑部员外郎。母谢氏,封太宜人,生二子,长曰琏,举孝廉高等,为汀郡理,先生其次也。先生生而颖异,十岁能属文,领嘉靖戊子乡荐。己丑归自北,奉直公及所后母吴相继殁,先生执两丧,情礼曲至。辛丑成进士,授刑部福建司主事,丙午考最,迁广西司员外郎。奉旨虑囚云贵,讫事,归丁太宜人之忧。庚戌服除,补原官,寻迁陕西司郎中,出为黄州守。乙卯,迁山东按察司副使,备兵青州,寻调云南,备兵金腾。已自云南,移陕西行太仆卿,未几而乞身归,时嘉靖某年也。

初先生释蹻为刑曹,以经生持三尺,若出夙办。盗窃西内斋坛物,诸阉率被逮,而守坛者以巨珰莫敢问,先生廷白尚书,竟置于法。

……

又以计取矿徒王恭、刘显等。先是,恭、显等亦聚徒数千人,久不能捕,先生设伏出奇,擒诸贼于除夜,无一脱者。先生既平两寇,耻自伐捷,书上两台,亦不叙其指使功,两台颇衔之。及疏入,故执政挟宿憾,嗾台使掩先生功,而以罪闻。调云南副使,先生亦不色愠,促装之腾。时缅酋胁三宣抚以叛,惮先生威,心慑之。先生建议当道曰:“夷所需者,牌印耳,盍予之,以息肩我元元。”当道不能用,先生已有归志。会自云南量移陕西,先生又促装之陕。故事,马政称散局,仕者多卧不事事,先生思振刷而局于文法不得展,乃叹曰:“湖山迟我久矣,胡不归?”遂谢丹黻去。

山居二十年,杜门谢客,课子抱孙,潇然无所系累。尤醉心养生之旨,晚更号淡翁以见志,其于一切玩好泊如也。先生性坦夷,不能结交延誉,居常沉几不露。及遇事,纚纚言之,运众算若掌握。其学闳博而恢,发为文章,不雕琢而成一家言,有《明洲集》及《订参同契》藏于家。其卒也,万历甲申八月十九日,距其生弘治丁丑二月之八日,享年八十有八。以某年月日葬于下涂山之原,先生所自营也。

配陈氏累封淑人。子三,长即为正,以督学御史擢大理少卿,尝按齐、闽,有赫赫声,所推毂燕赵间士,又济济皆誉髦,人以为有父风云。次为贤,鸿胪寺序班。又次为音,国子生。女二。孙六,维濬、维河、维濩、维泾、维法、维治。孙女二,次适举人陶望龄,南礼部尚书承学之子。曾孙四,礼、祚、初、祯,曾孙女四。先生之殁也,廷尉君方解组归数月。时内外子姓为先生所出者殆百人,皆不讣而集,人以为先生完福而廷尉君孝感云。

文章其下还有朱赓写给商廷试的赞颂之语和墓志铭,文长不录。根据朱赓的记叙,绍兴商氏本为河南人,随南宋政权播迁至浙江嵊州。自商胜三始,商氏由嵊州继锦乡迁徙至绍兴樊江村。数传至商彪,商彪生商澄,是为商廷试之祖父。在商澄的种德布义影响下,商氏家族逐渐勃兴。商廷试的父亲为商公泽,商公泽与妻谢氏生有二子,长子商琏,次子即商廷试。

商廷试生而聪颖,嘉靖七年(1528)中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成进士。历任刑部福建司主事、广西司员外郎、陕西司郎中、黄州太守诸职,所到之处尽忠职守,忧心国计民生。嘉靖三十四年(1555),迁山东按察司副使,备兵青州。在任因擒拿起事矿工王恭、刘显等人不叙上司指使之功而得罪承宣布政使及提刑按察使。遂因之谪任云南,备兵金腾。在云南任上,因建议不能为当政所用等缘故,已生退居田园之意。继而自云南调移陕西行太仆卿,欲改革马政中人的颓靡无所事事,终因多方掣肘而孤掌难鸣。感于仕途艰险,商廷试遂坚其寄情山水之念,遂辞官乞身归,时在嘉靖某年。山居二十年,熙然于天伦之乐,淡泊以涵养身心。后于万历十二年(1584)八月十九日卒,距其生年弘治十年(1497)二月初八,享年八十八岁。*著有《明洲集》及《订参同契》。

