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午,浙江大学的一名值班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应:学校领导紧急召开了会议,正在研究处理如何处理此事,后续情况会及时向社会公布。

事件背景

浙江大学学生工作部官网于7月17日公布《浙江大学关于给予努××留校察看处分的决定》:

努××,2016级学生。2020年4月17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判决该学生犯QJ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根据《浙江大学学生违纪处理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项的规定,经研究决定,给予努××留校察看处分,期限12个月,自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计算,到期可以申请解除。

浙江大学表示:该生对本处分决定如有异议,可在收到处分决定书后10日内,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申诉。

众所周知,浙江大学是国内名列前茅的百年高校。它的校训只有四个字:求是创新。这四个字是浙江大学办学精神理念高度浓缩的精粹。按理说,每一个浙大人都应该深刻领会和亲身践行浙大的“求是”精神和“创新”精神。

然而,浙江大学对于努某的处理决定,着实给了社会各界充分的理由怀疑——今时今日的浙江大学还有“求是”精神和“创新”精神吗?

一问浙大:是非不分怎么能求是?

去年,浙江大学对一个发表不当言论的学生做出这样的处罚决定:开除学籍,严惩不贷。相比之下,努某却被处以留校察看处分。难道努某所犯罪行比发表不当言论轻得多了?

求是,就是追求事实,追求真理。努某犯罪的事实明明白白。稍微明白是非的人都看得明明白白。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浙江大学到底是是非不分了?还是它有着超乎寻常,常人难以理解的是非观?浙大追求什么样的事实?浙大追求什么样的真理?实在太难以理解。因此,我不得不在此一问。

二问浙大:研究处理罪犯要创新?

努某被处以留校察看在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对此,浙江大学的相关领导们确实很有必要好好研究研究,怎么处理这件事才更得当,更得人心。不过,这研究需要创新吗?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吗?浙大的”创新“精神是细致入微了,还是丧失殆尽了呢?

三问浙大:大学应该教学生什么?

如题:大学应该教学生什么?换言之,大学生在大学里应该学些什么?这个问题,我不只问浙大,也期待关注大学教育的网友们思考和作答。

1.《浙江大学郑强 三问浙大:郑强教授调走了,浙大精神崩溃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浙江大学郑强 三问浙大:郑强教授调走了,浙大精神崩溃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2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