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佛教的四种智慧是什么
解答:
佛的四种智慧 这四种智慧是本有的,本来就是自己心里明白了,才生出这四种智慧. 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大圆镜智性清净”,什么叫大圆镜智呢?佛有四种的智慧,大圆镜智就是由第八识所转的,转识成智.你不会用的时候就是识;你返本还原转第八识,就成大圆镜智.所以大圆镜智的本性什么样?是清净没有杂污的. “平等性智心无病”,平等性智就是由第七识所转变的.也就是你没明白之前,叫第七识;你开悟了之后,就是平等性智.第七识叫未那识,又叫传送识,由第七意识传给第八识,所以叫传送识;第八识又叫藏识.梵语叫阿赖耶识,翻译成中文就叫藏识.藏识就是我们所做的善恶的种子,都藏在第八识里头.你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所以又叫做八识田,就好像一块田似的,你种什么,它就出什么.第七识呢?就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平等就是诸佛和众生的心是平等的.你心怎么叫无病呢?无病就要没有障碍,没有妒忌,没有贪嗔痴.你若没有障碍、妒忌,没有贪嗔痴,也就可以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见非功”,妙观察智就是第六意识所转成的.第六意识,什么都分别,分别善恶、是非.你的种种思想,看见这个是好,看见那个是坏;这是善,那是恶;这是非,那是是;这是男,那是女,什么都分别出来.第六意识就干这个工作,所以它很聪明的;好像很聪明,实际上这已经变成一种意识.若是转识成智,就成什么呢?成妙观察智.妙观察智的智慧,见一切的境界,不用分别就知道了,所以叫妙观察.妙观察和分别心不同的.分别心,是要你用一种分别去分别;现在不要分别就知道,这叫妙观察智.所以证果到阿罗汉的境界上,他都要作意观察;作意观察,就是用妙观察智,知道一切的.他若不作意观察,他还是这种的意,这就是一般人所有的;那么他作意——就是静一静,平静下来;他想要知道某一件事,用妙观察智一观察就知道了.能知道多长的时间呢?能知道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 “成所作智同圆镜”,成所作智,就是由前五识所成的,眼、耳、鼻、舌、身,这五识成的是成所作智.成所作智同圆镜,你用前五识成所作智,就也是同一块圆镜一样的. “五八六七果因转”,五就是前五识,八就是第八识.这五八是在果上转,六七呢?是在因中转;六七是因中先转,转第六识、第七识;然后前五识和第八识是果上转的,转的大圆镜智和成所作智. “但用名言无实性”,虽然讲在因上转、果上转,这都不过是这么样子来讲,实际上,没有什么实在的一种性,只是名而已. “若於转处不留情”,若你在它正转的那个地方不留情,就是不停止,不用你凡夫的心,来想这种转的情形. “繁兴永处那伽定”,“繁”当“多”字讲,“兴”就是当“兴起”讲.就是很多的时候,常常都在那伽定的里面. 怎么叫那伽定呢?那伽是龙的一个名字;龙常常在定中,那伽定就是在龙的定.你看龙为什么能大能小?就是由定中所化现出来的,所以叫神龙,因为龙有变化.前边不是讲:六祖大师用钵把龙降住,说:“你若是神龙,你不单能现大身,你还可以现小身;如果你只能现大身,不能现小身,那不是神龙.”所以龙就现一个小身.六祖大师说:“你不敢到我钵里来.”这个龙相信也有很大的脾气,很大的无明:你说我不敢到你钵里来,我单试试看!于是就跳到钵里;跳到钵里后,再想跳出去,就没有法子了.所以老和尚——六祖大师就给它说法,它就往生了.虽然它常在定里,但是它还没有破无明,所以还发脾气,嘿!我就现一个小身给你看看!它如果真在定里,你说我不会现小身,我就不会现,那又有什么呢?我就这个大身给你看!它被他所转动了,定力就失去,所以六祖大师就把它降伏. 那伽定就是龙的定;龙的定,言其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以前我问你们,龙为什么变成龙呢?因为他修佛法、学佛法是很努力的,昼夜精进,但是它不守戒律.它说那戒律都是一般普通的人守的,我是一种非常的人,我是简直不在一般人之列,我可以不守戒了!于是乎它就变成龙了. 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这四种智慧是本有的,就是自己心里明白了,才生出这四种智慧.(信息来源:摘自《本无树》) 转 识 成 智 唯识学以法相的细密见长,在教理行果的诠释上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其中而谈到“转识成智”,实为修习般若智慧的精要. “识”的意义是“了别”,唯识学建立八种识,一至五为眼、耳、鼻、舌、身五种识,第六识为意识,第七识为未那识,第八识为阿赖耶识.