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初秋的诗句
描写初秋的诗句
1、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杜牧《紫薇花》
2、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3、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4、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5、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6、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7、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8、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赵嘏《长安晚秋》
9、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顾况《宫词五首·其二》
10、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宋之问《始安秋日》
11、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12、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皇甫松《采莲子二首》
13、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14、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题诗后》
15、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16、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17、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18、黄昏疏雨湿秋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19、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20、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21、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22、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23、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24、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25、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
26、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7、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赵孟頫《岳鄂王墓》
28、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9、却傍金笼共鹦鹉。——柳永《甘草子·秋暮》
30、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
31、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32、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33、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34、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35、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6、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37、以长短句记之扁舟三日秋塘路。——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38、枫落河梁野水秋。——苏庠《鹧鸪天·枫落河梁野水秋》
39、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陆游《秋思·描写秋天的诗句》
40、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戴叔伦《过三闾庙》
41、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
42、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43、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44、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45、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李商隐《端居》
46、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王昌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47、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48、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欧阳修《秋怀》
49、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李商隐《柳》
50、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51、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52、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53、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陶渊明《酬刘柴桑》
54、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秋词二首》
55、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56、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马戴《灞上秋居》
57、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
58、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59、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张乔《书边事》
60、苍生喘未苏,买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61、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62、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杨万里《初秋行圃》
63、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64、黄菊枝头生晓寒。——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
65、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66、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67、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68、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69、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马戴《落日怅望》
70、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秋夜曲》
71、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罗隐《魏城逢故人》
72、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柳永《甘草子·秋暮》
73、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杜甫《宿府》
74、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75、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76、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苏轼《赵昌寒菊》
77、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78、枕簟溪堂冷欲秋。——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79、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李商隐《菊花》
80、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张先《青门引·春思》
81、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杜甫《江汉》
82、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83、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杜牧《南陵道中》
84、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85、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赵秉文《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
86、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87、月到东南秋正半。——王国维《蝶恋花·月到东南秋正半》
88、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89、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90、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91、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92、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
93、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94、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韦应物《送杨氏女》
95、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96、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97、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98、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
99、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100、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韩翃《宿石邑山中》
101、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
102、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曹雪芹《薛宝钗咏白海棠》
103、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杜牧《长安秋望》
104、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105、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温庭筠《苏武庙》
106、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
107、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马戴《灞上秋居》
108、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苏轼《阳关曲》
109、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110、秋在黄花羞涩处。——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111、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112、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几《苏秀道中》
113、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14、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115、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116、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李白《南轩松》
117、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高蟾《金陵晚望》
118、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陈维崧《醉落魄·咏鹰》
119、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120、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1.《描写初秋的诗句 描写初秋的诗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描写初秋的诗句 描写初秋的诗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48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