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才是爱
青岛出版社

这是一部让父母觉察并反思错误育儿模式,学会真正爱孩子的教育指南。 全国知名抽动症康复专家、育儿博主海夫人历时十年的第二部力作。

问题案例

最近这段时间,我真是快要崩溃了。孩子目前没有任何的动作症状表现,但是特别爱生气,尤其是晚上快睡觉的时候,有一点儿小事让他不顺心了,就开始生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让我们进去。

我们跟他说话时他就捂着耳朵,或者把自己藏在被子里,或者大哭,哭起来没完没了,而且隔三岔五地就闹一次,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昨天一整天他都很开心,跟同学们去爬山,回来写作业也很认真,很快就完成了。后来他问我是否可以玩会儿手机游戏,我说可以,但约定好玩半小时,半小时到了,他还没玩够,我跟他耐心地沟通,他听不进去,就生气了。孩子这样不遵守诺言,我不知道应该看重他的情绪表达,还是教他做人的道理。

海夫人观点

家长内心的纠结拧巴源自什么?

这位家长为什么这样纠结拧巴呢?孩子认真做完作业,约好玩半个小时手机游戏,半小时到了,孩子没玩够,家长就开始讲道理。孩子听不进道理,生气了。家长便给7岁的孩子套上了一个大大的标签:“不遵守诺言。”家长纠结拧巴的原因是一定要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

言传身教的影响胜过说服教育

让我们好好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之路,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说教能被我们记住并真正影响了我们,教育了我们?

我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父母的说教对我几乎毫无作用,而且让我反感,反倒是父母某些爱的行动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父母的为人处事、性格、情绪更多地影响了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孩子自身的体验和感受,父母的引导、鼓励、陪伴、欣赏起着辅助的作用。

成长路上,孩子是主角,家长是配角

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孩子是主角,家长是配角。但很多家长都搞错了自己的角色,家长成了主角,总想把控孩子的方向,左右孩子的行动,还美其名曰:“教孩子做人的道理,要好好教育孩子。”

如果孩子没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那么做任何事情的效果等同于零。

做人的道理是父母教出来的吗?不错!但更确切地说是言传身教影响出来的,父母通过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出来的,绝对不是靠空洞说教的方式教出来的。

比如这位家长内心对孩子有了评判:“不遵守诺言。”评判一出,是非对错的标准一出,家长就已经看不见真实的孩子,看到的只有给孩子套上的负面标签。

这才会有后面的拧巴:“我不知道应该看重他的情绪表达,还是教他做人的道理。”

真实的体验带来真正的力量

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是靠自己慢慢培养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在自我体验和感受中进行对比反思,然后慢慢获得进步。

一个7岁的孩子没有按约定的时间停止玩手机游戏很正常,即便是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做到。游戏的开发者为了让游戏吸引人,必然使出浑身解数和千百万种手段。

即使孩子不愿停止玩游戏,家长也已经强行中断了孩子的游戏,这个时候孩子不高兴也是情理中的事情。家长遇到事情时要先面对情绪,处理好情绪,再面对事情。

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家长还要对孩子说教,来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样做不妥。这说明家长太不懂教育,离孩子很远,而且离真正的自己也很远。家长不懂得情感情绪表达,是情感的绝缘体,成为刻板思维的奴隶。

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家长唯一可做的就是让孩子表达他的情绪,充分接纳孩子的情绪,等孩子充分表达完情绪,释放完内心的不满,安静了下来,能够听得进话的时候,才可以温和有度地和孩子沟通。

父母不要总是忙着教孩子做人的道理,任何没有情感链接的空洞说教都起不到作用。父母如同土壤,孩子如同树木的根,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链接如同土壤和树根之间的紧密关系,树根如果不深入土壤就无法得到养料,家长看不见孩子的情绪表达,不接纳孩子的情绪,就如同拒绝树根深入泥土。

1.《父母课堂 父母课堂|不要总是忙着教孩子做人的道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父母课堂 父母课堂|不要总是忙着教孩子做人的道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6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