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去、贼、恶、),虚词(焉)

  和有关的文言句式(判断句、倒装句)。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情感目标:深刻理解孟子的“性善论”,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

  【教学重点】 1、重点讲授第1则、6则 。

  2、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

  【教学难点】 1、理解“性善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2、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吧,几秒钟的时间一座城市化为废墟,多少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而远在深圳的你们,也是纷纷捐款,时刻关注着四川人民。那我想问一下,你跟他们是亲戚吗?是朋友吗? 认识吗?——不认识,那你们为什么会捐款捐物,甚至留下了泪水呢?

  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同情的心理,也就是侧隐之心。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 “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孺子 怵惕

  恻隐 铄

  荑稗 强

  2、投影重要字词句。

  实词: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贼害

  非恶其声而然也 厌恶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抛弃

  虚词: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翻译句子: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三、齐读文章、研讨问题

  (1)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

  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

  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

  ①要“扩而充之”,②要“存之”,③要“求”之,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⑤要“熟之”,⑥要不“自暴自弃”。 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小结与过渡:孟子告诉我们拥有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拥有了“仁义礼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问题的关键就是你有没有去发现并挖掘这种所固有的潜能,也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扩而充之”,如果你挖掘了你的潜能,你就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如果你自暴自弃了,你也就流入了凡庸甚至堕入了邪恶。下面就结合你自身的经历或者是你的所见所闻来谈谈你是怎样看待你自身的潜能的?你又是怎样不断挖掘你的潜能的?

  四、拓展、探究

  结合你自身的经历或者是你的所见所闻来谈谈你是怎样看待你自身的潜能的?你又是怎样不断挖掘你的潜能的?

  小结: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巨大的潜能,你是一个火炬,要看你怎样把他点燃,你是一块宝藏,要看你怎样去挖掘;你是一颗星星,要看你怎样去发光。

  四、升华主题,总结教学

  我们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不仅要掌握最基本的字词句,还要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孟子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但是有发端之后还要不断向内心求取,还要使他成熟,不能自暴自弃,只有这样才能把仁义礼智四端发扬光大。

1.《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90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