“转识成智”就是转此八种识为四种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巧、平等性智及大圆镜智,四种智慧是与由般若智慧的生起而与般若智慧相应的智慧. 成所作智 前五识可转为成所作智,在修行上,是说:当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的当下,若与无明相应,一切皆是依他缘生之法,不起遍计分别,则是成所作智. 感官所认识大体择象,并没有客观的实体,譬如眼前见到一个人,他的像貌、身形、衣服、穿著,是由各种颜色和形状所组成的,而这个人能够受被看见,还要有光线、空间加上眼睛、大脑视神经的作用、还有加上注意力,面眼识摄取这些资讯成为这个人的影像. 那么如何转眼识为成所作智?那就是看只是看,没有所看的“这个人”的客观实体,只是根尘识相依的缘起当下,这就是成所所作智. 修行并不是隔绝外境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例如看电视,只是活在根尘识相依的缘起当下,电视机、电视的内容都是虚幻的影像,剧情的变化纯粹是“资讯”而已,不加入感情. 妙观察智 如何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第六意识是在摄取前五识的影像或第八识中的记忆,综合不“法”,包括各种物理、生理、心理现象,以及各种人、事物,给他命名,和其他的“法”比较分析,形成思想、观念,如果不将这些名称、思想、观念视为真实,不落入遍计执,而视之为假施设的工具,即是妙观察智. 所以般若智巧慧,并非要断除念头,而是明白其为依他缘起法.譬如见到一个有,觉得他(她)很亲切,这种亲切感,是由过去的生活经验连接而来,如受亲人的爱护、照顾经验,连结到他(她)的相貌、身形、语调,就产生“亲切感”又如在异乡听到家乡话、吃到家乡饭,就有“亲切感”,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明白“亲切感”只是意识的产物,当下是依他缘起当,就是妙观察智. 平等性智 那么如何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末那识是执持八识与根身为“我”,明白那是五蕴和合而成,澈见无我,法法都是依他缘起有,一切众生平等而无高下之分,所有“骄傲”、“自卑”、“拥有”、“控制”、“面子”、“虚荣”、“争权’等等都是虚妄不实的“遍计执”,破除这些妄执,就是“平等性智”. 大圆镜智 再来谈转第八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这是在前七识清净之后,潜藏在八识田中的种子还没有清理干净,这时就要在修禅定而内心涌动,由微细心念到清晰,在这当中侦察种子如何现行,在日常生活中省察现行薰入种子,切断新的染污种子的生起途径.发阿赖耶识愈来愈透明的时候,生命的清纯、真实、灵活、明觉、圆通就会显现.到了阿赖耶识完全清净,空寂而常照、清净光明,就称为大圆镜智了! 净化的过程不仅是根本烦恼、无始无明的净除,更伴随着慈悲喜舍心的开发,以及菩萨道的实践,所谓“庄严佛土”、“成熟众生”、修集总功德、圆满. 这时候,与般若智慧相应的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方便善巧等等现行内薰为清净种子.大圆镜智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具足无限的潜能,随缘显现万德庄严、无量妙用,但都是空寂如幻的. 虽说大圆镜智有如此殊胜的功德,但切要之处仍在空性的体悟,先破我见、以清净心于色、声、香、味、触、法中无住、无滞,洗净虚妄分别的识心,如实观照万法,成就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然后以智化情、以智导行、逐渐深入内化到人格的底层,次第而外长,所谓“先断见惑,后断修惑”,正是此意. 虽然,其他宗派并不以唯识为究极之教,但如果不执阿赖耶识为实体,也不执“唯识所现”和“种子现行”信为终极的理则,而只视之为虚拟的修行架构,那么,纯以般若空性的体证来谈“转识成智”,则有甚多可资借镜之处.唯识学派别甚多,义理繁复,以上所叙仅是笔者个人粗浅的见解,与经论所说未必尽同,若有谬误,还请读者指正,并请多为包涵.
1.《什么的智慧 佛教的四种智慧是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什么的智慧 佛教的四种智慧是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453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