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会这些,拿下“图文转换”题!

图文转换类题综合性、技巧性较强,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相关数据或者要素,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最终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它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对中学生的要求,是中考题中的高频考点。

“七嘴八舌”说考情

河南说:

我们最爱考这类题啦!漫画、图表、徽标、宣传画之间竞争激烈,分值在3~5分。

陕西说:

相较于柱状图而言,我们更加青睐表格和饼状图,分值不多,2分就足够了!

安徽说:

我们不局限形式,柱状图、图表等都来者不拒!分值4分。

河北说:

我们的题目比较灵活,图表、漫画之类的我们都可能考,分值为4~6分。

答题技巧

1.图表类

看表头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注意题干中字数的限制。

细读图表,准确全面捕捉信息。

①比高低,寻规律。抓住最高值与最低值,快速把握图表重心。

②做统计,找走势。横向纵向比较,总结变化规律。

规范作答。

①选用词语要准确;

②检验答案,看是否有遗漏。

2.徽标类

通读题干,明确图标产生的背景、组织等。(围绕什么活动设计,由什么机构设计)。

仔细观察图标的各组成部分,分析其元素。

结合图标产生的背景,具体分析各组成部分所代表的寓意和设计意图。

看题干对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有无特殊要求。

答题格式

这是一幅以……为主题的图标+介绍画面+该图标的寓意是……,表达了……的祝愿。

3.漫画类

解释漫画寓意

①读。看清漫画的每个物和文字。

②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体会漫画中每个物的象征意义,找出画面的夸张之处。

③悟。多个角度想想看,创作动机是什么,找到漫画要表达的实质内容。

叙述画面内容+揭示漫画主题+指出讽刺意义。

漫画表述类

①看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画眼”,可以洞察整幅画的主题。

②看画面:要仔细、全面地观察画面。

③看画中字:漫画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有时它会成为理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

二、中考语文,病句技巧大揭秘!

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学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纵观近几年中考,辨析及修改病句已经成为中考的必考点。

七嘴八舌说考情

陕西说:我们是在语段中修改病句,10年8考,考查的四种病句类型中,语序不当考查了3次,成分残缺和成分多余各考查了2次,搭配不当考查了1次。

河南说:我们11年仅有3年涉及病句辨析与修改,且都是以主观题形式考查,给出语段或综合性材料,写出修改意见。考查的病句类型包括句式杂糅、动宾搭配不当、主语残缺、语序不当。

河北说:我们10年考了6次病句修改,分值是3或4分,病句与基础部分另外一个考点排序不会同时考查,故预测2018年考查的可能性较大。主要涉及《考试说明》规定的6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否定词使用不当、成分残缺、成分多余、结构混乱。

江西说:我们考查病句辨析,分值2分。有时有1个选项的句子出自教材或改编自教材。主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云南说:病句是我们的必考考点,形式主要是选择辨析,选出“没有病句的一项”。近4年考查的16个句子中:7个含热点,7个与学生生活相关,2个含云南地域信息。分值2分。主要的病句类型有:不合逻辑,搭配不当,重复啰嗦,句式杂糅。

安徽说:我们近8年考查了6次小语段修改。考情呈现:搭配不当考查了4次,这可是我们的高频考点,语序不当、用词不当各考查了2次,不合逻辑、句式杂糅、语义重复各考查了1次。

广西说:我们比较复杂,就拿北部湾四市来说吧,四市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分值为2分。四项句子长短相近,字数相当,其中两项会涉及热点信息和传统文化。考查的并举类型主要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湖南说:我们考查病句辨析,分值2或3分,以常见六种病句类型为主。

答题技巧

一、快速辨析病句

1.看到动词不放过

看到句子中的动词要有意识地去想句中的动词是否带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是否搭配,动词的语序是否恰当。

例①:地铁5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例②: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例③: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2.看到介词不放过

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和搭配不当等语病。而介词通常用在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的前面,同它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

例:通过开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活动,使我校师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

3.看到两面词不放过

一个句子中如果出现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的语病。修改此类病句有两种方法:要么去掉句中的“能否”“是否”等两面词,要么在句子的另一部分加上“能否”或“是否”等两面词。

常见的两面词有:“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高低”“快慢”“强弱”“得失”等。

4.看到否定词不放过

遇到否定词时,主要看它是否因否定不当导致表意相反,需要注意有些字词本身就含有否定的意思,其后一般不带否定词语。

5.看到关联词不放过

关联词语是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与分句,表明分句与分句之间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搭配不当、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语病。如果出现这样的语病,根据语意更换关联词语即可。

答题步骤:根据常见病句的“病症”逐项判断识别语病→快速准确分析出病因种类→依照方法修改。

三、记叙文阅读“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怎么答?

