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克真: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原商务部亚洲司司长,原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商务公使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有着长期友好合作和利益深度融合的基础。2017年以来,两国关系呈现出良好的改善势头。中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恢复发展。双边贸易额回到3000亿美元大关,人员往来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习近平主席多次会见安倍首相,李克强总理和安倍首相互访频繁,中日关系回到了正确的轨道,取得了新的进展。2019年是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日本也进入了“和谐”时代。4月14日,中日两国在北京举行了第五次高层经济对话(去年4月,双方重启八年后的中日高层经济对话,有效推动了政策沟通和务实合作)。在这次对话会上,中日两国外交经济部门就宏观经济政策、双边经济合作与交流、对话下的重要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治理等问题全面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对话前,国务委员王毅、外交部长河野太郎也出席了中日青年交流促进年开幕式。中国和日本都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也是亚洲重要国家。加强中日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发展,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双方应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抓住机遇,加强交流合作,扩大互利务实合作,促进中日经贸关系的深化和深化。在世界经济调整和两国经济实力转型的背景下,中日互利经贸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双方应充分发挥优势互补,积极培育新动能,培育新增长点,加强服务业投资合作,努力构建新型中日经济合作关系。一是积极推进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二是推动WTO朝着对中日双方和广大成员都有利的方向改革;三是尽快实现年内结束RCEP谈判的目标;第四,欢迎日本积极参与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拓展节能环保、健康养老、奥运经济、物流流通、跨境电商、防灾减灾等领域合作。,为两国务实合作开辟新的空空间,实现中日经贸合作更上一层楼的新发展。
第五次中日高层经济对话在京举行(来源:Zhongxin.com)
中日经贸合作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水平,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互惠互利合作的结果,来之不易,需要双方珍惜。当前,中日经贸合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双方要增强责任感,着眼长远和大局,抓住机遇,排除障碍,落实共识,深化各领域务实交流合作,努力推动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新时期,双方应秉持两国复交的坚定信念,加强对话,达成共识,增进互信。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眼光观察和扩大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当前,中日经贸合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双方要增强责任感,着眼长远和大局,抓住新机遇,排除障碍,落实共识,深化各领域务实交流合作,努力推动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01
迎接“一带一路”,开启中日合作新篇章
李克强总理和安倍首相出席了2018年10月26日在京举行的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两国政府、经济组织和企业的1500多名代表出席了论坛。期间,双方签署了52项合作备忘录,金额超过180亿美元,表明中日关系正在从竞争走向合作。我们要扎扎实实推进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积极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企业已经建立了三方市场合作的基础,包括技术转让、联合研发、相互持股、联合投标或分包项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日本企业在基础设施、能源、环保、物流、金融、服务业等领域与中国企业对接合作。,共同探索中国优势产能、日本先进技术与发展中国家需求的有效对接,合作开拓第三国市场,谋求实现1+1+1 >;3的效果。我们期待双方在建设一带一路、落实已达成协议、争取具体合作早日落地生根、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等方面密切沟通。
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源:新华网)
02
共同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动力不足,全球经济萎缩,国际市场需求减少。此外,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趋势不断上升,各种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中日作为亚洲和世界的重要国家和自由贸易的受益者,应共同承担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责任,围绕20国集团大阪峰会和世贸组织改革加强沟通与协调,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创造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商业环境。同时,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尽快达成协议,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朝着早日建设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不断前进。
03
扩大旅游、医疗、信息等服务领域的合作
2018年,中国GDP将达到90万亿元的新水平,各项民生事业加快发展。未来,中国将是一个大市场,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将快速发展。这给包括日本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带来了很多商机。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达4亿人,也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已经开始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不仅可以为人口红利提供后备军,也是一个现实的消费增长点。金融、社保医疗、教育培训、养老、文化娱乐、旅游物流等多元化服务消费成为新的热点需求。
第一,旅游产业合作。未来五年,中国旅游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7亿,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7亿。中日两国60多个城市之间每周有1000多个航班往来,主要港口之间也开通了航线。近年来,日本的游客数量迅速增加。自2015年以来,中国赴日游客数量每年增加数百万。日本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赴日中国大陆游客838.1万人,在日本消费1.53万亿日元,人均22.4万日元(占总数的27%,占总消费的34.1%)。很多日本朋友已经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购买力。购物、观光和体检已经成为中国游客去日本旅游的热门选择。
2017年赴日中国人增长数据(来源:中国民航网)
第二,保健品行业合作。人口老龄化是中日两国共同的挑战和机遇。双方可以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发展养老服务方面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帮助两国企业,造福两国人民,为加强双边关系做出积极贡献,为人类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东方智慧。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409亿,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831亿,占总人口的11.4%。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养老行业迎来了“井喷前夜”,养老院“一床难求”的现象更加普遍,井喷的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大问题背后是大机遇,养老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可持续,一对夫妻养不起4-6个老人。特别是我国城乡有4000多万残疾老人,家庭难以照顾(只需要2000万护理人员)。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会促进服务业的增长,形成数百亿元的市场,是潜在的增长动力。目前,“中产阶级”(约4亿人)消费能力强,消费意愿强,有能力享受专业的养老服务。据分析,到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和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
