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问,孩子贪玩不爱学习怎么办?我要怎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呢?为什么有的孩子就会很主动的学习,很少让父母着急呢?我们该怎么引导孩子爱上学习呀?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一篇来自于童行学院发起人郝景芳的“教父母帮助孩子建立好的学习模型”的好文。

文章从启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两个角度,分享了孩子喜欢的学习体验的特点,并给父母提供了五个层面的亲子互动技巧,是你拿起来就能用的极佳家长赋能篇。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好的学习模型?

我们如何让孩子获得这些能力呢?这些能力,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那么学龄前的孩子能不能让自己的头脑拥有这些能力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下面的话题,就是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好的学习模型,如何启发孩子的动机,以及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如何启发动机: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探索世界

我们刚才讲到孩子的学习动机,跟他对这件事的兴趣有关,跟他对自己的认可,也就是他的胜任感有关。所以我们想要启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最初最重要的步骤,就是给他看到一个非常丰富有趣的、美丽的大世界,让他感觉到学习是为了去探索这个美丽的世界。这就是因为刚才我们说过,所有人的天性都是好奇的,都喜欢探索和发现的感觉。

如果我们把学习营造成一场探索之旅,孩子就会有一种“我是在进行一场冒险”的感觉,会有“我是在一个有趣的、丰富的世界里面去发现”的感觉,这会让孩子觉得非常兴奋;而如果我们把学习描述成“我告诉你一些规则,你就按照这些规则去应用”,孩子立刻就会觉得蛮枯燥的。这种感觉是很重要的,决定了孩子对学习的初体验。

具体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我们可以把问题放入这个大大的世界,这其实是更符合孩子的认知的,因为孩子在大概四五岁、五六岁的时候,每个孩子都会变成《十万个为什么》,每天都在家里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什么天会下雨?为什么玻璃掉到地上会碎呀?这些就说明孩子本身对知识是好奇的,说明孩子想学习。

如果我们对此视而不见,就说你别瞎想,你来学这个吧,其实是放弃了孩子的学习天性。而如果我们能够顺应天性,当孩子对这个世界感到好奇的时候,我们就把一个很大很美的世界呈现在他眼前,并且把他的问题转化为学习,就会让他非常非常顺利地进入到学习中,他会顺便学习文字,学习语言,学习数量,学习很多很多的内容。

实际上,人的基本认知发展规律就是去探索这个世界,从古猿人进化到我们现在高等的人,就是一个探索世界的过程,人类就是因为不断地探索这个世界,才积累了这么多科学、社会科学,还有其他方面的知识。

我在家里就时常跟女儿聊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聊这个大大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地球的各个角落是什么样子的,讲中世纪的城堡怎么跟敌人打仗,然后讲动物,讲古代的人是怎样生活的,讲特洛伊木马。女儿就会说,“妈妈,我以后想当一个考古学家,去研究古代人。”“妈妈,我以后想当一个科学家,去研究东西是从哪儿来的。”等等。当小孩子觉得这个世界很大很美的时候,她就会自动想要去学习,想要去研究。

我自己小时候其实就有这样的体验。我原本对于学习没什么感觉,但是自从我二三年级开始看课外书,看《少年科学画报》,对探索宇宙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觉得宇宙真是太美、太神奇了,然后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特别愿意去学数学、物理这样的学科,因为我觉得现在学这些学科,以后就可以去探索宇宙,我就不曾失去动力。

总之,我们如果让孩子很小的时候觉得这个世界很大很有趣,有许许多多谜题待解开,那么孩子很容易产生探索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动机。

如何说,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第二,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这一点可能更重要了,孩子如果只是觉得世界很有意思,但是不知道怎么学习的话,可能学了两天会觉得自己不行,然后丧失学习兴趣。

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需要父母进行一些引导。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可以不断提升孩子头脑的思维能力。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就是“为什么”。

刚才提到过,孩子在四五岁、五六岁的时候都特别喜欢问为什么,当他问为什么的时候,其实是想要思考,他非常努力想弄明白这个世界是怎么运作的,这个世界背后的机理是什么。当他去思考,其实就是在锻炼他的大脑。