“题好一半文”是别人家的学霸站在作文高地的绝招。而纵观近几年中考,准确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也是记叙文阅读的高频考点。因此,起画龙点睛、提纲挈领作用的标题,在文章阅读答题时是否有章可循?快来了解一下吧!

“七嘴八舌”说考情

河北说:悄悄告诉你,我和中考记叙文标题考查约定从2008年开始,每两年相约一次,可是2016年它却失约了,为此我等了4年,期待和它2018年重逢。

山西说:记叙文标题含义及作用我总共考了四次,本着公平的原则,我在16、13年考查作用,11、10年考查含义。你们猜猜我下次会先考谁?

云南说:虽然我分身为省卷、曲靖卷和昆明卷,但在15、17和12年都对记叙文标题的作用进行了考查。

河南说:别看我考查的次数少,只在17、12年考查过,但是我专一啊,我只考了记叙文标题的作用。

安徽说:听了你们说的,我一拍脑袋才想起来,12年我考查过记叙文标题的作用。哈哈,算不算蹭了热门呢?

山东说:记叙文标题含义及作用一直是淄博和烟台中考的座上客。但烟台钟情于考查标题含义,淄博却雨露均沾,16年考查含义,14、12、11年考查作用。最近日照也悄悄加入了这个行列,看来山东中考考查记叙文标题的队伍会越来越壮大。

答题技巧

标题含义

第一步,明确标题的本义。即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

①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将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②理解标题的双关义:分析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如《风筝》一文标题的表层含义是指放风筝的事,深层含义则是作者淡淡的乡愁和对冷酷现实的憎恶及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③把握标题的象征义: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文题,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④把握标题和文章内容、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

A.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如《我的老师》这一标题既是“我”对老师的感激与喜爱的情感的出发点,又是文章标题的含义。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济南的冬天》这一标题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地点明了地点和节令,仿佛出现了一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表达出自己鲜明的感受。

第三步,提炼整合答案。

答题格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标题作用

标题内容的不同,标题的作用也就会有不同,因此分析标题作用一般需从标题涵盖的具体内容来进行:

以人物为题的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②展开故事情节;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以形象特征为题的作用:①铺陈情节,呼应细节;②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以物象为题的作用:①表层含义,深层含义;②线索,贯穿全文;③概括故事情节;④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⑤寄托某种情感,突出文章主题。

以事件为题的作用: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②紧扣中心、突出主旨。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的作用: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②渲染环境氛围;③具有隐喻象征含义。

四、文言文基本技法

文言文是各地市中考语文的重点考查部分,要想在中考拿到得分,不仅需要平时的积累和练习,还需要掌握基本的技巧和方法,文言文指点迷津,我们是认真的。让我们一鼓作气,得分吧!

“七嘴八舌”说考情

陕西说:2011年之前考查课外文言文单篇,从2011年开始课外单篇和课内外对比交替考查,课内文言文范围是课标篇目。课外文言文主要考查人物轶事、讽谏劝说、求学励志、说理明志、人物品评、写景状物类。一般为4小题12分,主要考点有实词解释、虚词意义及用法、翻译句子、文意理解。

山西说:山西2016、2017年对课标21篇文言文均以4道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点涉及文言文的重点字词注音、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和句子赏析。从2013年开始以单篇形式考查课外文言文,每年2小题,分值为4~6分;取材语段多选一些短小、通俗易懂且具有正面引导意义的材料,主题内容涉及治国类、修养类、说理类,考点多涉及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词语的理解、节奏划分、拓展探究等。

河南说:我们近11年均是以“课标+课外”的对比形式考查。共4小题,一般是10或11分。主要考点有:实词解释、句子翻译、课标语段文意理解、课内外对比探究。另外,所选课标语段多为节选形式,长度在200~300字之间;课外语段长度在100~200字之间。4道题中,最后一题涉及课外语段,其他3题均出自课标语段。

云南说:我们就是那不一样的烟火。云南省卷2014~2017年及2008年考查篇目均为课内文言文单篇,且均出自课标16篇。文言文考点比较固定,主要有:实词解释、虚词辨析、句子翻译、文意理解、拓展延伸。

安徽说:我们考查的范围主要是课标16篇,2010~2013年课标对比和课标单篇交替考查,2014、2015考查课标单篇,2016年考查课标对比阅读,2017年考查课内外对比阅读。主要考点有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文意理解及表现手法、划分朗读节奏和把握情感。

河北说:我们近8年中考2010~2014年考查课内外对比,2014年之后考查课外单篇,主要有讽喻进谏、人物轶事、传统美德、读书学习。考点比较固定,主要有:实词解释、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划分朗读节奏、句子翻译、文意理解。一般有4~5题,分值在14~15分。