商廷试与妻陈氏生有三子二女,长子商为正,次子商为贤,三子商为音。有孙六,维濬、维河、维濩、维泾、维法、维治。孙女二,次嫁南礼部尚书承学之子、举人陶望龄。有曾孙四,礼、祚、初、祯,曾孙女四。商廷试的曾孙“祚”应即商景兰的父亲商周祚,盖“祚”为商周祚的原名抑或朱赓提及后辈时的简称。但念及朱赓提到商廷试的子、孙辈时名字皆用全称,又兼墓志铭一类的文体具有一定的严肃庄重性,非同口语之简单直接,是以“祚”是商周祚原名的可能性更大。陶望龄《内兄商仲文墓碣》有谓:“仲文商氏,初讳洛,更名维河,仲文字也。陕西行太仆卿讳廷试孙,大理寺左少卿讳为正子。”又明万历乔时敏等刻本陶望龄《歇庵集》题“门人乔时敏校,友谢伯美、商濬,弟陶奭龄、陶祖龄订阅”,其中所提到的“商濬”应即其内兄商维濬,可见商氏家族的改名现象应非仅见。

商廷试次孙女所嫁的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万历十七年(1589)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授职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工诗笃学,甚有文望,著有《歇庵集》《解庄》等传世。陶望龄《歇庵集》卷十七有《大理寺左少卿燕阳商公墓志铭(代朱相君)》543-545一文,是代朱赓为墓主商为正所作,文曰:隆万间吾越有材臣二人,曰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环洲吴公,大理寺左少卿燕阳商公。二公者皆气轩而幹挺,胆谋而敢决,授之权任,皆能批烦决拏。捍社稷,制万里,其用足以见矣,而人谓之屯施焉。商公讳为正,字尚德。少有隽声,然屡试不利,举隆庆辛未进士,时年四十四矣。

由刑部主事简为江西道监察御史,居三月,出按山东,已更福建督学。畿内迁大理寺寺丞,进右少卿,摄卿事,侍讲经筵,充廷试读卷官,寻改为左。从始仕至官九列,才十岁。珥笔持斧,备历荣要,人谓公材固足致之,不谓骤也。

……

公父明洲先生讳廷试,举嘉靖辛丑进士,仕至陕西行太仆寺卿。直亮善文章,有官誉,尤用守黄州著闻。母陈淑人,公之罢归,先生年八十八,淑人八十有六矣,乡人称之曰“大理福人也”。

……

公尝言其先世自汴徙嵊,宋学士苟新兄弟四人至显官,名其乡曰继锦。入明有胜三教授者,徙会稽樊江村。数传及彪,彪生澄,澄生公泽,有二子,长任某府推官琏,次即太仆。少后其姑谢,故公生于谢氏。而琏有子举乡进士,公孙周祚复以礼部第三人知邵武,所谓继锦者又在兹乎。

《大理寺少卿燕阳商公墓志铭(代朱相君)》“所谓继锦者又在兹乎”记述之后,紧接着又有如下文字:“公生于丁亥,卒于壬寅九月,年七十六。配金氏,封孺人,子某某,孙某某。公讣来都,邵武君方谒选,以公婿陶望龄所为状乞铭于予。”546虽然此段文字在刊本中紧接上文,并未分段,但体其文意语气,当是此文所代之朱相君即朱赓本人所写。邵武君即做过邵武县令的商周祚。

商为正隆庆五年(1571)年中进士时年四十四岁,又根据朱赓所说的生于丁亥,卒于壬寅,享年七十六,可推知商为正生于嘉靖六年(1527),卒于万历三十年(1602)。商为正娶妻金氏,朱赓仅言二人“子某某,孙某某”,是以其子为谁不可知,但孙之一为商周祚。

崔来廷《明清甲科世家研究》在关于淳安县商辂家族的叙述中,有如下话语:明清时期,浙江严州府阀阅世家首推商氏,商辂家族在明清两代虽然仅有7人进士及第,但由于商辂是明代276年中唯一的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宰相,而使该家族声名大噪,成为严州著名的簪缨世家。

商辂……子商良臣、商良辅、商良年(举人),孙商汝谦、商汝顺、商汝晋、商汝泰、商汝赜、商汝颐,曾孙商承庆、商承学等。

商廷试,商辂五世孙,子汝明,号明洲,以榭廷试之名中嘉靖七年(1528)戊子科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进士,由湖广黄州知府积官至太仆寺卿。兄商琏,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科举人,仕至推官。商琏子商为士,嘉靖四十三年(1560年)甲子科举人;另一子商为正,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科举人。

商周祚,商辂第七世孙,商廷试孙,字等轩,以会稽县籍中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授福建邵武县知县,升户科给事中,晋太仆寺少卿,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擢两广总督,历官南京工部与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官至吏部尚书。女商景兰、商景徽,女婿为祁彪佳,天启二年(1629年)进士,著名戏曲理论家。外孙祁理孙、祁理孙兄弟,为清初著名藏书家。另一女婿为徐咸清,诸生,有文名。