日本少子老龄化已成为社会难题。现在生育率1.4,还在下降。据估计,到2050年,人口将下降到1亿以下。另一方面,衰老更严重。到2017年底,65岁以上人口达到3514万人,占总人口的27.7%。与此同时,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仍在增加。日本在养老服务和医疗技术设备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一批嗅觉灵敏的工业巨头开始布局养老产业。日本医学博物馆、葵辉和日本最大的养老服务企业三菱公司已经开始讨论并计划在中国投资建设养老院和康复医院。与此同时,去日本体检的中国游客数量也在增加。为了促进中日两国在健康和健康老龄化领域的合作,中国国家卫生委员会和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018年10月26日在北京签署了《老年护理合作实施计划(2018-2022)》。两国在保健行业的合作方兴未艾。同时,中日两国在2018年达成了《服务业共同发展备忘录》。2018年4月,中日在时隔八年后举行了高层经济对话。在对话中,首先讨论了加快日本护理和社会福利服务进入中国市场的问题。最后,双方敲定了护理、社保、教育、金融等方面的合作框架。这份官方协议让中日两国看到了工业发展的新机遇。
日本厚生劳动省和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签署了老年人护理合作实施计划
然而,中日卫生保健合作存在许多问题。中国工业发展比较粗放,养老床位和从业人员差距较大。许多养老机构设施和服务有限,难以充分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根据中国民政部2019年2月公布的数字,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养老服务机构近3万个,养老服务床位746.4万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392.8万张,社区床位353.6万张。目前,全国31个省建立了老年服务补贴制度,29个省建立了老年护理补贴制度和农村留守老人护理服务补贴制度。各种补贴惠及3000多万老年人。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压力需求,应采取措施支持居家养老,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规范老年人服务标准。
随着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的推进,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模式日益多样化,中国的养老服务、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正在加速发展。未来两年,中国将继续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重点解决大城市中心城市养老问题,启动实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养老院改造升级工程和民营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工程。
同时,日本护理企业虽然在中国市场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根据瑞穗信息研究院2017年的调查结果,日本护理企业在海外做生意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制度和文化的差异。其中,制度是最大的障碍。日本的护理服务是建立在自己完整的护理保险体系上的。护理费大部分从养老金和社会保险中扣除,不会直接向老年人收取(部分低收入未缴纳养老金的老年人需要承担10%)。
目前,亚洲只有韩国和泰国拥有相对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2016年中国仅在15个城市开始试点。其中,上海和青岛是龙头城市。去年4月,青岛市人民社区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详细规定了护理费的报销和支付以及享受护理服务的条件。2018年,上海开始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对护理费用和社区居家护理、住院医疗、养老机构护理三类服务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三,加强信息服务和教育培训合作。教育和培训有巨大的市场。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父母更重视教育、私立幼儿教育以及各种教育和培训。市场规模3万亿人民币,特别是送孩子出国留学持续增加。技术培训生的培训与合作。我们还应加强在节能环保、金融保险、现代农业、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领域的创新与合作。
四是在云计算、提升大数据和智能制造、跨境电商、“互联网+”、物联网、电商等新兴领域加大创新和务实合作。网购可能成为中日合作的新领域。11月5日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有400多家日本企业参展,企业数量和展区排名第一。在拓展中国市场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
第五,推进节能、环保、防灾减灾合作。推进节能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的务实合作,不仅符合中日两国各自发展的需要,也应成为双方未来寻求共赢的重要领域。据分析,到2020年,环保产业产值将超过5万亿人民币,环保和垃圾处理市场将达到万亿元空。日本在节能环保、绿色循环经济、防灾减灾等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中日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绿色技术与市场资源的有机结合,不断把“现实需求”转化为“实际成果”,造福两国人民。
04
促进两国民间和地方交流与合作
国与国之间的友谊在于人民的相亲。中日地方交流与合作一直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良好的传统和基础。两国友好省县市250多对,可以说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四川省商务厅与日中经济协会、福建省和冲绳县签署了经济合作备忘录。双方应继续挖掘地方合作潜力,拓展新的合作领域,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以李克强总理北海道之行为契机,双方应大力推进地方合作,探索创新合作新途径。继续挖掘地方政府合作潜力,拓展合作新领域,巩固节能环保、科技创新、高端制造、金融、共享经济、养老医疗等六大领域合作成果,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今后,我们要继续鼓励和支持中日两国地方政府发挥各自优势,大力开展民间友好交流和互利合作,巩固两国关系发展的舆论基础,为中日关系和双边经贸合作的稳步发展做出贡献。
05
增进了解,深化合作,促进中日关系稳定和深远
新形势下,中日两国在许多新领域面临新的机遇。在我看来,一个关键问题是双方的心态,把对方当成“伙伴”而不是“对手”。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尽管双边关系跌宕起伏,经贸交流屡遭挫折,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经贸合作给两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成为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改革开放以来,日本通过与中国的贸易、直接投资、发展援助和科技合作,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支持。同时,日本也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和丰厚的利益。促进中日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中日互利共赢的合作正面临升级换代的新机遇。目前,两国都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吸引外资。中方欢迎日本各界积极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自贸区建设;积极与日本发展战略接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我们要共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促进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促进中日关系不断改善和健康稳定发展,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19年中日经贸合作开局良好,上半年双边贸易额达15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中方欢迎日本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我们将积极与日本匹配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第三方市场合作,共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促进区域合作等。,实现互利共赢,促进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文章选自2019年7月15日《中国先驱报》(本文是作者在首届华智论坛上的发言)
1.《吕克俭 吕克俭:抓住新机遇,拓宽中日合作新领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吕克俭 吕克俭:抓住新机遇,拓宽中日合作新领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700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