江西说:考查课外文言文,主要考查人物类和游记类,以人物类为主,文章多和江西相关,字数在150~260之间,主要考点为划分朗读节奏、实词解释、句子翻译、文意理解。

湖南说:我的情况比较复杂,且慢慢听我说。株洲、湘潭考查课内课外单篇,衡阳、娄底、常德考查课内单篇,郴州、永州、岳阳、怀化、益阳、张家界、湘西、邵阳考查课内外对比。

山东说:滨州主要考查课内外对比,课内篇目为教材文言文,不考查带“*”篇目。济宁2009~2014年考查课内外对比,2015、2016年考查课内单篇,2017年考查课内外对比,课内篇目为课标篇目,写景类考查较少。烟台和淄博都考查课外文言文单篇,淄博考查字数在200~300字,烟台不超过200字。考点均主要有实词、虚词、翻译、文意理解。临沂、日照均考查课内单篇、课外单篇、课内外对比,日照还考查课内与课内对比。

答题技巧

文言文的考查主要从实词解释、句子翻译、虚词、文意理解与概括、划分朗读节奏等方面入手。

一、实词解释

课文迁移法。即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文阅读。如解释“恐不可阙”一句中的“阙”字,如果能联想到“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中的“阙”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阙”字的意思,译为“通‘缺’,中断”。

语境推断法。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几欲先走”中的“走”,可联系成语“奔走相告”“走马观花”中的“走”来理解,译为“跑”。

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如对 “丧地数百里”中“丧”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丧”组成“丧失”,结合语境不难发现“丧”在此处是“丧失”的意思。

二、句子翻译

1.解释法:直接解释词语的意思,或把原文中的单音节词解释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并形成一一对应。如“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译为“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2.保留法:文言文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保留不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即可)

3.替换法:对古今异义词(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变化,通假字、活用词)要注意先替换后翻译。如“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4.调序法: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如“何以战”(《曹刿论战》)为宾语前置句,调整语序后为“以何战”,译为“(您)凭借什么作战”。

5.增补法: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1)省略句的补充: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一处宾语,翻译时需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正确)

(2)判断句的补充:要加上判断词“是”。如“莲,花之君子者也”译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3)被动句的补充:要加上被动标志词“被”。如“帝感其诚”译为“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感动”。

6.删减法:对文言文中仅起某种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可不译。这些词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的虚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加强语气的词等。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也”是句末语气词,可不译。

三、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

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四组句子,要求判断每组两个句子中的虚词意义或用法是否相同,此时就可以将两个句子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代入另一句中来理解,看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两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就不一样。

代入检验法。只要知道课内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将它代入课外例句中进行检验,就可以判断四个选项与课外例句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是否相同。

四、文意理解与概括

1、分析文段本身的特点:看选文包含了几段,选文属于哪一类主题(写人、叙事、写景)。如写人叙事类文章的内容概括,主要把握“谁在干什么”即可;写景类的文章把握描写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

2、分析题干,确定答题方向和答题要点。看题干要求概括的是某一段还是整个选文内容,看题目是要求用原文还是课内学过的某句话作答,概括是否有字数要求等。然后看题后的分值,根据分值判断应该答几点。

3、确定答题范围,整体概括。

五、划分朗读节奏

1.根据句意划分节奏:如“居庙堂之高 / 则忧其民”

2.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在这些专有名词的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巴陵郡”都是专有名词,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

3.按句子成分划分:

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谓语与宾语间要停顿。如“问/今是何世”

谓语与补语间要停顿。如“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注:①节奏划分要考虑省略的的成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

②不要把状语当作主语来读。如“其一/犬坐于前”

③表达完整意义的偏正短语一般不要断开。如“恢弘/志士之气”

④动补短语、介宾短语一般不要断开。如“舜/发于畎亩之中”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按句首独立性质的语词划分:

句首出现表总结性的词语,一般其后要停顿。如“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句首出现表时间、方位的词语,一般其后要停顿。如“中/轩敞者为舱”

句首出现语气词,一般其后要断开。如“盖/追先帝之殊遇”

5.句中有“而”情况下的划分:

表转折关系的“而”用在一个分句的句首,“而”字后应该停顿。如“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如果一个分句内部有表转折关系的“而”,则在“而”之前停顿。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五、谁说语文没有公式套?口语交际看这里

口语交际类题实用性、技巧性较强,从近几年看,题目设置的情境或活动,与日常学习生活结合相当紧密,注重考查学生从语文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及材料贴近学习生活,紧扣时代脉搏,语文趣味浓厚。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对中学生的要求,是中考题中的高频考点。

“七嘴八舌”说考情

安徽说:我们年年必考,4分呢,但是年年考的类型都不一样,这可怎么办?

