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编者按

这是一位有志学术的留美博士的心路历程,每个人读完,相信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无论是在读的博士研究生、挤位子帽子的中青年学者、还是功成名就的院士长江和杰青。尤其是在当前中兴缺芯的尴尬和无奈之下,中国学术圈是继续数论文算影响因子,还是切切实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值得深思。结合文末美国终身教授海归记阅读,更有启迪。

前年,我决定不再继续努力寻找鸟不拉屎州的二三流学校faculty职位,转而以赚钱养家为人生首要任务。原因有很多,除了家庭的原因,更多是对于自己早先人生道路选择有一些失望。我一直没有和任何人分享过我的心路历程,但看了一些朋友的经历后,觉得现在有和我一样遭遇的年轻人太多了。几经犹豫,冒着得罪人的风险,我打算写几句真话。

如果有看了我的文章以后打算quit博士了,我必须说,如果你想清楚了,那就没有问题。但是我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让你quit博士或是quit任何东西,退出博士不代表你就能找到更好的出路,不代表你的人生马上就要走上辉煌了。我的目的是希望你能够想清楚自己到底追求什么,如果你对个人经济状况没有任何考虑和担忧,如果你现在科研做的很开心,如果你马上就要获得诺贝尔奖了,那我劝你千万别退!

我文章里面讲读博士经济上不划算,但是如果你觉得读博士开心极了,得到的人生体验远远大于经济损失,那么当然可以读。读博士确实风险极大,很有可能几年青春打水漂,但是你觉得反正我也没什么别的事情干,挥霍了就挥霍了,就像有的富二代喜欢挥霍金钱一样,我也祝你好运。

很多人觉得我只要退出xxx,就一定有一个更好的xxx,很多人觉得只要读一个xxx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了,很多人觉得我只要埋头苦干就能xxx了,很多人觉得我老板说了xxx,那么我肯定就可以xxx,很多人觉得我师兄xxx了,那我也能xxx。其实这些想法很有可能都是惰性思维产生的幻觉!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所有在学术界里面幻想的年轻人清醒的重新思考一下人生。所以我讲的是人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眼界,不要在舒适区里面沉沦,才能有更好的出路。

此文主要论证以下观点

读博士在经济上面十分不划算,基本上属于挥霍青春的行为;

大部分所谓的学术不过是小圈子里面的互相吹捧,本质和传销无异;

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中间路线,呆在舒适区里面只有死路一条;

不信邪不行,社会残酷又真实。

这篇文章如果不幸被以前的老板或是师弟看到,希望他们别问我为啥要写这样的文章。我觉得我应该说些真东西了,有必要把我所认识的社会真相告诉比我年轻的朋友。我觉得我已经算是蹉跎半生,除了自己在家长吁短叹,不如把我的一些自己走弯路以后得到的教训和大家分享。

本人是国内985本科,北美二三流学校博士,我是先被一个二流学校PHD项目录取以后,发现被坑,然后没有醒悟继续换到一个三流学校学习,最终拿下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以后发现前途堪忧,本来打算暴力转行,结果幸运地找到了某半导体行业老牌大企业博士后,进去某老牌大企业以后才发现它已经走下坡路很久了,后面换工作混了几年,现在在一个北美科研机构继续混,同时也重新规划自己下一个十年的人生。

我所有的前提是,你在国内至少985学校,学习能力不错,适应能力也比较强,所以请不要拿不同背景的人比较。比方说一个人继承了五亿元资产,或是一个人只有二本甚至大专学历,都不适合这文章的讨论。

