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余心之所善兮出自屈原的《离骚》,原句是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意思是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指认定目标,至死不渝。

亦余心之所善兮出处

本句为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表达了作者为追求家国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也无悔的忠贞情怀,后来人们在表达坚持理想、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时常引用这一名句以表达心志。

亦余心之所善兮解释

“善”:向往,希望得到(的东西或品质)。

“虽”:即使,纵然。(在这里不表示“虽然”的意思)

“九”:多次,数次。表约数,泛指多次,这里不是实指。“犹”:仍然。

“未悔”:不会懊丧,不后悔。“悔”:怨恨。

翻译:这是我心中所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离骚》原诗(节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1.《懊丧的意思是什么 亦余心之所善兮出自哪一部作品 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懊丧的意思是什么 亦余心之所善兮出自哪一部作品 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405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