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中的考古学家通常带着「神秘人」的标签,经常手持火把进入洞穴,通过特异功能发现宝物。电影、小说里考古学家发现古代宝藏的探险过程,让许多人对于考古工作有着浪漫的幻想。

生活中的考古学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工作是否是新奇又有趣,近日探索发现考古进行时栏目向公众展示了真正的田野考古工作。

考古一直在公众眼里像是蒙着一块面纱。在中国,大众接触考古的方式不多,仅有通过书籍、纪录片以及现在的一些自媒体账号。考古学家的神秘性有一部分原因是考古工作本身就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圈子。

现实生活中的考古学家可没有那么浪漫,餐风露宿是家常便饭,更有人称考古学家为太阳族,跟随阳光工作是为把握有利的工作时机。因此风吹日晒就是考古学家的日常,同时经常漫山遍野的跑调查,使考古人适应了野外生活。

真正的考古现场长什么样子?纪录片探索发现《少年考古记》展开讲述了中国考古人的日常。

很多人对考古的印象都只有「发掘」,以为发掘就是考古的全部。事实上,考古工作要做很多事情,而「发掘」只是其中一个步骤而已。而且发掘工作并不是想挖就可以挖的,一方面考古学家并不会只为了把东西挖出来就发掘遗址,另一方面遗址属古迹的一种,不可任意破坏。大家应该了解「发掘就是破坏,是一个不能重复的实验」。

同时需要明确的是,考古并不是挖掘出文物就完成任务了。挖掘文物只是考古工作中的一部分,考古考的是当时的「人类遗存」,也就是包括房址、墓葬等遗迹的位置以及年代关系,来确定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

发掘工作大致可以分为测量、挖掘及记录三个部份。

第一步,以「洛阳铲」探查地下遗址的大致情况,通过洛阳铲中的土质土色,区分这块土地下是否有人类遗存。「洛阳铲」是是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通常一铲子下去就能够分辨出下方遗址厚度,有的遗迹很浅,有的遗迹要有4-5米深。用它探查方便安排发掘时间和进度。

第二步,根据「洛阳铲」的探查情况,确定发掘区域。

第三步,依照方位,布置「探方」。「探方」是考古学术语,意思是在一个方形区域中进行探索。一般探方布置成5×5(米)或者10×10(米)的方形。

第四步,根据「地层」关系,确定发掘步骤。关于「地层」的定义是,人类活动形成并包含人类文化遗物和遗迹的堆积。考古人管这叫「文化层」。关于遗址的地层关系通常在「探方」的四壁上有所体现。

通常每个「探方」的四壁都会被画成如上图这样, 划分的依据就是根据土质土色的变化。壁上数字自上而下依此增大,数字越大年代也就越久远。第一、二层一般为耕土层,很少会出现遗迹遗物。从第三层开始便可能发生较明显的土质土色的变化,进入考古文化层。在划分过程中可能会有老鼠洞的扰土,同样考古学家会将其标注出来。

考古对于气候和气温的要求很高,每年可以挖掘的时间就只有春、夏、秋三季,为了保证文物的完整和最大程度的保护,考古学家也只能在白天进行工作,因此每天早五晚七就是考古人最常见的作息。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虽然日子每天都差不多,但是他们脚下的人类遗存却是千变万化的。

考古学家的背包里到底有什么?是否像影视作品里那么光怪陆离?考古学家可不是只有一把洛阳铲就可以完成发掘,除了发掘,他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发掘出来的文物该怎么保存和记录,还有大家关心的就究竟用什么清理墓葬、骨头和破碎文物。

图片来自网络

最醒目的就是那几把「手铲」了,这是考古人下工地的时最常用的工具。一把「手铲」在探方内可以干很多事,首先要用它「刮面」。

「刮面」其实就是用手铲将探方里的平面刮平,刮面的同时观察土质土色变化。若是在黄土色上明显出现黑色土色,可能遗迹出现了。学会「刮面」是考古人进入田野考古的第一步,只有把面刮好才能看出是否有遗迹遗物的存在。「刮面」同时在发现遗迹后需要大概10厘米10厘米的再向下发掘,直到达到生土层。

所谓「生土」就是没有经过任何利用的土壤,通常呈黄色,土质非常细腻,可以明显辨别出来。

发掘过程中,要随时保持记录的习惯。每当发掘告一段落,例如某个遗迹清理完毕后,会随时将观察到的现象,用文字及绘图的方式详细记录下来。因此,书写工具、测量绘图用的盒尺、方格纸等,也是背包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由于多数发掘工作都是在露天的环境下进行,夏天炙热蚊虫多,不做衣物遮蔽会被晒伤,穿的太多又会热的满头大汗,因此做好防蚊虫和防晒工作也是必须。经常在野外工作的考古人不得不每日面对很多突变的天气,雨季一到就会延误工期。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像考古这样的野外作业更是不能忽视工具的重要性。工具在工作前筹备规划越详细,可避免一些无谓的时间损失与浪费。

当前中国很多博物馆都在致力于向大众介绍考古,宣传考古。在《少年考古记》中,还记录了当前中国公众体验考古的活动,其中讲述了四年级小学生来到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体验真正的考古发掘。一天的时间,他们不仅体验到了下探方挖掘、绘图、记录,甚至还体会到了旧石器时期人类制作石器的过程和钻木取火。

甑皮岩遗址早在五年前便开始创办公众考古体验活动,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遗址公园保存下来了当时考古发掘时的探方和考古工具,目的是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到真正的考古工作。喜欢考古的人们也可以从荧幕中转到生活里,亲身去体验和参与,这也在侧面促进了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考古,在公众的眼中总是和灵异事件、盗墓联系密切。但是真正考古人的生活却是和农民伯伯差不多,整日在田野中工作,同时还要记录、拍摄、绘图。同时,考古学家在发掘工作中还会面临很多危险和困难。所以,应该说真正的考古人经历的更多是艰辛和汗水。「我们身处阴沟,但仍然仰望星空」,虽然常年与田野作伴,但是他们手上的文物却是世代文明最有力的印证。

扫码观看纪录片《少年考古记》

義休 text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请留言获取知中内容授权

投稿、投简历、商务合作等任何问题,请给我们写邮件

1.《考古日常 考古学家的背包里都有什么?揭秘考古人的日常工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考古日常 考古学家的背包里都有什么?揭秘考古人的日常工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