商周初,商辂七世孙,商周祚弟,以会稽县籍考中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司按察使。

崔氏关于商廷试、商周祚的记载不知依据何种资料,不能不说让人疑窦丛生。首先商廷试、商周祚、商周初作为绍兴人是何时成了严州府淳安县商辂家族的后裔的?无论是朱赓《陕西行太仆卿明洲先生商公墓志铭》还是陶望龄《大理寺少卿燕阳商公墓志铭(代朱相君)》均言绍兴商氏本为汴人,南渡时迁徙至浙之嵊州继锦乡,又从商胜三始移居会稽也就是绍兴樊江村,自此勃兴崛起。朱文及陶文均未言有族人之一支迁入或迁出等情况发生。这是籍贯地点上的让人不解之处。

再看绍兴商氏的世系传承,从移居樊江村的商胜三始,数传而为商彪,商彪生商澄,商澄生商公泽,商公泽生二子,长曰商琏,次即商廷试。如果真如崔来廷《明清甲科世家研究》所说,商廷试是商辂五世孙,那么商廷试的曾祖父就应是商辂子商良臣、商良辅、商良年三人之一,祖父就应当是商汝谦、商汝顺、商汝晋、商汝泰、商汝赜、商汝颐六人之一,父当为商承庆、商承学等之一。*这明显和朱赓以及陶望龄所记载的商廷试父为商公泽,祖父为商澄,曾祖父为商彪舛讹。朱文和陶文中关于商氏的世系传承均为商廷试及商为正亦即商氏族人自己的叙述,并非来自毫无根据的道听途说。如是自己的高祖父是严州府淳安县明代276年中唯一的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宰相商辂,其人又历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历官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及谨身殿大学士,刚正不阿,宽厚有容,被人誉为“我朝贤佐商公第一”,那么实在是让人想不出商廷试、商周祚会出于什么理由对这样一位地位显赫且富有名望的家族先贤不予提及,甚至连曾祖父、祖父以及父辈的名字都要改弦更张。

此外,根据陶望龄为其岳父商为正所写的《大理寺左少卿燕阳商公墓志铭(代朱相君)》,可知商为正是商廷试之子。但在崔来廷《明清甲科世家研究》中,则将商为正归为商琏之子。商周祚在朱赓之文及陶望龄之文中为商廷试曾孙、商为正之孙,但在崔著中,则以为商周祚是商廷试之孙。又,商周祚外孙祁理孙、祁班孙也被写成显系错误的“祁理孙、祁理孙”。

二、商景兰家族与刘宗周家族之关系

《刘宗周全集》第六册《附录五·刘宗周著作序跋与评述资料汇辑》收有商周祚《水澄刘氏家谱序》一文,从中可以知悉商周祚与水澄刘氏也就是刘宗周家族的关系:

祚之先赠君为刘门馆甥,母太夫人生祚于外家,受外大父太素公鞫育教诲之恩,欲报罔极,追溯所自,刘固水木本源也,于大京兆序为中表兄弟,少同应童子试,同举于乡,同登进士,同朝且三十年。大京兆为理学节义宗主,乡邦交重,祚自愧庸劣,而向往之诚,虽为执鞭,所忻慕焉。

下题“崇祯乙亥孟夏,锡进士第、资政大夫、南京兵部尚书奉敕参赞机务予养、前户科给事中、太仆寺少卿、两奉敕巡福建地方、总督两广军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外孙商周祚顿首谨序”。关于商周祚的外祖父太素公,《水澄刘氏家谱·仰宇列传第十六》云:

公讳炆,字仲质,行堂四十五,晚更号太素居士以见志。公生十四年而孤,事母金安人,以孝闻。年十七,祖守常公卒,亲戚以公独子早孤,议从俗秘不发丧而成婚,公谓非礼,且哀毁迫切中宁忍为此?亦非情,力持不可而止。识者始觇公之器识。服除,补博士弟子员。未几,督学拔高等,饩廪郡庠。四试浙闱不遇,援例入南雍,又改北,复困踬,士论惜之。金安人病亟,公衣不解带者累月,进药必亲尝,时焚香吁天,愿以身代。及卒,哀毁几于灭性。晚谒选广东藩司理问,以文学见知当道。署龙门,有惠政,邑人至今歌思之。量移三辅参军,益用廉谨,为当道所知,复署良乡。尝夜巡遇盗,盗方自诡,竟摘发服辜。有鬻女于途者,捐羡赎之,仍令地方所在以闻,自此邑人少鬻女者。其他前后政绩,多具外孙商大司马周祚所撰行实中。会周祚初登第,有皇华之役,因劝公解组,公从之,归。公归,又八年而终,年八十。公为人岸饬,居恒不苟假人以颦笑。每出里中,里人袤邪*者望见公,辄引避,而吉人端士时时进而与之。

