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黄花岗起义失败原因 历史上的今天4月27日 黄花岗起义失败

历史上的今天4月27日 黄花岗起义失败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911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

经3个月的筹划准备,黄兴于8日在香港召开统筹部发难会议,将在广州举事的时间定在13日,并拟分10路进攻。由于温生才行刺孚琦,广东当局加强了戒备,加之部分款项、枪械未到,原定计划被迫延期。

23日,黄兴潜入广州,成立起义指挥部。广东当局已风闻起义,加强了防备,并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变得越来越不利。26日晚,黄兴召集会议仓促间决定起事。敢死队突入总督署,总督张鸣岐逃走,起义军焚毁总督署后,在东辕门外与水师提督李准的大队亲随短兵相接。起义军浴血奋战,东奔西突,终因兵力严重不足而溃败。

就义前的起义者

起义失败后,黄兴负伤逃回香港,喻培伦、方声洞,林觉民等被捕杀,死难的同盟会会员有名可考者86人,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以上内容由本站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黄花岗起义失败原因 历史上的今天4月27日 黄花岗起义失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黄花岗起义失败原因 历史上的今天4月27日 黄花岗起义失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464379.html

上一篇

掩人耳目 掩人耳目造句

下一篇

杨家将是真实历史吗 大宋杨家将:揭秘历史与传说差距到底有多大?

尹海林 黄兴国莅临地球卫士天津公司走访调研

2016年6月24日,天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副市长尹海林,市政府秘书长王宏江在蓟县县委书记肖松、县委副书记县长景悦、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乔金生、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金会江等领导的陪同下一行50余人莅临地球卫士(天津)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调研。                        2012年6月24日,天津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

总督学 涉仝卓事件教育局总督学被逮捕是怎么回事?什么情况?终于真相了,原来是这样!

总督学 涉仝卓事件教育局总督学被逮捕是怎么回事?什么情况?终于真相了,原来是这样!

7月18日,据12309中国检察网消息,近日,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临汾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苏迎泽以涉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作出批准逮捕决定。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此前,苏迎泽因牵涉“仝卓事件”被山西省临汾市纪委监委通报。    2020年5月22日晚,艺人仝卓在一次直播中自曝“曾在高考时将自己的往届生身份改为应届生”,被指涉嫌舞弊...

署门 清朝第一大衙门上的楹联,五十个字,看看到底有多牛?――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大门楹联赏析

  • 署门 清朝第一大衙门上的楹联,五十个字,看看到底有多牛?――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大门楹联赏析
  • 署门 清朝第一大衙门上的楹联,五十个字,看看到底有多牛?――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大门楹联赏析
  • 署门 清朝第一大衙门上的楹联,五十个字,看看到底有多牛?――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大门楹联赏析
黄花岗起义的意义 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的意义 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黄花岗起义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是中国推翻封建腐朽统治的重要里程碑,以孙中山先生为领导的同盟会通过“黄花岗起义”加快了中国推翻清政府封建统治的进程,掀起了全国反封建的热潮。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黄花岗起义的意义不仅仅是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削减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嚣张气焰,让他...

 2019广东省广州黄花岗科技园管委会招聘公告

2019广东省广州黄花岗科技园管委会招聘公告

【导语】2019广东省广州黄花岗科技园管委会招聘公告已发布,报名方式:采取组织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报名。报名资料的电子版可通过OA系统发送到“区科工信局、黄花岗科技园管委会”账号,原件请在报名时间内交黄花岗科技园管委会工作人员核对...

站在黄花岗门口 高考满分作文参考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