我一直自认为算是985学校里面还比较优秀的,虽然GPA不是最高,但是我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发现自己做工程技术的能力还不错,因为我小学,初中和高中读的都的二三流学校,以至于不得不锻炼了自己的自学能力。所以我能够独立完成比较复杂的项目,能够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阅读并消化大量英文文献和手册,掌握最新的技术并引用在产品项目里面。当年在本科的时候搞是的无线传感器和嵌入式软件开发,在十多年前的国内,使用SOC方案设计的无线传感器系统还是比较先进的,自认为技术优于大多数研究生学长。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国内博士生惨无人道的剥削体制,并且发现了985的研究生大多数是烂校本科或是本校的混子。当时本科同学里面比较有想法的,如果不是考上了top2的研究生,便是去企业工作了,我的室友当时370多分考上了985本校的自动化研究生也没有去读,这在很多烂校本科生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最后事实证明,这是正确选择。当时我和我的一部分同学,对于中国的研究生博士教育认识,在我现在看来,也是正确的,深刻的。但是我当时犯得最大的错误就是过于天真的认为美国的学术界是理想的,这个奠定了我后面蹉跎十年的基础。

第一节

读博士在经济上面十分不划算

基本上属于挥霍青春的行为

美国的好学校很多,大概能凑够二十所,比如MIT,斯坦福之类的,二三流学校当然更多。这些学校之所以二三流,是因为这些学校没有能力提供给所有的博士生合适的资源和学习环境。导师资源,研究资金都很有限,只有学霸的学生才能占据好资源。这些学校学习计划很不系统,毕业生很可能数理基础不够扎实,也没办法去华尔街做金融捞钱,以至于只有去工业界一条路。然而在工业界工作的人都知道,大部分工业界的工作都是技术员一类的,所谓的研究员做的根本不是真正的研究,大部分都是测试标定等重复性劳动,或是修修补补一些七零八碎的东西。这些工作,硕士学位,或是本科已经足够了。博士学习的大多数知识和能力是排不上用场的。其实你去MIT哈佛什么的看看,大部分博士也就去二三流学校做faculty而已,出路大部分很差的,远不如本校的本科生出路好。更何况二三流学校毕业的学生,大部分见识短浅,只知道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东西,没有好的学术资源,做不了真正的研究,想找好学校的faculty基本上不可能,最多最多只能去鸟不拉屎州的二三流学校,或是国内二线城市的二流学校做老师,根本招不到好学生。

我当时读的某二流学校某某系,往年只招3-5个博士生,我那一年系主任大跃进招了20个博士生,比系里面老师人数都多,结果马上经济危机,所有政府funding冻结,20个博士生最后大部分只能走人,留下读完博士只有5个,美其名曰淘汰机制,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当时候系里面一些比较有良心的老师,看在我们一部分已经过了qualify考试的基础上,答应给我们提供一些资助读完硕士。其实当时是一个极好的转身机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可惜我当时太理想主义,一心要读博士,拒绝了他的offer。我当时的室友,中科大物理本科,就拿了硕士走人,现在国内baidu做人工智能,级别挺高的,年收入保守估计至少60-80万人民币吧。我当时一个985师弟,应该是二线城市小老板或是公务员出生,家景相对富裕,直接来CMU读的自费EE硕士,毕业以后google上班,现在至少一年30万美元。

所以说如果你能力还不错,在国内不读博,或是说甚至不读硕士,那么经济上肯定是划算的,能够把握的机遇肯定更多。反之肯定不划算。我大学室友县城出生,但是家庭思想开放,人比较有眼界,当时考上了硕士没去读,先去一个北京国企搞定北京户口,买国企自建房,然后辞职去互联网行业做手游,几波风口都赶上了,房子也在涨价前买了。如果他读了硕士再进入社会,很可能都赶不上这些时机,变成一个无房无事业无身份的北漂,子女教育更是无从谈起。如果读完书几年以后才进入社会,空有一身屠龙术,不但上不了“车”,说的不好听,在北京生存都困难。读硕士的人大多数是为了镀金,烂校211考985的研,985考top2的研,都是为了镀金,最后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如果已经有了机会,就要去马上把握,去读书镀金就是舍本求末了。