从传文可知,刘炆,也就是商景兰的祖母刘太夫人之父,幼年早孤,依母成立。商周祚即生于外祖父刘炆家中,受外祖父哺育之恩特重。

至于《水澄刘氏家谱序》中与商周祚“同应童子试,同举于乡,同登进士,同朝且三十年”的中表兄弟“大京兆”,应即水澄刘氏的芝兰玉树刘宗周。刘宗周《两世先赠公附状》云:“先王考兼峰府君讳焞,字仲厚,行堂三十四。考曰茅山公……自(茅山)公而前,为守直公、怡轩公、素庵公、遂安公……府君于茅山为仲子。”由此可知刘宗周的祖父为刘焞,与商周祚的外祖父刘炆当为同宗兄弟。刘焞父为茅山公、祖父为守直公,守直公刘济与刘炆的祖父守常公刘灌又当同辈。而根据《两赠公列传第九》中所言的“赠公守常讳灌……父质轩公早卒……比长而思振父业,或有告以王父素庵之德者”可知,刘济与刘灌的祖父同是素庵公刘玘,刘灌的父亲是为质轩公。《桧庵怡轩列传第七》有云:“怡轩公讳铎,字廷振,承素庵公长子也。素庵四子而公尤克肖……是时岁饥,弟养拙、质轩皆奉诏捐粟二百石行赈授散官……生三子:济、泽、汉。”由此可知,刘玘长子刘铎生三子:刘济、刘泽、刘汉。刘铎弟为养拙、质轩。其中刘济即为刘宗周的高祖。又据《养拙质轩列传第八》可知,刘玘次子刘钺生子刘涛,刘涛早世。刘玘另一子质轩公名刘鉴,刘鉴是刘钺季弟。以刘灌之父质轩公名刘鉴,刘鉴是刘钺最小的弟弟,当为刘玘第四子。至于刘玘的第三子,《南塘南园龙洤二峰列传第十》有云:“南塘公讳深……素庵第三子拙庵公子也。”是以刘玘第三子是为拙庵公。至此可知,刘玘生四子:刘铎、刘钺、拙庵公(名字未见记载)、刘鉴。刘宗周是为刘铎之后,而商周祚的外祖父刘炆是为刘鉴之后。商周祚与刘宗周“序为中表兄弟”,远非嫡亲中表兄弟。

从《水澄刘氏家谱》的家传不难看出,刘氏家族对方正严毅的由衷赞许和反复提及。比如《素庵列传第五》云素庵公刘玘“立身尤方正不苟,居恒寡言笑,及对众吐辞确而厉,听者悚畏。御子弟威克厥爱,门内之政肃然,每偕二弟商榷家务,二弟皆侍坐唯唯,不敢先出声,有问则对而已。”又如《徽州长泰两公列传第十三》言徽州公刘集“性严毅,在官颇以清执闻,即族子弟有不简者,公每佐其宗老劝惩之以法,或面加诟詈,人不能堪,弗顾也。其有所不平,又辄为伸枉,白之官所,以故宗人咸畏服之。”作为养育于外祖父刘炆之家的商周祚,无疑容易受到刘氏家风的影响。同时,与刘宗周对刘氏家风的宣扬和希冀桴鼓相应,商周祚在《水澄刘氏家谱序》中也有对商氏家族家风的描叙及述论:

祚幼年犹及侍先大父廷尉公,鹄立终日,不敢有惰容。诸大父为廷尉公雁行,皆诲之如子,而诸大父亦皆事兄如事父。至祭祀燕饗之节,长幼毕萃,二三子姓兢兢若履冰渊。此特三十余年事耳。曾几何时,而习俗日浇,人情滋玩,后生小子且不知有尊卑长幼之分,尚安望其有祖功宗德之念?况族大则禾莠杂生,分疏则薰莸莫辨,子弟之不中不才,亦其长老不能修举宗法以训定其子弟之过也。

序中所言的廷尉公就是商周祚祖父商为正,一如刘玘之父刘谨持守的“家世儒术,不事虚无。”影响了刘炆祖父刘灌的“僧、道,虚无之教难祈”,直至商周祚母亲的不喜佛、老,商为正的方严周正和商周祚的慎谨端重也应对商景兰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

注:转自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商氏资讯公众号是创建最早、发文和原创最多、关注人数最多、商氏文化研究最深入的商氏公众号。天下商氏一家亲,兴家兴邦兴中华。商氏资讯微信公众号深深感恩海内外广大宗亲的厚爱和支持!志愿一如既往与家人们风雨同行!热忱欢迎广大宗亲关注投稿!题材可以是但不仅限于寻根、族谱、族规、联谊、文学、摄像、书法、名人、遗产、家族轶事等。

1.《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商景兰家世溯析——转自: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作者:李贵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商景兰家世溯析——转自: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作者:李贵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36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