有一个很经典的脑科学的研究表明,记忆实际是思考的残留。当我们真正动脑筋,运用我们的脑细胞思考时,我们的脑细胞会用连接记下这个过程。未来脑细胞很容易在大脑里重演当初的思考过程,重现当时的记忆,这就是自然而然的记忆,不用去刻意背诵,也能把一件事记下来,但是前提条件就是真正要动脑筋,把头脑调动起来。

一个人思考的越多,他大脑的能力就越强。不管先天的智商是多少,一个人后天的能力其实基本上取决于你如何运用你的大脑,你想事情越多,你的大脑就会越成熟和发达。孩子也不例外。在孩子大脑成长的关键时期,思考的越多,想问题越多,大脑的思考能力越强,将来在学校里面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不成问题。那么,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呢?我总结了五个层面。

第一,我们可以多引导孩子观察。引导观察也是积累常识的过程。在生活中遇到的所有现象,我们都值得将背后的知识、原理进行普及。多接触各方面的知识不是坏事。我们当然不是量化地强求孩子记住300条知识,或是达到1000条、2000条这种数量,但是我们让他去观察这个自然世界,思考现象背后的原理是非常有好处的,这些都是孩子头脑中的常识,积攒成一个厚厚的基础,他就可以在这些常识上做很多的思考。

我举个例子。孩子在生活中都很爱玩水,下雨后地上的水洼,孩子都很喜欢踩,我们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孩子观察水洼。早上水洼有多大呀?中午水洼变小了,到了下午水洼怎么没了?那水洼哪去了呢?这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水其实是蒸发了,到了大气层里会变成云,云飘走啦,又会变成小水滴,下雨流进河里,又回到海里。这样的一个水循环的过程,我们借助生活里的水洼让他了解。

我们会发现,小学三年级,有一篇课文,是在讲“我是一颗小水滴,我一会儿变成云,一会儿变成雨,一会儿变成气体。”如果这些背景知识孩子都已经完全在心里了,就是常识,他就可以在这种背景知识基础上,对这篇文章的描写、词汇做出很多思考。但是如果孩子对这个自然知识一无所知,让他分析文章中的动词、形容词到底是什么含义,就会觉得很困难,可能连读这篇课文都有困难。

我们可以做的第二点是,对孩子进行问题启发。不仅孩子可以问我们为什么,我们也可以问孩子为什么。比如,孩子去游泳,玩水玩得很开心,但是可能没有想到,水里还有很多学问。我就会一边跟孩子玩水,一边问她,为什么她在水里就能抱得动我,在陆地上就不行?然后我就会给跟她讲这里面的浮力原理等等。

再比如,看书的时候讲到了变色龙,我就会问她,你觉得为什么动物会变颜色呢?它们变颜色有什么用?孩子有时候没有想到这里面还有学问,当你问他为什么,他是答不上来的。这时,他的小脑瓜就开始飞快地运转了,这就是思考发生的过程,也是他的大脑在成长的时候。

当孩子做了一个猜想的时候,不管这个猜想是对的还是不对的,我们父母都要听到,然后给予及时的鼓励。“嗯,你的猜想有道理!”孩子的猜想未必是科学的,但是,他会给出他的逻辑判断,我们也要鼓励说,“哦,你的猜想很不错!”

第三,我们可以跟孩子平等对话。很多时候,别人会问我,如果孩子问的为什么,我答不上来怎么办?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用觉得父母一切都能答上来。我们跟孩子的关系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其实你想,如果一个大人问你一个问题,你不知道,你会说什么?你会说我也不知道,要不然我帮你问问吧。你答不上来,觉得很正常,很自然,但是孩子的问题,大人为什么会觉得如果我答不上来,好像很丢脸?