大部分985毕业的本科生,拿不了MIT或是哈佛的博士全奖,要不去读个国内硕士攒研究经验,要不就去二三流学校全奖直博。读完硕士再出国,科研沉没成本太高,基本上一条路走到黑,博士读出来都三十好几了。读烂校也不好,我上面已经说了。所以如果去不了顶级名校,那么最好的出路是别读什么研究生了,已经读了那么多年书了,应该去社会上锻炼一下,一边工作一边业余自学,赶快搞清楚社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精英人才,自己到底应该学什么做什么才能给社会创造真正的价值,同时也给自己创造财富。

博士研究生就是一场用青春做赌注的博弈,最后胜出的人很少,只不过很多人都不愿意自揭伤疤来劝退后来者。一个成功的博士,应该拿到一个真正的受人尊敬的终生研究职位,可以比较轻松的拿到所需的研究资金,和世界上最聪明的学生一起合作研究最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职位有多少,拿到这样的职位,是靠努力就可以的嘛?我敢说只有MIT这个档次学校的知名大教授才能有这样的条件。如果一个人是身价五亿的二代,一生衣食无忧,那么请你为科学奉献。如果一个人屌丝出生,请先考虑如果自己手上除了青春没有别的赌注,就别赌了,因为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所有的富人都是拿钱买时间,所有的穷人都是为了生存拿时间换钱。等到你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就知道可以学习真正有用的知识,是多么宝贵的机会,时间是多么的需要珍惜。各位年轻的朋友,请珍重。

第二节

大部分所谓的学术

不过是小圈子里面的互相吹捧,

本质和传销无异

什么是真正的学问?我认为真正能改变社会,提高社会生产力,启迪人们的思想,提高文明的高度,才是真正的学问。我从来都是尊敬这些能够做真正的学问的人。然而现在的体制有一点问题,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学术界变成了一个名利场,很多人的目标不是为了真正的学问,而是为了名利。

某些教授和学者喜欢作秀,年轻的一代学术人也学到了这些把戏,喜欢通过媒体记者的业余报道来吸引眼球,然而其研究却很难真正的推动实际应用。这样的环境制造了很多的假象,这些假象犹如一个个大坑,让入坑的年轻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今的学术界通过一系列话术洗脑,制造虚假的美好前途而缺乏批判性的思考,常年在小圈子里面互相吹捧,并且忽悠政府和民众。最终的结果就是很多本来应该有美好前途的青年,把大好青春年华和大量智力资源浪费在无聊的所谓研究上面,文章越来越水,影响因子不断通货膨胀,大部分的文章是为了发表而发表,其实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人去看。博士学位越来越不值钱。

这些现象的重灾区就是生物,化学,环境和材料,还有贯通几乎所有工程领域的纳米方向。有些专业,比如计算机,比如统计,由于工业界机会充足,调节了学术界的人力资源,并且提供了一个体面的退出机制,所以得到相对良性的发展。前面所说的大部分专业,因为没有符合社会经济原理的应用,以至于在社会上面不存在相对的就业机会,缺乏一个退出机制,所有从业者只有在坑内温水煮青蛙,以至于存在大量的千年博士后。博士后本来是一个临时学术职位,一般不超过三年,结果大坑专业的很多人,博后一做就是十几二十年,在象牙塔里面一混一辈子,既没有经济自由,又没有人格尊严,每日看着老板的脸色,毫无前途,却只能赚得一点小钱,真是可悲。

可惜的是,大部分学术界的老板,完全不反思学术界的弊病,并且认为产品应用是企业的任务,自己只需要烹制论文就可以了。这样的老板指导的学生,根本不了解也无法了解企业和社会的真正痛点和需求,做的完全就是高高在上而毫无实际应用价值的东西。最好的比喻就是屠龙之术,看起来很厉害,高大上,其实无龙可以屠。

我最大的错误就是入了纳米这个大坑,纳米技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单方面的性能指标可以很高,综合成本以后,经济上往往不划算。如果希望工业应用上降低成本,就需要大量工艺研究。纳米技术的工艺研究非常昂贵,个人或是小团体无法掌握生产资料,必须依托于政府投资或是大型企业预先研究投资,一旦社会环境发生变化而无法获得这些投资,这样的技术就变成了真正的屠龙之术。

