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

形容好事情或者好人

东山再起指比喻辞官隐退后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

失败后,恢复力量再干或者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的情况。

是一个褒义词,多用来形容好事情或者好人重新归来,而如果形容坏人坏事的时候往往使用“卷土重来”,所以二者虽然是近义词但是褒贬有别。

东山再起的主人公

谢安

谢安(公元320-385年)

字安石

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

是著名的“淝水之战”的指挥者之一。

东山再起的故事

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东晋时期的谢安,少年时候就很聪明,不仅学识很高,而且擅长书法,写得一手好字。谢安年轻时不愿意做官,任著作郎不久便以有病为借口辞官归家。隐居在浙江会稽的东山,经常与王羲之、许询等一起游山玩水,写诗作文。朝廷知道他很有才干,征召他做吏部侍郎,也被他拒绝了。后来,征西大将军、明帝司马绍的女婿桓温请谢安做司马。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谢安只好答应,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在谢安将要出任的那天,朝廷的官员们都前来送行。这时有位中丞名叫高菘,同他开玩笑说:“你过去高卧东山,屡次违背朝廷旨意,不肯出来做官,想不到今天到底出来了!”(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谢安听了这话,感到很羞愧。东山再起的典故就从这里诞生了,这个四字成语就是从高菘说的这句话中总结出来的。

谢安到了桓温幕府,桓温很高兴,两个人交谈了一整天,言语间甚是投机。谢安后来官至宰相。桓温死后,他接替桓温掌握了东晋的军政大权。在前秦国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中,他派弟弟和侄子为大将,领兵迎敌,击败了苻坚的百万大军。

东山再起的典故

《世说新语·排调》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椅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

注:图文内容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成语历史故事”整理编辑.若有侵权,请微信留言联系删除。

1.《东山再起|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东山再起|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8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