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站着,就给大地一片荫凉,哪怕倒下,也留世间一根栋梁——韦成枢。

1977年,中断10年的高考终于恢复,这一年,超过570万人参加了高考,虽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对于广大学子来说,却激动异常,无数学子,重新拿起课本,想要借此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韦成枢便是其中一位。

韦成枢,陕西西安人,自幼聪慧,学习能力极强,上小学时,只要数学老师说完题目,韦成枢总能立刻说出答案,但也因为“反应太快”,班主任给他的评语中,说他的缺点是“上课有时接老师话把儿。”。

韦成枢1948年出生,在他10岁之时,正好赶上“跃进”,当时,大人们都忙着生产,忙着赶超英国,韦成枢的父母也不例外,从那时候开始,韦成枢便学着做饭,不仅如此,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妹。

虽然如此,韦成枢的学业,并没有被拉下,很多时候,照顾好弟妹,韦成枢便匆匆往学校赶,因为手上的面没洗干净,没少被女同学笑话。

1964年,16岁的韦成枢进入高中,因为学习成绩良好,韦成枢的目标,也很简单,那就是上大学,但可惜的是,1966年,高中停止了,韦成枢的梦想破灭。

1968年,18岁的韦成枢到宝鸡凤县农村插队,1971年的时候,进入陕西机械施工公司,成了工人,1973年,韦成枢开始当老师。

本以为,生活就这样了,但1977年,恢复高考,又让韦成枢看到了新的希望,1978年5月,韦成枢获得报考机会,当时,29岁的韦成枢已经结婚生子,韦成枢的妻子,在变电站工作,经常加夜班,为了复习,韦成枢只能在将两岁多的儿子哄睡后,在点灯看夜书。

报名之时,离高考,已经不到两个月时间,数学、地理、政治、历史,韦成枢一样花一个礼拜复习,至于语文?韦成枢觉得没必要,就没有复习。

虽然时间仓促,但对于这次高考,韦成枢却很有信心,考试结束估分,韦成枢给自己估了425分,等成绩下来,韦成枢考了423.9分,只差了1.1分。

当时,陕西的高考分数500分,考425分,已经算是难得的高分,毕竟,录取分数线,只有280分而已,上大学绰绰有余,后来,韦成枢才知道,自己这个成绩,竟然“喜提”当年陕西文科状元。

报考志愿时,招生简介有规定,那就是“教师一般限报师范院校”,当时的韦成枢,虽然是老师,但却是“以工代干”,韦成枢以为自己不受影响,第一志愿,报考的是北大和北京上海的及所大学,第二志愿,才报了西安师范大学。

令韦成枢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非正式”的教师身份,把自己阻挡在了北大之外,与北大失之交臂,最后,以陕西文科状元的身份,去读了西安师范大学。

虽然这所大学,并非韦成枢首选,但进入大学的韦成枢,学习起来,依旧如饥似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高校的历史研究所,对于历史,韦成枢很喜欢,这份工作,韦成枢,也很满意。

然而,没多久,韦成枢便接到了通知,让韦成枢去师大附中代课,说的很好听,是“借调”,但到了师大附中的韦成枢,就再也没有调回历史研究所。

要说这件事,韦成枢不介意,那是假话,但重回教师岗位的韦成枢,很快便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开始一心一意教学,也是在这段时间,韦成枢写下了那首《大树》:“只要站着,就给大地一片荫凉,哪怕倒下,也留世间一根栋梁!”。

因为讲课准确清晰,科学逻辑性强,语言生动有趣,韦成枢在学校很受学生欢迎,学生的历史成绩,大大提高,因此,韦成枢获得无数奖项,陕西师大教学质量优秀奖、省历史课评优赛讲一等奖等等等等。

在教师这一岗位上,韦成枢重拾信心,一门心思扑在了教学事业上,此后26年的教学生涯中,韦成枢与学校老师,一起培养了数位状元,2003年,陕西高考外语类状元的徐萧垠、艺术类状元的徐远、全省历史单科第一名的高劲松,文科综合第一名的杜轶群等等,都是韦成枢的学生。

学历、教育很重要,但一个人的心态,更加重要,考入清华北大,一事无成的人,比比皆是,比起卖猪肉的北大才子陆步轩,“闭关18年”的北大博士张进生,生6个孩子,居家17年的人大毕业生伍继红,韦成枢的人世,不是更值得大家学习吗?

1.《陕西高考状元 陕西文科状元,却与北大失之交臂,却用26年时间,教出数位状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陕西高考状元 陕西文科状元,却与北大失之交臂,却用26年时间,教出数位状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1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