所有的技术进步,都需要首轮变现,投资需要有回报,不论是私人还是政府。然而现在的学术界,很多人并不看重如何变现技术,很多教授不重视技术经济,他们不懂经济也不懂商业,没有能力变现已有的技术。以至于大部分论文还有专利都束之高阁,变为故纸堆。一味的追求单方面的性能指标而忽视生产成本和经济因素,会导致一些花了大力气研究的技术无处可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碳纳米管还有石墨烯,看看有多少文章专利,多少媒体报道,多少永远也无法应用的未来技术,再看看有多少产品投入实际生产。

更核心的问题是学术资源和期刊资源被一些所谓的大牛学霸把持,在我看来这些所谓的大牛并不能分辨研究的真正社会价值,只有一些符合他们个人口味的,符合他们利益的,能够吸引眼球的研究才会被重视。学术界绝大部分年轻学者,大部分为了大牛把持的政府科研资源,耗尽所有精力去写一个又一个的本子,成为学术垄断者的人肉电池,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思考和解决真正的问题。造成这一切问题的核心是如今的科研体制。人生只有一次,每个人也只活一次,宝贵的青春和激情是否要在和体制的脚力中耗尽,还是远离这个体制并保留理想和激情。

很多人觉得在象牙塔里面尔虞我诈少,轻松自由。我爸也建议我在学校里面混一辈子,因为他觉得我这种性格比较容易被骗被整,没有能力适应社会。我觉得挺悲哀的,社会再黑,社会人再惟利是图,其背后也有其规则和原理。其实想明白了,社会上挺简单的,就是纯粹的利益交换,这种在学校里面也有,只不过做的比较不那么直接而已。我觉得年轻人还是在社会上面锻炼一下好,就算吃亏了,以后人也成熟了,不见得是件坏事。

很多老板就拿这一套话术吓唬小孩,说企业里面都是拿人当马用,累死累活被资本家剥削还不如读博士,躲进学校里面搞搞研究,不用考虑社会上那些人际交往的事情。其实这就是慢慢温水煮青蛙,剥削一点也不少。其实你要是真有本事拿住资本家七寸,资本家还是要把你当大爷供起来。学校里面再讲情面,老板没钱了,博士后还是要滚蛋。

第三节

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中间路线

呆在舒适区里面只有死路一条

我,还有很多工薪阶层的屌丝朋友的最大的问题在于眼界狭窄,把钱看的太重,把时间看的太轻,对自己预估太低,野心太小。拿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讲,真的是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很多屌丝背景的朋友可能都和我一样,特别是二十出头的时候,做为一个家庭年收入不足十万块的二线城市出身的青年,那时候觉得几十万人民币是一个很大数字,觉得父母要辛苦十年才能存下这么多钱,所以对于全自费或是部分自费想都没有想过。当时候觉得全奖是唯一的选项,以至于我当时拿到了ETHZ的EE offer,因为要自己负担一部分生活费,就没有去,最后为了全奖去了一个北美二流学校。十多年以前斯坦福EE/CS硕士还挺好申请的,我更是想都没有想过。其实算算经济账就知道,读书的几十万,工作以后几个月就挣回来了。当时去斯坦福读EECS基本上只要能毕业就可以有硅谷工作,稳赚不赔。现在基本上挤破头都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时代不同了,聪明的小孩越来越多了,等到大家都明白过来就晚了。

我觉得高智商屌丝们最大的悲哀在于他们不断的算计,但是由于眼界问题,算来算去都是眼前的苟且,看似最稳当最合适的路子,其实是温水煮青蛙的死路。为了一点奖学金,为了一个博士后工作,算来算去,忘记了自己真正的追求,看错了社会的大方向,最后让宝贵的青春白白耗费。

