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5年级女孩缪可馨跳楼已经过去好几天,这大概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悲剧。

根据缪可馨母亲的说法,缪可馨是家里独生女,活泼开朗,不久前的语文考试成绩全班第一,作文成绩也一直不错。

但怎么也没想到,不久前在上完2节语文作文课后,表情痛苦地跑出教室,翻跃栏杆从4楼坠楼身亡。

据女孩母亲在网络上的发文:女儿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她的作文被老师定义为“传递负能量”。

随后,缪可馨母亲把女儿的作文发到了网上。

在这篇《三打白骨精》的作文中,缪可馨认为白骨精很善于欺骗,于是发出感慨:“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以上截图均来自缪可馨母亲微博

老师的评语是:“太负能量”,并且在作文本上画了大大的叉。

事件发生后,很多人表示,缪可馨的作文被老师差评,并不是她的文章不好,而是这篇文章没有符合老师“好作文”的模板——传递正能量。

叹息心疼之余,不得不想,到底是谁剪掉了她的翅膀?

这几天舆论还在发酵,各种爆料层出不穷。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

更令人心痛的是,复课以来,全国各地已发生多起学生跳楼自杀事件。

复课后接连发生学生自杀事件

前阵子上海的初高三刚结束了二模,考完二模的学生害怕成绩不如意,也是过得特别煎熬。但是教委建议不公布成绩,因为成绩差得不是一点点,担心公布后刺激学生。

据网友分享,在上海市教委的会议上,列出来的轻生的学生数目也让人震惊:

从高三初三复课起,上海市跳楼自杀学生24人,其中浦东新区14人,小学生3人。

5月14日,上海教育电视台播放了陈默老师《笑迎返校——家长如何关注孩子返校后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的节目,明确要求教师和家长观看,不建议孩子观看,就是因为怕进一步刺激孩子。

知乎上也展开了热门话题“如何看待上海初三高三恢复线下课后,约24个学生自杀的现象?”

临近中高考的孩子们,他们的压力该通过什么方式去舒缓、释放?对于父母来说,该怎么支持他们,也缓解自身压力?这些都是值得广大学生家长思考的问题。

复课后接连发生学生自杀事件

5月6日晚6点,西安一名9岁的小女孩,因为无法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从15楼跳下,自杀身亡。

当天老师要求所有同学完成一篇一页半的作文,下午5点上交。到了4点半左右的时候,小女孩给出门工作的妈妈发语音,说自己只写了一页零一行,害怕5点钟无法完成作业。

图片来源自网络

当时这位母亲并没有太在意,只是在语音里劝女儿尽快完成。

等到晚上6点,爷爷从楼下倒垃圾上来,推开孙女卧室门发现里面没有人,随即看到了留在桌子上的遗书,才惊觉孙女跳了楼。

女孩的“遗书”只有寥寥几字,她写道:

“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

“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图片来源自网络

短短的一两个月时间,中小学生跳楼事件一起接着一起,幼小生命接连逝去的背后,中小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

2020.04.26

安徽知名高中巢湖一中,一名17岁高一男生,因学习压力太大,跳楼自杀身亡。

2020.04.26

在安徽省郎溪县某中学的开学日中,七年级女生刘某某在搬宿舍时,突然从四楼阳台上后仰坠楼,重伤身亡。

2020.04.13

江苏无锡,一名12岁的女孩,在开学第一天竟跳楼自杀,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2020.04.13

安徽合肥,一名15岁学生因学习问题与父母发生争吵后,爬出阳台扬言要跳楼,幸好被派出所营救。

2020.04.12

陕西商洛,一初三女生,从教学楼三楼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2020.04.07

江苏南通,一名15岁初二男孩从19楼坠落,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这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这是所有成年人的必修课,包括父母,当然,也包括在学校教书育人的老师.......

压力山大折磨孩子的3个“凶手”

1

“凶手”一:学习压力

不久前,有学校面向学生和家长做了个调查:复课在即,你的压力大吗?0-10分你给自己打几分?