陕西说:我们也是每年都考而且形式多样,分值不多,2分。

云南说:我们也是必考,比较倾向劝说语,近4年已经考查3次了,分值2或3分。

河南、河北说:我们虽然近6年不考,但是2018考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毕竟有“前科”呀!

答题技巧

一、 劝说语

答题格式

称呼+表明自己的观点+解决办法+鼓励或象征性的征询

1.要明确劝说的对象。恰当使用称呼语。注意交流对象的年龄、身份、职业、心态等,以尊重对方为前提,用语礼貌。

2.明确劝说的目的。找到劝说的切入点,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看法。

3.有针对性,能打动人。针对不同的劝说对象、内容、时机,采取不同的劝说方式、言辞、语气等。

4.要注意劝说的技巧。

①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话语。②言之有“物”,即要有内容,力求清楚、明白。③言之有“序”,即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④言之有“节”,即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二、转述

答题格式

礼貌称呼+转述要点

答题技巧

1.把握信息要点。首先要弄清说话人所要强调的信息要点,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主题等要素。

2.抓住时间、地点以及人称的变化。“转述”重在“转”,即转变人称,转变时间和地点。这就要求听话者既要理清说话人、听话人、受话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又要分清听话的时间、场合与传话的时间、场合有没有变化。

3.把握转述对象。表达要得体、简明。在表达时,必须注意说话双方的身份,说话的场合,用语的文明礼貌等因素。

①就称呼来说,对同学,可以直呼其姓名;而对长辈,则应称为“您”,或在姓氏后面加上“叔叔”“阿姨”“老师”等,以示尊敬。②就用语来说,一定要注意词义的轻重、褒贬及语体色彩等。③就字数来说,有的转述题在字数方面有限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解答转述题时,抓住信息要点简洁作答即可。

三、说鼓励、安慰的话

答题格式

亲近称呼+贴切鼓励/建议/解决方法

答题技巧

1.看对方的身份和境遇。讲究分寸,不能让对方误会,不能带有幸灾乐祸的言辞,应给对方以信心,所说的话能激励对方上进。

2.肯定其优点长处,鼓励其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3.传递“正能量”,可适当引用名言或一些积极向上的语言,如“你最棒”“你可以”“加油”等,说一些正面、积极的话,给人以祝福、信心和力量。

4.注意语气柔和自然,意思表达简洁、清楚,语言得体。

四、提忠告

答题格式

劝说对象+具体劝说内容/正确做法

答题技巧

1.注意对象,把握分寸。注意交流对象的年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修养、个性及心态,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

2.语言要有针对性。在拟写忠告语时注意语言要能启人心智,从而使交流对象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3.要注意说话技巧。拟写忠告语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处于平等地位,要讲究一定的说话技巧,达到告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目的。切忌以势压人、以理压人;要心理相容,让对方心服口服。

五、辩论

答题技巧

第一步,读懂材料,表明观点。要根据材料中的相关内容,表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

第二步,亮出观点,具体解说。要用简洁的话语,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由此阐述理由。

第三步,收尾表述,做出归纳。也就是到最后要回归话题,照应提出的观点。

第四步,掌握模式,准确用语。

六、采访

答题格式

称呼+问候语+采访目的+针对性问题

答题技巧

现场采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象要明确。采访时要看准对象,要考虑对象的地位、知识水平和人生阅历等多方面因素,做到“因人施语”。

2.提问要切题。采访提问一定要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把大而笼统的问题化解为几个小而具体的问题,让受访者有话可说。相反,如果问得唐突、生硬,就会导致采访失败。

3.问话要有效。采访时不能提出一些无聊、没有价值的问题,所设置的问题要能触及事件的本质,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

4.用语要得体。采访时,要注意采访对象,因境设辞,恰当用语。

七、提建议

答题格式

①我认为解决此类问题,应当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第二,……;最后,……

②我认为解决此类问题,社会应当……;个人应当……

答题技巧

解答提建议类型的试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读懂题干要求,务必要结合题干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建议。

2.如果题干中给出材料,那就要仔细阅读材料内容,从材料存在的问题中找对策,从材料中值得借鉴的地方总结对策,然后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3.提出的建议要有针对性,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言语激烈。

4.提出的建议要合理,要具有操作性,力求能够切实地解决问题,易于让他人接受。

1.《图文转换题答题技巧 干货!中考语文最全题型解析和答题技巧,考前10天看也来得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图文转换题答题技巧 干货!中考语文最全题型解析和答题技巧,考前10天看也来得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42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