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支付宝首页搜索“7324414”,即可领红包

隆兴寺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始建于隋,初名龙藏寺,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北宋时大规模扩建,后虽经金、元、明、 清历代重修,但仍保持了北宋时期的总体布局。隆兴寺自肇建之初至清末一直倍受历代帝王的青睐,尤其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慈禧曾多次巡幸驻驾,拈香礼佛。

寺院占地82500平方米,大小殿阁十余座分布在中轴线及其两侧,气势恢宏、错落有致,是研究宋代佛寺的典型实例。寺内汇集着隋唐以来大量的雕塑、壁画、碑碣等艺术珍品,被梁思成先生称之为“京外名刹之首”。

寺内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罕见珍例”的建筑孤例摩尼殿;摩尼殿中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坐观音;我国早期最大的转轮藏;被推崇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我国古代最高大的铜铸大佛;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

〖第一处:宋代摩尼殿〗

——被梁思成先生誉为“艺臻极品”的建筑孤例

隆兴寺摩尼殿,始建于北宋皇祐四。主体建筑是一座进深七间、面阔七间的正方形殿堂。四面殿身正中各有一山花向前的歇山式抱厦,成十字形。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有明显的卷刹、侧角和生起。著名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大加赞誉:“这种布局,我平时除去北平故宫紫禁城角楼外,只有在宋画里见过。”“摩尼殿重叠雄伟,可以算是艺臻极品。”并特意拍照收入《世界建筑史》。

在面南的壁上,为宋塑释迦牟尼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塑像。塑像高大、雄浑,气度不凡,均都为宋代原塑。

东西两侧及大殿四周绘有明代壁画。现存面积422平方米。东西扇面墙内壁绘“十二圆觉菩萨”和“八大菩萨”;四抱厦绘护法“二十四尊天”,檐墙内壁生动地描绘了佛祖释迦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槃等整个过程,称“释氏源流”;东西扇面墙分别绘“西方胜境”和“东方净琉璃世界”。

〖第二处:倒坐观音〗

——被后人誉为“东方美神”

摩尼殿内槽北壁为一座泥塑五彩悬山,悬山中现存塑像共30余身,其中最特别是明朝成化年间的高3.4米五彩观音菩萨像,俗称“倒坐观音”。观音头戴宝冠,项饰璎珞,帔巾自肩下垂,身着红色长裙,头微右侧,身略前倾,呈大自在状。眼神微微向下俯视,目光恰好与礼佛者形成感情上的交流。

鲁迅先生非常欣赏这尊塑像,称赞她是“将神人格化”了,将她视若佛教美学的代表作而珍藏,至今仍陈放于北京阜城门内鲁迅故居的书案上,被视为最美的观音。

〖第三处:宋代转轮藏〗

——我国最古老、最大的藏经橱

转轮藏阁始建于北宋,梁架结构特殊,楼阁下层由于转轮藏的安置,柱网布局突破了常规,采用了移柱造的做法,而檐柱则采用了插柱造法,这在我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

阁内安放的宋代转轮藏,是一个能够转动的大书架,八角形小木制作,直径7米,经橱以上作重檐状,下檐八角,斗拱式样为八铺作,为我国早期斗拱出跳最多的实例。上檐圆,出飞檐,是典型的宋《营造法式》作法,为国内最古老、最大的藏经橱。整个转轮藏的重量由底部藏针承受。是我国现存时代最早,体量较大的一个。

〖第四处:龙藏寺碑〗

——被推崇为“隋碑第一”

矗立在正定隆兴寺内的隋龙藏寺碑,是国内现存楷书碑刻鼻祖。

此碑刻于隋开皇六年十二月初五,碑首高82厘米,阴刻楷书“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高164厘米,宽90.5厘米,正面阴刻楷书30行,每行50字,共1447字。

碑文书法方整有致,结构严谨,朴拙而不失清秀,庄重而不板滞,微露魏隶遗韵,是研究魏隶向楷书过渡时期书法艺术的重要碑刻,为中华名碑之一。欧阳修在《集古录》中首录此碑,近代康有为则称其为“隋碑第一”,后人称楷书第一碑。

〖第五处:铜铸千手千眼观音像〗

——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制艺术品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两侧配殿分别为御书楼和集庆阁,三殿均始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1999年重建。

走进大悲阁,矗立在前面的,正是被誉为“华北四宝”的正定大菩萨。正定大菩萨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22.28米,始铸于北宋开宝四年,有3000工匠参与铸造,自下而上,分七段接续铸造,是我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制艺术品。

现存观音像的身体部分和当胸合十的两只手臂是宋代铜铸,其余两侧40只全部为民国时期重装的木质手臂。据说每只手眼都各有25种法力,40只手眼和25相乘便成了千手千眼。因此这尊观音被称为“千手千眼观音”。

民国年间佛香阁尚未完全坍塌时所存部分影塑

民国初年顶部完全坍塌的佛香阁,如今重建为大悲阁

〖第六处:明代毗卢佛像〗

——我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

毗卢殿原是正定八大寺院之一崇因寺的主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959年因寺院残破,为便于保护将其迁建于隆兴寺内。

殿内正中供奉一尊明代铜铸毗卢佛像,像高6.42米,自下而上逐层渐收,似一座宝塔,表层均鎏金。全身分三层,每层均有四尊毗卢佛,头戴五佛冠,手作毗卢印,结跏趺坐,三层莲座的一千个莲瓣上都铸造有一尊小佛像,形成千佛绕毗卢佛的格局。整体共计1072尊佛像。

佛像比例适度,作工精良,衣裙所镶花边都精雕细琢,一丝不苟。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著名古建专家祁英涛先生称“千佛绕毗卢铜铸造像,是国内同类造像中最精美的一座,是明代艺术的珍品”。

此外,隆兴寺寺前迎门的一座高大琉璃照壁,和寺内戒坛,也是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

琉璃照壁

琉璃照壁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壁心是由三十六块高浮雕琉璃砖拼砌而成的二龙戏珠图案,栩栩如生,颇为壮观。照壁建于大门之外,在环境氛围上起到了庄重和森严的效果。

戒坛——北方三大坛场之一

戒坛是佛教僧徒受戒时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这是一座亭台式建筑,现存木结构部分为清代重建。从外面看去,戒坛三层四面,第一层每一面有六根廊柱,廊柱之上是斗拱结构,支撑着整个戒坛的大屋檐,戒坛屋顶为攒尖式屋顶,四条屋脊,每条屋脊上有六只神兽,说明戒坛的等级还是很高的。隆兴寺戒坛是我国北方三大坛场之一,其余两处分别在北京戒台寺和五台山清凉寺。

坛内供明代铜铸双面佛像。二佛像相背而坐,背身相连,面南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面北而坐的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

一般寺院的戒坛上多供奉释迦牟尼佛或其十大弟子之一的优婆离。因优婆离持戒第一,所以在戒坛上多供奉其形象。而隆兴寺戒坛上供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及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这在全国也不多见。另外,这尊双面铜佛像具有明显的明朝中期宫廷造像的风格,在民间极为罕见。

隆兴寺作为河朔名寺,历经千年,经过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灭佛运动得幸保存下来,见证了唐宋至民国时期中国北方佛教文化的发展变化,被赞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

图文来源于网络

北郊堂艺术,致力于明清铜炉、金铜佛像等......艺术品收藏、投资、管理及项目咨询业务,承办展览、讲座、出版及组织个人专场拍卖等活动。

1.《正定六中 中国古建六绝·正定隆兴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正定六中 中国古建六绝·正定隆兴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