调查显示,给自己打了8分以上的学生占比42%,家长占比59%。

家长的压力很容易理解:

孩子不上学,他们着急,孩子要上学了,他们也担心孩子的健康,担心孩子跟不上进度,担心孩子厌学……

孩子的复课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

有孩子在家学习松懈,生怕自己复课后无法跟上进度;

有孩子眼看着父母开始焦虑,自己也变得焦虑紧张;

有孩子每天学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觉,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努力;

有孩子看到同学成绩优秀,自己却一再退步,变得沮丧失望……

被压力拽着走的感觉,就像绷紧的皮筋。

一旦有出现一些意外情况,皮筋就可能松掉,或者直接崩断……

2

“凶手”二:道理多、感受少

爱与关心是维系情感的桥梁,只有爱存在,生活才会融洽。

现在很多学生自闭自卑、不善交流沟通,也与父母没有及时引导有关。

中国的父母或者老师,教育孩子时第一件事就是喜欢跟他讲道理:

男孩哭了,爸爸告诉他:“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孩子不愿意把玩具送给别人,妈妈说:“好孩子应该懂得分享。”

孩子没有跟别人打招呼,家长这时会教他:“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这是基本的礼貌。”

作为成年人,我们总是急于教给孩子生活的道理、正确的做法。却忽略了一点:孩子当下的感受。他学到的沟通模式就是忍受。

如果孩子的思想不够成熟,审美趣味尚未到位,去盲目要求他们正能量,很多时候不过是自欺欺人。

正能量是结果,走向这个结果的过程,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

所以,让我们尝试不要去对孩子说:“你应该传递正能量。”

而对他说:“我想陪着你去看这个世界,和你一起爱上这个世界。”

3

“凶手”三:错误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概念。

真正的挫折教育,指的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去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孩子正高兴时,突然喊停,扰乱他们的兴致。打断快乐,不是磨练,而是折磨。

可现实中,不少父母是后者: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故意不让孩子开心,也就是所谓的“打击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快乐的能力。

以后,他再遇到快乐,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不对的,自己不应该快乐。

抑郁比成绩下滑更可怕

知乎上有个提问:请问父母为什么要孩子好好读书,终极目标是什么?

点赞最高的回复是:“希望他有更大的选择权,有权利选择去做某件事,也有权利选择拒绝某件事。”

其实就是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读书学习能有更多自由的选择,在这种自由选择下拥有更多快乐。

1

如果太累了,可以歇一歇

没有喘息时间的课表,没有丝毫放松的学习要求。无限度拔高的课程难度,如山的作业,频繁的考试和排名……

他们除了上课就是吃饭睡觉,如同机器。缺乏和朋友师长的沟通,缺乏心灵安慰。在学习之外,找不到生活乐趣。

所有这些,以一个孩子稚嫩的肩膀和心灵本就难以承受。如果再加上一点点意外,引发崩溃是必然的。

在鼓励他们奋进的同时,也应该告诉他们:作业写不完没关系,我们会找老师沟通!如果你太累了,就到爸爸妈妈的怀里歇一歇,家是你永远可以停下来歇息的港湾!

2

让他们感觉生活的美好

如何让孩子留恋生命,小编认为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感觉生活的美好。

很多家长、老师都堕入一个误区:就是孩子应该把百分百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应该浪费时间。

而小编认为:只需要花百分之七十的精力在学习上。其他的时间,要拿来享受生活,看书、做运动、跟朋友聊天。

单就学习每一种功课而言,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标准。不必去追求每一科的最顶点或和最牛的人比拼智力。

世界上活得最开心的,并不是站在每个学科最顶端那个人。水满则盈、月满最亏,绷得最直的那根橡皮筋最脆弱。什么事情,都要留有余地才好。

3

给孩子真正的挫折教育

很多人认为让孩子吃苦就是挫折教育。比如非常沉重的学习任务,让他扛下来;比如打骂和羞辱,让他麻木起来……

其实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给他勇气,教他方法,陪他跨过一道道沟坎。而不是挖个坑让他掉下去,再让他自己爬起来。还告诉他,爬不出来就叫脆弱!

看完本文,希望每一个父母/教育者都可以静下心问问自己:我们养育/教育孩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点个,愿所有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更多家长关注话题及武汉升学动态,请持续关注家长100!

1.《小学生自杀 心碎!又一10岁小女孩跳楼自杀!背后原因令人唏嘘,父母、老师都应该看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学生自杀 心碎!又一10岁小女孩跳楼自杀!背后原因令人唏嘘,父母、老师都应该看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45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