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此前各地公布的时间,7月23日开始,各地将陆续公布今年的高考分数。

今年全国高考考生达到1071万人,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全国高考较往年推迟了一个月,这也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在7月举行的全国高考。

7月8日,全国大部分省份高考结束后,各地高考查分时间就纷纷公布。从查分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在7月23日至26日之间。

例如,江西、河北、广西、湖北、甘肃、四川、宁夏、安徽、云南、内蒙古、上海等,这些省份此前披露的查分时间均为7月23日,陕西、新疆、重庆、贵州、福建、江苏等省份此前透露将在24日公布成绩,其他省份的查分时间则在25日或26日开启。

从查分方式来看,各地的发布渠道较为丰富,除了各地教育考试院官网,一些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还开通了微信公号、小程序等便捷查分渠道。

与此同时,不少地区已经公布了成绩复核的申请时间。例如,上海明确,考生若对本人成绩有疑问,可在7月24日9时至16时登录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上海招考热线”网站“成绩查询”栏目申请成绩复核。

7月25日12时起,考生可查询成绩复核结果,成绩复核结果查询截止时间为8月1日12时。

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及志愿填报时间

2020年高考,已公布的29个省份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及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汇总如下:

北京市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7月25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7日至31日。

天津市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7月26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7日起,分批次进行。

河北省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预计7月23日左右,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16日填报军队院校志愿,其它志愿分批次进行。

山西省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7月24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6日起,分批次进行。

内蒙古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7月23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6日起,分批次进行。

吉林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预计7月26日左右,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尚未公布。

黑龙江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预计7月24日左右,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5日起,分批次进行。

上海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7月23日晚18:00后,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30日起,分批次进行。

江苏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预计7月24日晚20:00后,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8日起,分批次进行。

浙江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预计7月26日左右,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9日起,分批次进行。

安徽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预计7月23日左右,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7日起,分批次进行。

福建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预计7月24日左右,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尚未公布。

江西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7月23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4日起,分批次进行。

山东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7月26日下午17:00后,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30日起,分批次进行。

河南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7月25日零时起,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6日起,分批次进行。

湖北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预计7月23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5日起,分批次进行。

湖南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7月25日前,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6日至8月1日。

广东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预计7月25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尚未公布。

广西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7月23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4日起,分批次进行。

重庆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7月24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6日上午9:00,至7月28日下午18:00。

四川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预计7月23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通知考生成绩后填报。

贵州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预计7月24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8日零时,至7月31日下午18:00。

云南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7月23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预计7月27日开始。

西藏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预计7月24日左右,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尚未公布。

陕西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7月24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4日起,分批次进行。

甘肃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7月23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5日起,分批次进行。

青海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预计7月25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尚未公布。

宁夏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7月23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3日起,分批次进行。

新疆高考成绩查询时间为:7月23日,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尚未公布。

高考网上咨询周今天开启

高考成绩出炉之后,获取招生信息,选择高校专业填报志愿,将是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事情。

按照此前安排,教育部“2020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今天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正式启动。网址为https://gaokao.chsi.com.cn 7月22日至28日,每日9点至17点开展咨询活动。

“咨询周”期间,全国招生高校将在线提供咨询,另外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海南、贵州、青海等部分省份将在平台举办咨询专场。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根据各地疫情防控要求,积极主动加强线上招生宣传,做好网上咨询,为考生、家长提供周到细致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加大招生政策、招生章程、录取程序等信息公开力度,确保信息准确性和时效性。

分数出炉后,这些纪律要注意

高考分数出炉之后,招录环节的一些不良风气和违规违法行为也要警惕。

往年,分数公布之后,一些学校和媒体热衷讨论“高考状元”。早在今年1月,教育部在部署今年高招工作的通知中就强调“坚持正确育人导向,不得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

在地方,早在2019年12月,浙江省就发布了《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方案强调,不得发布或以家委会等名义发布中考、高考“喜报”,不得标榜或变相标榜“学霸”和中考、“高考状元”。

今年1月,河南省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严禁炒作升学率和“高考状元”。

除了严禁炒作“状元”,在填报志愿环节,此前,教育部已经要求,各地各校要积极做好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为考生提供政策解读、参考信息和咨询指导。

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联合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对收取高价填报志愿咨询费、面试辅导费等的中介机构、网站和APP开展专项治理,依法依规查处有关虚假宣传、违规经营的机构。

在招录环节,今年高考前夕,教育部特别强调,加大对违规招生的监督检查力度,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零容忍。认真开展新生入学复查,对弄虚作假、考试舞弊,骗取加分资格或企图冒名顶替的新生,坚决取消其入学资格并严肃处理。

填报志愿的6个误区

误区一:一门心思报名校

“211”和“985”高校在硬件、软件上确实都较为优越,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高校,不考虑专业等因素,则是不明智的。

更何况,“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也有有特色,实力强的专业。

因此,填报志愿时,不要只考虑“名校”,要走出非“名校”不报的误区。

误区二:忽视招生简章

在填报志愿过程中,招生章程具有很强的规范作用,既是对高校的一种约束,也为考生创造了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同时,它也是考生了解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径,是填报志愿不可或缺参考资料。

误区三: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

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

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四:不服从专业调剂

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

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则会失去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误区五: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情,跟孩子无关

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但有些父母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争取达成共识。

误区六:按照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填报

不少高校会公布出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以供考生和家长查阅参考。本是一个参考系数,但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和以前的录取分数线“对号进座”。

但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

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近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希望广大考生理性面对高考成绩,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成绩出来后科学填报志愿,祝考生们金榜题名!

综合自教育部官网、中国新闻网、新华社、甘肃教育

1.《陕西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明天起可查,各省查分时间及高考填报志愿时间汇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陕西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明天起可查,各省查分时间及高考填报志愿时间汇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