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上发完最后一个红包,来自佛罗里达的 Nash 补齐了找枪手替考汉语等级考试的尾款。对方告诉他,只要考试时和替考的人互相写对方的名字和学号,他就可以真正融入中国。

在上海三年半的他头一次感受到了中国的「不友好」。他说,「这里一直都像家一样,直到走进考场,我才觉得自己确实是个外国人。」

互联网早已经把各种壁垒消融,阻碍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最大鸿沟就是语言,对于身处中国的老外们来说,这个问题更为迫切。

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全球通用的问候语,希望能通过更加的中国化来进一步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我在路上尝试和人聊天,他们要么是说我汉语真棒,要么就喜欢问我结婚了吗?」

如果你的外国朋友突然和你聊起了「焚书坑儒」一类的经典故事,不是他突然开始发掘东方文明的伟大秘密,更可能是想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参加 HSK 考试。

1984,美丽新世界还没到来,北京语言大学也还叫北京语言学院,但已经开始考虑文化输出的方向。

同年成立了「汉语水平考试设计小组」,小组成员花了 5 年多时间潜心研发,1990 年通过了国家教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到 1992 年,HSK 才成为一个国家级考试。

作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考试」,如今已经在全球成为「中文托福」一样的存在。考试一共分为 6 级,以拼音首字母 HSK 作为简称,让拼音都显得深邃了起来。

从HSK3 级开始,满篇的汉字就是很多老外噩梦的源泉,「学中文到底有多难」一度在 Quora 引发了大量讨论。

在北京留学的 Natalie 晒出了自己 HSK4 级考试的模拟题。

伴随着开放,涌入中国的老外鱼龙混杂,其中每年都有不少投机分子折在这个考试上,仅一年作弊替考被抓的名单里就有 247 个老外。

「外国人都长一个样子,有的监考老师也认不出来考生到底是不是本人,以前只需要带个眼镜或者蓄个胡子就能蒙混过关。」

在他们被抓时的自述中,你可以得知,「根本不是我想作弊或者找枪手替考,而是汉语实在太难了。」

「好容易」和「好不容易」 是一样的,「我差点被车撞死」和「我差点没被车撞死」也是一样的,「三里屯」还必须叫「三里屯儿」。

有次聚餐,朋友迟到了,向 Nash 表达歉意。但他至今也不懂朋友为什么要在聊天时假装口吃:「今天下雨路滑,骑车差点摔倒了,还好我一把把把把住了。」

和外国朋友聊天时总能扩展你对于汉字用法的认识

谜一样的方块字,琢磨不透的语法,让人迷惑的四声调,听起来像是另一个星球的语言。

「四个声调对我来说太难了,有一次我有问题想问老师,结果说成了,老师我可以吻你吗?」

有细心的中国留学生还在国外的大学里发现了全是拼音的汉语教材。

「中文就像是咒语一样,音节丰富且听不懂,说起来还很快」

有人说,在英语里要表达对方说的话「如同天书」时,会说对方「在讲希腊语」;而在希腊语中,类似的表达是说对方「在讲阿拉伯语」,在阿拉伯语中,则是说对方「讲的是汉语」。

即便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再和中国朋友接触,很多老外也依然不理解,中国朋友们为什么都喜欢卧在槽里。

中文和英文就好像二维码与条形码,书写汉字对老外来说是最大的挑战,每个字都像是一幅画。

我有个秘鲁朋友,每次练习汉字的第一个动作是掏出一把直尺,然后一笔一画地顺着尺子写。

「有一次去考 HSK,做书写题的时候,旁边的俩外国人一边写一边擦,整个桌子都在抖,结果字写太大,都写到卷子的反面去了。」

有些从没来过中国的老外始终认为,以汉字的复杂程度,中国人的键盘肯定比电脑还大。

「汉语使得中国人看起来如此令人生畏,同时也是如此充满可能性。」

「每个会打字的中国人,都是合格的激流金属乐队鼓手,你看脚下,他们都会双踩。」

也许是抱着一些人文关怀或是母语带来的优越感,很多中国人也开始尝试做 HSK 的模拟试题,结果就是个外国人水平。

同样也有人说只要在中国好好上小学初中,HSK6 级 250 分以上基本没有问题。

考试题目在我看来都很简单,有出现的成语也顶多「胸有成竹」水平。

但这些对绝望的老外们毫无帮助,他们经过多方求证,最终总结出了通不过考试的根源。

「中文太玄奥了,很多时候即便有语法错误也没有任何违和感。有的词语还隐含着汉字之外的历史故事,比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就算你认识字,也不一定懂意思。」

Reddit 网友自制的各级 HSK 词汇表

在 Reddit 的讨论区里还有人另辟蹊径,通过看网络小说来学汉语。

可以说就像千人千面,和只会一头扎进东方语境里的「保守派」不同,另一派觉得那些学不会的人只是不得要领。

他们主张在学习方法上变革,认为不应该受中国人设立的规则制约,只有模仿中国人引入汉语拼音的方式,从发音上突破才能学的更得心应手。

「用中国话来讲,就叫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就像人类总是在相互碰撞中进步,对英语四六级深恶痛绝的中国考生们也对老外进行了一场奇技淫巧的逆输入。

「这同样是老外学习中文的绝佳材料」

而真正领悟了古老智慧真谛的老外则会走进菜市场,他们知道没有什么比吃的更能拉近和中国人之间的距离。

一直以来,人们都盛传汉语是全世界最难学的语言,老外们对于如何有效学习汉语各执一词,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对汉语的热情一直在升温。

「一个汉字纹身才是派对女王的终极外在表现」

亚洲甚至已经不再是最重视汉语学习的主流市场,英国曾呼吁本国儿童不要再学法语,改学中文。而法国在近 10 年里学习汉语的中小学生人数翻了四番。

如今,除去中国人之外,全球大约 4000 多万发烧友共同探究着学习汉语的最佳方式。

庞大的需求加速推动了市场成型,国内出现了专门为外国人准备的 HSK 考前冲刺班,甚至还能提供一对一家教上门服务,切实打造了一趟快速抵达东方文明核心领域的高速列车。

有的拿到 HSK6 级的外国人甚至已经成为对外汉语老师了。

「考到这个六级证书时,就是我离中国最近的时候。」

深谙实用主义的老外们知道,HSK 既是来华留学的敲门砖,也是工作面试时的加分项。

据说清华大学最低允许HSK4 级 180 分以上的留学生申请入学,但必须在入学一年内考到HSK5 级 180 分以上,否则退学。

奔驰、三星、佳能这样的商业巨头,也都把 HSK 等级成绩作为员工招聘和考核升职的参考条件之一。

从今天各国的待遇来看,居住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年轻人想要走出非洲,学好普通话比学英语要明智得多。

语言交流所带来的社会性,一直是人类能够站在食物链顶端的重要因素之一。就像中国人一直在努力拥抱全球化,老外们也没放过每一个与时俱进的机会。

当无数中国学生为英语四六级或者雅思托福挠破头皮的时候,汉语四六级早就把老外逼疯了。

「我觉得S.H.E就是中国先知,我们现在上汉语课还在听她们的《中国话》。」

生活就是一个接一个扔向我们的曲线球,由于现在考场引进了人脸识别技术,Nash 最终还是只能靠自己拿到了 HSK6 级证书。

当他拿到 HSK6 级证书的时候,受到了公司的提拔,被调去温州了。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源|不相及研究所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1.《汉语四六级考试 汉语四六级早就把老外逼疯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汉语四六级考试 汉语四六级早就把老外逼疯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5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