如果你自觉地是一个有些能力的人,请不要在年青的时候给自己留所谓的后路,年轻人有的是后路,就算一无所有也可以从头再来。一定要尽可能的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去争取自己能有的最好机会。如果能去顶级牛校,一定先过去,借钱也去,最后肯定能生存下来,说不准第二学期就拿到奖学金了。我认识的屌丝逆袭的人,毫无例外的都是从不考虑后路,从来都是拼尽全力的。我认识的一个同学,家里面很穷,读大学学费都困难,就这样他还是要出国,考GT,申请都是和同学借的钱。但是人家一开始就研究好了美国什么专业好找工作,什么专业挣钱,很明白自己不能躲在象牙塔里面做一辈子卢瑟。最后他当然混的很好,现在在硅谷做工程师。

有的人在坑里面呆久了,就不想折腾了,我觉得这样想就完了。如果你想出坑,想转行,那么马上行动。改变自己最好的机会是十年前,第二好的机会是现在。我不提供转行建议,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但是如果活明白了,知道自己不能再这么混下去了,那么就马上换个活法,不要犹豫了。

我最大的投机取巧就是博士申请,当时我有几个博士全奖机会,一个是去某东部大学CS专业搞传感器算法,某中部私立EE搞SiC电力电子,某中部公立搞纳米,某南部公立大学搞机电控制设备和算法。我当时思来想去,觉得cs博士太难读了,这个东部大学cs属于cs二流水准,平均8年毕业,我希望能够5年之内毕业,8年感觉太久了,中部私立EE半导体器件,我基础比较薄弱,就怕赶不上课程和研究被导师赶走。南部公立大学搞得比较偏工业引用,比较适合创业但是难发文章,估计以后不好办绿卡。我当时选择纳米之类的,一个是听起来高大上,二个是好发文章,毕业快,也容易办绿卡。最后我当然是果断入坑。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好发文章,那么基本上就不好找工作。毕业快,失业也快。好拿OFFER的专业,基本上没几个好找工作的。我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不敢挑战自己,总是选一些压力小的,看起来轻松的路子。

2013年我博士毕业了,当时才发现二三流学校博士很难找工作,就在导师实验室继续混,导师比较好,就让我先挂OPT慢慢找工作。我当时很沮丧,以至于想到转行,当时看到比较好的机会,因为业余研究FPGA挖矿,觉得挺有意思,打算搞搞区块链和异构计算,先花几天时间把本科时候的数字电路还有微机原理看了一遍,然后开始自学FPGA,可是还没过多久,我就拿到了一个某半导体行业老牌大企业研究院的博士后offer。当时看在钱的份上,我就去上班了。可是上班以后慢慢发现美国半导体行业已经是夕阳产业,没有什么年轻人的机会了。而且现在很多企业都是在转型,抛售,合并,市场上的职位越来越少,就算现在能够保住一个职位,很难保障十年二十年以后还有位置。我亲眼看到研究院里面一些二三十年经验的老人被扫地出门。对于企业,钱就是一切,没有钱什么都是空的。有钱的时候舒服,80年代mainframe卖的好的时候,研究院不差钱,funding无限,科研人员想搞什么研究随便搞。如今时代不一样了,看着招我进来的老板被降职降薪,中年同事压力山大,为了保住职位紧张的不行。我就知道我不能混了,必须为未来好好打算,否则以后只会比他们还惨。IEEE开会的时候,我去和一些大厂的工程师聊了一圈,我就明白了,我这个方向没啥搞头了,我果断的决定逃离半导体。

后来看一个纪录片,一个硅谷女精英,十多年以前,本来是做半导体的,后来在硅谷接触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发现未来的趋势是云计算,马上转行搞云计算。现在想想,很多我在博士毕业以后,甚至工作了几年才搞清楚的东西,其实早就可以搞清楚了,真正的社会精英,十年以前就看出来社会趋势了,就怪自己每天埋头苦干,视野太小,以至于对社会认识出现偏差,而且这种偏差不是我一个人。烂校里面,从学生到老师,对于社会趋势的把握,都要远远差于顶级名校。所以去名校读书不但是学好知识,更重要是身边都是能够把握社会趋势的精英,就算自己笨,看不出来,学学身边的人也就够了。对于国内985学习成绩还不错的学生,我认为智商足够应付美国MIT斯坦福这一档次学校的课程。我在工作中认识很多MIT还有斯坦福,康奈尔等名牌大学的学生,我觉得我要是能够进去,学的也不会比他们差。真正的差别在于人的眼界而不是智商。

