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凯鲁亚克

比如过去欧美主流社会对人的穿着和行为都有严格的要求。男人必须穿西装打领带,每天打理好胡须和头发,举止要绅士。对女性的要求更高,比如穿裙子不穿裤子,出门前化妆,留一定长度的头发,在公共场合轻佻,举止淑女。嬉皮士打破了这些规则。从现在开始,男人可以留长发,女人可以穿裤子,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打扮,没有人会告诉你该怎么做。

再比如,嬉皮士不再将欧洲文化传统视为唯一“正确”的文化,而是积极拥抱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以印度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受到欧美嬉皮士的青睐,导致瑜伽和禅宗在全世界兴起。事实上,当今世界之所以高呼种族歧视,不仅仅是因为废除了种族歧视政策,也是因为普通人对不同文化越来越宽容。这种思想的根源来自嬉皮士运动。

但是,嬉皮士运动最大的贡献不是文化观念的解放,而是环保思想的普及。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西方主流文化是以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为基础的。欧美国家尝到了这种竞争的甜头,甚至动用武力捍卫这种竞争的自由。此外,大量欧洲哲学家曲解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将其应用于人类社会。他们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是残酷的竞争关系,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为了我而活,自然用尽一切手段,没有任何限制和约束。

嬉皮士运动彻底改变了这种思维方式,不再把生死作为人类社会的必然产物,而是把博爱精神作为最高准则。正如歌曲《旧金山》所唱:

在那个城市,

你遇到的人温柔善良

对于那些想去旧金山的人来说,

这个夏天充满了爱的阳光

既然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一个家庭一样亲密,那么每个人最关心的不是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而是如何让地球这个人类共同的家园变得更美好。现代环保运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现代环保运动有两个标志性事件,都和嬉皮士运动有很大关系。一篇是1966年麻省大学遗传学家林恩·琳·马古利斯写的论文,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玛格丽丝是著名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的前妻。她认为线粒体的进化并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两种微生物相互配合,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以此类推,她认为不同生物之间绝不存在竞争关系,互利也是生物进化的主旋律,所以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每个物种都是相互联系的。

马古利斯

因为文中提出的想法过于超前,被至少15种不同的杂志扼杀,直到恋爱的夏天才被《理论生物学杂志》接受出版。这篇论文与当时盛行的新达尔文主义相悖,是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嬉皮士运动想要反对的世界观。因此,玛格丽丝和她的思想很快被嬉皮士运动所接受,促使嬉皮士从单纯的反越战、反种族歧视转变为环保运动。

旧金山嬉皮士运动的老手斯图尔特·布兰德(Stewart Brand)是这一变化的倡导者之一。他是斯坦福大学生物系的高材生,曾主持出版过一份名为《全地球目录》的地下刊物。这本书不同于当时众多的嬉皮士出版物。它没有沉溺于精神世界的幻想,而是为试图远离大城市和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嬉皮士提供了一份生活手册。书中列出了品牌理想生活方式所需的各种器皿,并附有购买信息,非常实用。

斯图尔特·布兰德

他做的另一件大事是在旧金山发起公民请愿,敦促美国航空公司空 NASA向全世界公布从泰空号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阿波罗登月计划允许美国宇航局的宇航员离开地球轨道,从更远的距离拍摄地球。1968年,美国宇航局发布了阿波罗8号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这张照片让人们意识到,地球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避风港。没有精心的保护,人类就没有生存的地方。

这张地球照片发表后的第二年,一位嬉皮士活动家在旧金山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例会上提出了“地球日”的想法。这一想法在当年3月21日的旧金山实现了。这直接导致每年的4月22日被指定为“国际地球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环保人士可以借此机会向公众宣传环保理念。又过了一年,也就是1970年,美国成立了环境保护局(EPA),制定了第一部《清洁空气体法案》,正式向空气体污染宣战。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那张地球的照片促使西方工业国家开始了环境保护运动,最终使“环境保护”的概念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嬉皮士改变了未来

为什么《爱的夏天》只过了一个夏天就草草收场了?答案是:奇迹持续了一个夏天。

旧金山是一个多山的半岛,扩张潜力有限。到目前为止,只有80多万常住人口。1967年夏天,10多万人涌入城市,大部分是没有经济能力和生活经验的高中毕业生,大大超出了旧金山的承受能力。由于一些非政府组织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每天定期分发免费午餐,没有发生大范围的饥荒。

不仅是旧金山,美国很多城市都爆发了不同规模的嬉皮士运动,但都没能坚持下来。主要原因是嬉皮士的核心诉求太超前,美国社会没有足够的条件满足他们的诉求。

前面说过,嬉皮士的精神导师是上一代的垮掉的作家。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作家群体,包括接受政府救济的无家可归者、男妓、小偷、花花公子、继承家业无所事事的吸毒者、靠贩毒为生的街头小混混等等。说到反传统,无数前辈都反过,但这些人比前辈更彻底,甚至反对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比如勤奋、勇敢、诚实、责任、忠诚、爱国、整洁、健康、自律,这些在他们的字典里都成了贬义词。这是Beats和其他激进组织最大的区别。后者虽然也在抗议,但骨子里还是遵循着相对传统的价值观,只对物质利益的分配不满。

