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皮球儿妈妈

这堂课是老师教孩子们做手工,在卡纸上粘上剪下来的蝴蝶、小草、太阳,再在卡纸上画出一条河流,河流里粘上一艘小船。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在画呀、剪呀、粘呀,小手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嘉嘉却有点手忙脚乱,不知道应该先动手做哪个,一会儿想画蝴蝶,画不好;又画小草,画好就要剪了,可是小手怎么也拿不好剪刀,小草剪断了;又画太阳,又剪破了。嘉嘉有点沮丧地看其他小朋友,他放弃了。

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做,他怯怯地说“老师,我做不好,我画不好,剪不好。”老师看着嘉嘉桌子上弄得一团糟,蹲下身子,手把手地教嘉嘉怎么拿笔,怎么拿剪刀,怎么裁剪。老师又问“嘉嘉,你在家不画画吗?没用过小剪刀吗?”“妈妈嫌我搞得好乱,不给我画,我家没有剪刀。”嘉嘉小声地说。老师知道嘉嘉的动手能力一直很差,现在也找到了原因,原来都是家长的错呀。

只要是身体健康的孩子,他们的动手能力应该都不相上下,可是现实中为什么却有那么大的差距呢?就像故事中老师想的一样,孩子动手能力太差,不是孩子笨,而是家长的错。那么家长到底做错什么了,让孩子的小手那么不听使唤呢?

一、导致孩子动手能力差的原因:

1.家长事事包办,不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家长太溺爱孩子,舍不得孩子动手,怕碰着磕着。吃饭、穿衣、穿鞋、洗脸、刷牙等等这些事全由家长包办了,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权力和机会。

2.嫌孩子做不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好不容易把脸洗好,妈妈一看弄得满地都是水,衣服也湿了大半,就不耐烦地说“你看你,洗个脸都不行,小笨蛋呀。”孩子收拾玩具,可放得不整齐,妈妈看见又大声地说“你走吧,放得还是乱七八糟,还得我重新放,真是什么事都做不好。”孩子听了心里难受,感觉自己真的是没能力做好事,以后做事就会缩手缩脚,做什么都没有积极性了。

3.没提供一个好环境,捆住了孩子的手脚

家长特别有条理和爱干净,家里布置的一尘不染,橱柜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沙发、茶几上没一件多余的东西。孩子这里不能动,那里也不能碰,不准在爸爸的书桌上画画,更不能在妈妈的梳妆台上玩小车,不准在客厅玩玩具。孩子的小书桌上一览无余,画画涂到桌上妈妈就会骂,看小人书堆得乱七八糟,爸爸就赶快收拾放到橱里。这样完美的环境害得孩子不敢动手。

4.没有必要的材料,巧“宝”难为无米之炊

家长觉得三四岁的小孩子看看电视和绘本就行了,剪刀太危险;橡皮泥太脏;买画笔孩子也画不好,还到处在家涂鸦;成套的手工玩具太贵,孩子拆了又不会装,就成一堆垃圾...... 这时孩子的学习和模仿能力都很强,有很强烈的动手欲望,可是当他脑子里形成一个印象,想动手展示出来时,看看家里却什么都没有,没有必要的材料,巧“宝”难为无米之炊呀。

孩子动手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不会到会,再到熟练的过程。可是有的家长不让孩子动手、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创造必要的环境、没有必要的材料等等各种原因,束缚了孩子的手脚,更束缚了孩子的心灵。

二、动手能力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1.有益于孩子的大脑发育

人人都知道手脑协调的重要作用,而多动手就是锻炼手眼脑协调的最好方法,多动手可以促进左右脑智力发育。三四岁的孩子正值大脑发育的高峰期,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他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都很强,会让孩子更聪明。

2.促进孩子的肢体动作技能

孩子做事喜欢自己动手,他的肢体动作就会越来越灵活,动手技能就会越来越高,这是必然的,熟能生巧,勤能补拙。

3.让孩子开朗和自信

勤于动手的孩子,会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并由此增强幸福感,性格会越来越开朗,内心也充满自信。

