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才选拔的地方就有各种各样的竞争,学术研究的领域也不例外。虽然从事学术研究的人们大部分都身处校园或者科研机构,但是这些地方的人才选拔也难以全面保证令大多数人满意的结果,总有一些德才兼备的人会不得志。

在回国任教的精英博士之中,不乏一些高端人才对教育环境和科研氛围存在不满,而直接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努力改变现状,然而效果似乎并不理想。例如在美国西北大学担任过教授的饶毅,以及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过终身讲席教授的施一公就是如此。

饶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怀揣热忱的故土教育情怀,先后回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实验室,分别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以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开始了创新人才培养之路。由于长期感知西方教育,初期接触到国内的教育环境,难免会有不适应的地方,于是两位青年教授想要寻求改变。

经过一番探索,饶毅教授携手施一公教授在世界权威期刊“自然”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国内科研现状的文章,内容直指当时国内的科研氛围,针砭时弊,称此种科研环境阻碍科技创新,尤其是科研经费的分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并且直接点名某些科研工作者通过人际关系获取优势课题和相应的科研经费。

当饶毅和施一公教授共同撰写的“理想文章”出现在核心期刊之中,国内科研环境里立刻呈现热烈讨论之势。有人认为饶毅和施一公是有气节、有风骨的科学家,是浮躁科研环境当中的一股清流,而有人却认为饶毅和施一公是对当时的科研待遇感到失落,显然这篇文章是在沽名钓誉。对此,笔者也难以定论,只不过想说成就一番事业,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萦绕在耳边,能够始终坚持自我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时至今日,风骨教授饶毅做到了“坚持自己的初心”,同时这位教授也失去了一些头衔,比如院士的头衔,长江学者的头衔,甚至为了在当时专心从事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饶毅还辞去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职务,一心站到讲台和科研实验室里,踏踏实实讲课,专心致志研究。

或许是因为自己特立独行的为人风格,也或许是因为自己耿直的学者风范,饶毅在当年的院士增选活动中,与同为生命科学专家的武汉大学舒红兵教授、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中国科学院高福教授一起参与竞争,却在首轮评选中就被淘汰,最终武汉大学的舒红兵教授当选为院士。

饶毅作为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前院长,惜败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舒红兵,不免令人感到惋惜。后来的饶毅教授在讲座中表示:不会再参与院士的增选活动,从此院士的行列少了一个耿直的科学家。

如今的饶毅教授已经是首都医科大学的校长,而舒红兵院士也当上了武汉大学的副校长,施一公教授成为西湖大学的校长,高福成为了疾控中心的主任。这4位教授在此次疫情期间,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收获的评论却各有不同,彼此之间的种种交际也成为了学术界的争议,当然这些已经是4个人评选院士活动的后话了。

1.《武大副校长 北大前院长饶毅惜败武大副校长舒红兵,落选院士存在争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武大副校长 北大前院长饶毅惜败武大副校长舒红兵,落选院士存在争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49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