那么,这些Beats到底想要什么?他们想要的是对身体的绝对控制和精神的彻底解放。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他们主张没有任何义务和顾虑的绝对自由,所以他们拒绝工作,甚至放弃“体面”的生活,流浪街头,敢于尝试吸毒和自由性爱...一句话:他们要改变对人的定义,他们希望人不再是一个只会干活却没有灵魂的低级动物,不再是某个集体或主义的成员,而只是为了满足而独立存在。

所以,在普通人眼里,他们崩溃了。

其实说到反传统,无论哪个时代,只要有传统,就会有反传统,这并不稀奇。说到精神解放,物质与精神的对抗自古以来就有,也并不稀奇。事实上,反传统和精神解放并不像一战前的德国那样是自然正确的。加拿大著名历史学家莫德里斯·埃克斯坦斯在他的《春天的仪式:大战和现代的诞生》一书中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精辟的描述。

在埃克斯坦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源于新旧欧洲势力在世界观上的巨大冲突。19世纪末崛起的德国,并不满足于英法对欧洲秩序的控制和垄断。它指责英国人和法国人是一群逐利的资本家,他们所鼓吹的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都是虚假的谎言。相反,德国人更注重精神解放和内心自由,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状态,代表着人类的未来。但历史的发展证明,自认为反传统的德国,终于走上了反人类的道路,德国人刻意追求的所谓“诗”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恶意。

即使德国的想法真的无害,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不足以支持这种激进的想法。双方的矛盾只能靠战争解决,甚至一场战争都解决不了,需要打两次。二战结束后,欧洲元气大伤,美国崛起成为新的世界霸主。经过十年安逸的生活,大量蓝领工人搬进了郊区新建的别墅,几乎所有高中毕业生都能上大学。这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实现了全民共同富裕,中产阶级占主导地位。

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这种舒适而乏味的中产阶级生活让美国年轻人反感,最终爆发了嬉皮士运动。这个说法有些道理。50年代美国唯利是图、虚伪浮夸的社会风气真的让很多有理想的年轻人很不爽。但是,当时全世界的知识分子其实都很苦恼。许多欧洲国家都有模仿垮掉派的文艺小团体。但是为什么只有美国成功地将这种不安延伸到了整个人群,直到爆发大规模的嬉皮士运动?答案大概在于,世界上这么多国家中,只有美国有这样的条件,让这么多年轻人专心追求自我价值,而不用担心找工作养家糊口。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中,只有富裕宽容的旧金山能够供养10万突然出现在街头的一文不名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医疗和娱乐。

可惜,这样的亮点时刻只是一个假象,无法长久。第一,美国的繁荣得益于二战带来的战争红利;第二,美国黑人并没有变富,只是人数在增加;第三,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无法脱颖而出,迟早会被地球村的其他村民拖累。结果美国在国内发动民权运动,在国外卷入越南战争。再加上石油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美国人很快就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所以即使是富裕的美国也不能让那么多年轻人长期无所事事地追求精神自由,这也是为什么“爱的夏天”只过了一个夏天就走不下去了,嬉皮士运动也在几年的缠绵后告一段落。折腾了几年的美国年轻人,不得不乖乖的回学校,毕业后找一份传统的工作,像祖先一样成为国家机器上的螺丝钉。

但是,虽然嬉皮士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嬉皮士精神并没有死。相当一部分嬉皮士不服输,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未实现的理想。他们中的一些人认为嬉皮士理想的崩溃源于政府对信息的垄断。他们试图利用新技术打破这种垄断,然后搬到旧金山南部的一个山谷,在那里他们致力于研究信息的电子传播技术,最终实现了他们的梦想,造就了硅谷的荣耀。

另一批人认为,人类之所以被世俗生活束缚,无法彻底解放思想,是因为人类仍然需要一份工作来养家糊口,而且大部分工作都是纯粹的体力劳动,没有乐趣,人性在这种日常劳动中迷失了。所以他们专注于工业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试图把人类从简单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做更多有趣的事情。

第二批人的理想虽然还没有实现,但已经开始成型。事实上,有些人已经开始思考“人类不需要工作的时候应该做什么”这个问题。他们的答案是艺术,所以这些人每年都会在加州附近的内华达沙漠举办一场艺术展,数万人毫无欲望的在一起生活一周,在沙漠中展示自己的艺术想象力,这就是已经举办了32年的《燃烧的人》。

消防员节装置艺术(袁岳摄)

虽然中文翻译为“消防员节”,但不是节日,而是很多人参加的大型行为艺术,像是未来世界的沙盘预演。每年夏天,组织者都会在内华达州黑石沙漠中心设立一个巨大的人形木偶。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在木偶周围建造了一个临时城市,在这里住了一周,离开前用火焚烧,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场火很有象征意义,它似乎告诉我们,在当今时代,嬉皮士心中的乌托邦理想依然只存在于想象中,但只要我们坚持,这个理想世界终将到来。

身份证:生活周

1.《嬉皮士运动 嬉皮士运动50年:被嬉皮士改变的世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嬉皮士运动 嬉皮士运动50年:被嬉皮士改变的世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748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