就说转行这个事吧,名校的同学也更果断,我的两个朋友,都是搞半导体的,一个是北大博士,一个是美国南部某私立名校EE博士,两个人和我一样,搞得都是坑爹的纳米方向。但是他们毕业以后都是马上去读了另外一个CS学位以后进入互联网行业。2013年那时候硅谷互联网企业正在热钱风口上,相对比较好进。现在他们都在大厂,资历也有五年以上了。我毕业以后好几年了,才发现如果自己不去适应社会,那就只能头破血流。只能说人家比我果断太多了,我的行动力太差了。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逃离自己舒适区,不断调整自己的世界观,不断打碎自己的所谓常识,把自己愚蠢丑陋的地方血淋淋的展示出来,才能不断进步。

第四节

不信邪不行

社会残酷又真实

我另外的一个最大错误,就是过于天真的追求所谓不切实际的理想,忽视了社会现实,当时我的想法真的是为了祖国的需要做科研,美国读完书以后就回国,试图改变中国学术界的现状。请不要笑,我当时毕竟才二十出头。

来了美国才发现,祖国真正需要的尖端技术我是接触不到的,美国需要的只是第三世界的科研奴工,基数大,便宜,可以大量的进行试错性研究。这样学到的技术对于美国人属于试错性研究的一个小小数据点,对于个人基本上毫无用处,就算学到了,拿回祖国也多半是坑害社会,浪费祖国的学术资源。

慢慢的年纪大了,更明白祖国需不需要我,不是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祖国现在很好,已经有很多人才了。祖国经济发展很快,房子很贵,我那点钱买个厕所都不够。我已经错过了海归最好的时机,好地方早就已经没有我的坑了,我现在冒冒失失回国,只能爆笑祖国了。

我并不是说人不需要理想。我觉得人应该为了理想而活,为了梦想努力,但是也应该认清楚社会现实。社会很现实,社会很残酷。人每天吃饭需要花钱,买房子需要钱,养孩子需要钱,赡养老人也需要钱。一个男人,如果连自己的家庭都照顾不好,何以对整个社会做贡献?张益唐那样的人虽说是英雄,但是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他大半生极度清贫,四十几岁才娶老婆,一生没有孩子,最窘迫的时候要去subway打工才能养活自己。有几个人能够忍受他那样的人生,更大的问题是,就算付出了他的代价,是否能够得到他的回报?

我爸教育我的一句话,也是他人生的经验,就是先跪着把钱挣了,才能站着做选择。经济自由应该是普通人奋斗的第一个目标。工薪阶层家庭的小孩,既没有富二代官二代优越的人生机会,也没有赤贫家庭的小孩那种破釜沉舟的魄力。就像当年的国企职工,一直觉得国家的企业永远不会倒,一辈子都在还算安逸的环境里面温水煮青蛙,从未为自己准备一条后路,也没有攒下任何创业的资本。最后下岗大潮来临,只能失业,个人经济彻底破产,陷入一个极为悲催的境地。

我觉得人不应该放弃理想,但是也要看清楚社会,搞清楚什么样的事情自己能够做好,社会也需要,然后再去做。做事情速度快慢不重要,方向最重要,方向对了,只要坚持,早晚会有所回报。我写这篇文章,就是希望读者能够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重新定位自己的事业发展,利用好宝贵的青春时光,更合理的做出适合社会和自己的选择。

1.《博士后出站死路一条 我为什么离开学术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博士后出站死路一条 我为什么离开学术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2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