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都护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这句诗运用了历史典故了吗?

题目: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这句诗运用了历史典故了吗?王维的《使至塞上》的最后两句话: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是否拥有了历史典故?诗人写这两句话有没有深层含义?我最想问第一个问题,希望看了的朋友能够认真作答!

解答:

开元25(公元737)年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同时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中兼任判官.这实际上是王维遭受奸党打击,被排挤贬逐出朝廷的结果.(开元24年,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出朝廷,曾受张九龄器重和提拔的王维自然免不了被牵连.)在离开京城前往河西节度使幕府途中,处境局促、心怀抑郁的诗人被眼前雄奇壮丽的边塞景致所动,写下了这首气度非凡的千古名作——“我轻车简从出使边塞;已经过了居延进入胡地.一路漂泊,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凄凉地飞人胡天的长空.在浩瀚无边的沙漠荒野中,远处的烽烟直冲霄汉;大河上的落日静穆.迎面碰到前线巡逻的骑兵,一问才知道,都护的军部还在离此很远的燕然山呢……”诗人首联叙述点题:“单车”,“单车之使”的简写,李陵答苏武书云:“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这里代指使者;“问边”,慰问、察访边塞;“属国”,秦汉官名“典属国”的省略,这个官掌管投降归顺的蛮夷部族.这里还是代指使者;“居延”,古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酒泉一带.“单车”就是“属国”,“过居延”就是“问边”,两句都只表达一个意思:我奉命出使到了边塞.(若在宋代,这就犯了“合掌”的诗病.好比两个手掌合在一起,两句重复一个意思显得不简炼了.)颔联即景抒怀:“征蓬”,地上风卷的枯草;“胡天”,边塞的天空(中原以外居住的少数民族被称为“胡人”).看到枯草随风飘飞,大雁北归,觉得自己就像无依的草、孤独的雁一样.既写景,又言事,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诗人因受排挤而激愤和压抑的内心感受便生动具体地体现出来了.(“出汉塞”、“入胡天”也是一个意思,也犯了“合掌”之病.)颈联描绘边塞奇景:“漠”,沙漠、荒漠,本给人以冷淡荒寂之感;但一个“大”字,使之平添寥廓雄壮之意;“孤烟”,边塞传递消息的一股烽火狼烟,也是诗人孤独寂寞处境的写照,本给人以凄凉落寞之悲;但一个“直”字,使之陡然生出挺拔矫健之气;“河”,指黄河;一个“长”字,让人有浊浪翻腾、咆哮奔流的动感联想;“落日圆”,给人温暖静穆之感.诗人用典型的景物,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精妙地描绘出了西北高原沙漠寥廓、无风无云、雄浑静穆的壮丽图景.是“千古壮观”(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名句.尾联顺势叙事作结:“萧关”,唐时防御吐蕃的军事重地,在今甘肃省固原县;“候骑”,侦察情况的骑兵;“都护”,汉代官名,这里指守卫边塞的最高军官;“燕然”,燕然山,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遇到骑兵一问,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诗人袭用虞世南《拟饮马长城窟》中的“前逢锦衣使,都护在楼兰”句,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我们似乎看到了威风凛凛的都护将军,正指挥大军奋勇作战的场面;也隐约感受到了诗人年轻时勇猛威武的神采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全诗叙事景融为一体,语言朴素自然,炼字精妙传神,给人身临其境的鲜明感受,在美妙的联想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雄浑壮丽的边塞奇景,看到了边塞将士以身许国奋发强国的精神风貌,更看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高尚的人格气度.虽然,这首诗有“合掌”的瑕疵,有地名不符(萧关在东,居延在西,过了居延,应该早就过了萧关;燕然山也不是西域节度使的开府之地,用“燕然”不用“楼兰”纯为押韵)的失误,还有抄袭的嫌疑.但是,仅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此诗便可独秀边塞诗之林矣!

1.《都护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这句诗运用了历史典故了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都护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这句诗运用了历史典故了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448845.html

上一篇

韩诗外传 土喻文言文翻译,出自于韩诗外传

下一篇

轴流式压气机 离心式压气机和轴流式压气机的区别,工能有什么特点?结构特征?

出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塞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出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塞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出塞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让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思想感情。赏析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

西楼曾巩赏析 西楼 曾巩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题目:西楼 曾巩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解答:该诗运用连天的海浪、呼啸的北风、阵真雷声等意象,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七绝圣手是指哪位诗人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谁

七绝圣手是指哪位诗人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谁

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

山居秋瞑 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山居秋瞑 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山居秋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山居秋暝【作者】王维【朝代】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

翁卷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翁卷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翁卷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翁卷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乐清)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其中翁卷最年长。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

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都有谁

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都有谁

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代表作品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指的是谁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 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指的是谁

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王昌龄。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王昌龄简介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

南京金鹰失火 南京河西金鹰着火无人员伤亡 南京消防22分钟扑灭明火

南京金鹰失火 南京河西金鹰着火无人员伤亡 南京消防22分钟扑灭明火

南京消防官微截图  据南京消防部门消息,12日16时14分,南京市119指挥中心接报南京市建邺区888号金鹰世界楼顶空调外机发生火灾。16时23分,南京消防到场展开救援,22分钟后现场明火被扑灭。经初步勘查,过火面积60平方米,无人员伤亡。  16时50分, 记者赶到现场,明火已经扑灭,浓烟渐渐散去。一位商场安保人员告诉记者,“发生火情时商场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