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初的这段历史中,在陈胜、项梁、萧何、刘襄等几个人的故事中,曾好次出现过召平这个名字,那他究竟是不是同一个人?

召平,第一个记载,说他是陈胜手下的大将。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梁在会稽起兵时,广陵人召平奉陈胜的命令率兵攻打广陵,没有降服。后来听说陈王战败逃走,秦兵马上就要打过来了,于是就渡江假托陈王的命令,拜项梁为越王的上柱国,并安排他率兵西进攻秦。

召平,第二个记载,说他是秦东陵侯。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召平这个人,本是秦朝的东陵侯。秦朝灭亡后,成为了平民百姓,生活贫苦,在长安城东种瓜(有人说是西瓜,但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记载说他种的不是西瓜)。因为瓜味道好,故世俗谓之‘东陵瓜’,用召平以前的封号为名。萧何在帮吕后杀了韩信后,汉高祖刘邦对他升官赏钱扩卫队。许多人都去给萧何道贺,只有召平表示哀吊,他劝萧何辞让封赏不予接受,再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赞助军需。萧何照做,高祖刘邦果然大为高兴。

召平,第三个记载,说他是齐哀王刘襄的相国。《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记载,刘襄收到弟弟刘章要起兵响应诛灭诸吕后,准备起兵。齐相召平听说后,发兵围困王宫。齐国中尉魏勃从召平手中骗取兵权后,反派兵包围相府,召平在自杀身死之前,留下了一句名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现在正是如此啊!”

召平,第四个记载也说他是秦东陵侯,但他叫邵平。据《咸宁县志·隐逸传》记载,距今西安市灞桥区邵平店村5公里的临潼区韩峪秦东陵,安葬着秦始皇之父母庄襄王和赵姬,为了监护这座陵墓,秦始皇专门封邵平为东陵侯,在此管理它。汉灭秦之后,邵平沦为布衣,在此地以种瓜卖瓜为生。由于邵平不仅在这儿种瓜(此时西瓜尚未从中亚、西域传到中国,召平种的东陵瓜乃是一种体形大大小于西瓜的香瓜类,亦即类似扬州人今天种的“黄金瓜”大小的瓜种),而且还在这儿开店卖瓜,后人便将这个村庄称为邵平店。据《咸宁县志隐逸传》记载,邵平在此地种瓜卖瓜始于公元前207年,说他虽然是萧何的挚友,但从未依靠萧何去攀龙附凤。安心于瓜田,直到老死。

第一个问题:召平和邵平会不会是一个人呢?邵姓在战国时已有,因召、邵本一姓,二字在早期区分并不十分严格,古人有时互用,如召公奭、召穆公、召不疑之召,<元和姓纂>皆作"邵";但其他古籍出现于汉代及其以前的人物大都为召氏,从三国时开始则为邵氏,而召氏已基本上见不到了。由此可见,如果定义为秦朝东陵侯,那召平和邵平,应该就是一个人。

第二个问题:历史记载中出现的这几个召平,会不会是同一个人?我的观点更倾向于他们不是同一个人,理由是,在汉朝的历史中就曾将韩信和韩王信都称为韩信,关于这三个召平的记载跨度太大,找不到一条连接起来的线。

关于陈胜手下那个去攻到广陵的大将召平,他在给项梁假传圣旨以后,就从历史的记载中消失了,我的猜测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自己带人出去继续单干了,结果是死于乱兵之中,或者是兵败后潜藏民间,或者是在兵败后才重新投奔到项梁或者是刘邦的旗下做了萧何的舍人,因为萧何的推荐,最后到齐国接了曹参的班继任相国;

二是,跟随着项梁的军队,在项梁战死后,又跟随了义帝,义帝死后又跟了刘邦,最后到齐王刘肥的治下当了丞相;

三是,既然能够立项梁为上柱国,作为陈涉遗贵,那召平的官职也不会太低,应该在当时项梁的队伍中影响比较大,可是历史竟然没有了他的记载,我更看重的是他在任命完项梁之后,如是不是归隐了,那就有可能被谁悄悄的收拾了。因为扩地扩军的项梁,紧接着就以“陈胜生死不明,秦嘉却擅行拥立新楚王”为借口,消灭和兼并了楚王景驹的队伍。否则,在项羽分封时,或许他也能成王。

关于秦东陵侯召平(邵平),他应该不会带兵参加反秦起义,一般情况下,能被始皇帝看中为其父母守陵的人,对秦的忠诚度不容置疑的,况且年龄也不会太小,否则怎么来管理那些事务。等到汉朝建立,再到刘襄起兵时,而召平与萧何的交好,只是因为他有贤名,才让相国萧何看上,或许也是萧何在战后的统一战线活动中认识的民主党派人士,这样容易让政府树立起亲民形象,显得国家继承的正当性。

关于齐相召平,没有明确记载他的前任相国是否是曹参,只是到刘襄起兵时才冒出来个了齐相召平。据《史记·萧相国世家》中记载,曹参在排列位次时,群臣都推他为第一名,还是关内侯鄂君替刘邦找到了借口,将曹参的功劳说成为只有野战杀敌、夺取土地的一时功劳,不能与萧何保全关中的万世功劳相争。能够接替曹参为齐相的人选,身份、功劳或者来头都不会太低,那个给萧何献计的召平,应该有可能被推荐成功。

从《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中的记载来看,说召平很容易就轻信了魏勃的话,如果不是记载造假,那就有可能是召平这个人的治国理政能力不行,没有政治谋略,没有管人经验,怎么能轻易的就相信了两任齐王的红人魏勃的话呢?如果这样说的话,那没有战功的东陵侯,萧何的舍人召平就都有可能是,而最有可能的则是向萧何献计的那个舍人。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陈王手下的大将召平,历尽艰辛,最后只能给萧何当了舍人,再由萧何推荐当了齐相,最后自杀在齐相国的任上。而这一切,都需要借助未来的考古等发现来予以证实。

综合分析,木林认为,这几处记载中的召平,肯定不是同一个人,最少都是两个人以上。或许是历史的巧合让他们同名同姓,或许就是史家在记载的时候出现了错误,甚至于当故事张冠李戴。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时,本文[木林随笔]的个人观点类随笔,文中自然也有错别字和观点不足的地方,还请大家见谅。

1.《这个谜一样的名字召平, 它究竟是几个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这个谜一样的名字召平, 它究竟是几个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5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