其实,你如果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的话,当他问你一个问题,你答不上,就可以说:“这是个好问题,妈妈也不知道答案,我跟你一块儿查查吧。”然后就可以在网上搜索,或者看书,然后一边搜索一边给孩子念,原来是这个原理。

或者,有时候孩子问你一个问题,你可以直接问他:“你觉得呢?”孩子可能会说出自己的观点,当孩子表达了他的想法,父母最重要的是认真听,而最好的鼓励就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说的挺有道理的。”

你越是把三四岁的孩子当成跟你一样的平等的大人去探讨问题,孩子获得的成长就越大,他会觉得我自己的精神活动、我的表达得到了尊重,就会特别愿意进一步去思考,去表达。其实对于孩子来讲,得到表扬或者得到糖果,都不如把他当成一个很有智慧的个体去尊重,对于孩子的激励更大。孩子发言的积极性越高,大脑得到的锻炼就越强。

接下来一点,就是带入情境。我们前面说过,孩子在上学时经常会遇到的困难是,如何从具象生活向抽象学习转化。孩子面对的生活是非常具体的,汽车、恐龙这些事物都是很具体的,但是正规学习是非常抽象的,有时还有些枯燥,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的各种具象情境中,和孩子交谈这些知识,让孩子把情境中具象的事物和抽象的概念对应起来。未来,当孩子真正接触到这些抽象概念时,就会非常容易想到具体实物、具体情境,头脑中就会有画面感、有物体。这个时候,他就容易建立起抽象思维了。

例如,我们在生活中吃饭、喝水、拉臭臭,我们就可以对孩子说,这是新陈代谢。然后也可以让他对比,你看,树是怎么新陈代谢的?树是从哪儿吸收营养,从哪儿释放出来的?还可以观察其他东西,比如,一辆汽车,它的能量是从哪儿进来的?怎么变化,怎么出来的?然后孩子会理解,所有这些过程,都是能量循环的过程,那么,孩子以后再接触能量这个概念的时候就丝毫不会觉得困难。

第五是分析引导,其实就是我们让孩子不断建立逻辑思考的过程。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让孩子留意事物的特征,比如,颜色、大小、质地,等等,孩子有了找特征的能力后,就会注意到很多特点和原理。接下来我们可以去对比,对比不同事物的差异,再提出问题去解释这些差异,然后每一个问题背后会有原因,每一个原因背后会有更深的深层原因。

找到原因之后,可以问问孩子,这个原因是对的还是不对的?我们怎么知道一个原因是对的还是不对的呢?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慢慢熟悉因果关系和逻辑思考,也建立起思辨精神。

有一个很好的方法——观察自然因果。举一个小例子,就是生活中的滑滑梯,我们可以问孩子,你觉得为什么所有东西都会从滑梯滑下来呢?一个东西放在滑梯上为什么不能往上滑?

孩子第一反应是,东西往下滑天经地义。这个时候我会进一步问:“你觉得为什么下楼梯是省力的,上楼梯是费力的呢?”孩子也觉得:“是呀,为什么呢?”

这时,我们可以让他进一步思考:平时拉东西、推东西时,怎样的情况下会省力,怎样会费力?可以跟孩子一起,拉东西、推东西试试,让他用身体感受力量的不同方向。这个时候,再从推拉的感受,推论大地的拉力,孩子就会从生活的各个片段去体会这件事情,然后他也会开始思考背后的原因。

刚才我们说了五点——如何在生活中启发孩子,如何提升孩子的大脑思维能力,也就是孩子的学习能力。这五点都是围绕着“为什么”,其中包括引导孩子观察,对孩子进行问题启发,跟孩子平等对话,带入情境讲述知识,还有一步一步的分析引导。

可能父母还是觉得有点难以操作,那么我教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小窍门,就是孩子问“为什么”时的“回答三板斧”:

当孩子在家里问你“为什么”,父母最简单的三种回应是:“你看”,“你觉得呢?”和“如果……会怎样?”回应“你看”,就是带孩子观察,通过观察,回答问题。回应“你觉得呢?”就是鼓励孩子猜想和表达。回应“如果……会怎样?”就是引导孩子自己推理,再根据推理想出答案。

童行学院这篇文章和我们分享了“给孩子看到一个非常丰富有趣的、美丽的大世界,让他感觉到学习是为了去探索这个美丽的世界”的重要性。

把学习营造成探索之旅,激发孩子的探索欲,让学习变为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美好的事情。

他们是真实的在实践着“为孩子展现世界的美好与神奇,带领孩子一路探索一路求知,不断追问不停思考”的教育。

1.《如何让小孩子爱学习 育儿家丨孩子贪玩不爱学习怎么办?教你如何让孩子从小拥有学习能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如何让小孩子爱学习 育儿家丨孩子贪玩不爱学习怎么办?教你如何让孩子从小拥有学习能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6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