4.让孩子更爱学习

具备动手能力会让孩子更喜欢观察和提问,并且会自己动脑想出方法,再动手解决问题。这样会让孩子爱上探索,爱上创造,爱上学习。

孩子在动手时,他的思维就在不停地运转、思考,小手更精确地去完成各种动作,会促进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聪明、能力强,那就要让孩子动起小手来。

三、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方式方法

1.多做些小游戏

家长要陪孩子多做一些小游戏,游戏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过做游戏来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并且会让孩子愿意自己动手。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拼图,一起捏橡皮泥,一起涂鸦,只要家长用心,会找到很多孩子喜欢的小游戏,轮流地玩,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然会越来越棒。

2.多做手工制作

有的孩子几个月时就特别喜欢撕纸,这是孩子动手能力开始发展的表现,这也是孩子最早的手工制作了,家长千万不要制止,让孩子尽情地撕。稍大点的孩子就会有自己的创作想法,而手工制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将脑海里的想法,通过自己动手一点一点来完成,这样会快速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3.适当地做些家务

动手能力应该是多方面的,要求孩子适当地做些家务活,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生活方面的动手能力。比如洗小毛巾、收拾玩具、整理书桌,或是帮妈妈洗碗、摘菜等等。可不能让孩子做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

4.加强身体锻炼

家长可以陪孩子做些简单的体育锻炼,这样能够提高孩子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做事动起手来自然会轻松许多。比如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踢皮球、跑步、放风筝等等,能让孩子全身动起来、跑起来,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锻炼。这样会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自然也有益于孩子的动手能力。

孩子的动手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通过多种方法不断地促进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替孩子代劳,让孩子自己来

家长有时看孩子总是什么事都做不好,或是孩子本身也没有耐心,做什么都是半途而废,于是家长就把孩子挤一边去,要替孩子做。比如孩子在拼一个玩具车,可是有一个轮子怎么也装不好,家长看着孩子笨手笨脚的样子,就着急地说“走开,我来装。”帮了这次,孩子下次可能还不会,所以要让孩子自己来。

2.不要寄望于未来,让孩子从小做起

有的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没必要这么急就让他做这做那,长大自然就会了。可是会做和做得好是两个概念。家长不要寄望于未来,要让孩子从小做起,动手能力才会越来越高,长大后做事才会越来越好。

3.不要一再催促,让孩子慢慢来

当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可能很慢,毕竟他的反应能力不强,还是在慢慢的积累和学习过程中,家长如果这时在旁边一再地催促,孩子只会更加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让孩子慢慢来。

4.不要打击孩子,让孩子有信心

孩子做不好是太过正常的现象了,每个人做事都是从不会做到会做,再到做得更好。所以家长要有包容心,允许孩子做不好,不要打击孩子。比如孩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叠好了一只小船,可能有个步骤不对,这只小船是残缺的,这是家长来句“就这也是船,教了那么多次还不会,你真够笨的呀,叠不好就别浪费纸了。”孩子的满腔热情顿时化为乌有了,自信心也被践踏。

5.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爱上动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更好地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就要培养孩子的兴趣,通过

孩子爱好的兴趣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

能否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怎么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都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支持。不要当看到别的孩子熟练地叠出一个千纸鹤,看看自家连笔都拿不好的娃就感到失落,甚至怪罪于娃。家长要认识到孩子动手能力差,都是家长的错。所以各位家长赶快行动起来吧,为孩子做好榜样、创造条件、鼓励加油,想信孩子会有惊人的变化。

你家孩子动手能力强吗?您是怎么引导孩子提高动手能力的呢?欢迎留言分享参与讨论!

-----------------------

在育儿过程中,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我是皮球儿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1.《孩子学习差有什么办法 孩子“动手能力差”怎么办?教你4个方法,让孩子心灵又手巧》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孩子学习差有什么办法 孩子“动手能力差”怎么办?教你4个方法,让孩子心灵又手巧》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