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底召开的开罗会议以及《开罗宣言》的发表,是二战期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但出于各种原因,日本国内对《开罗宣言》一直刻意漠视,甚至质疑其有效性。鉴于此,《环球时报》邀4名中日学者对《开罗宣言》的意义进行探讨,日本一桥大学名誉教授田中宏认为,该宣言应是日本思考过去和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起点。

宣言是战后东亚秩序基石

环球时报:12月1日是《开罗宣言》发表纪念日,该如何理解70年前中美英达成的这份协议的重大意义?

凌星光: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时,日本军国主义还有实力,因此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1945年《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日本统治阶层内部产生接受派和拒绝派的意见对立。最后,天皇决定无条件投降。因《波茨坦公告》第8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日本人才得知《开罗宣言》。可以说,战后日本和平宪法即源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

田中宏:1945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标志着多年的战争终于画上休止符。鉴于公告第8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是一个整体。根据《波茨坦公告》,日本被要求承认并清算自占领台湾之后的侵略。因此,日本的侵略战争不仅是1931年到1945年的战争,也是自甲午战争以来的“50年战争”。所以《开罗宣言》是思考日本过去侵略历史及清算问题的重要文件。

浅井基文:《开罗宣言》作为美英两国首次公开承认日中战争是二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是以东亚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参与者的文件,奠定了二战后东亚国际政治的基调。《开罗宣言》发挥了《大西洋宪章》与《雅尔塔协定》以及《波茨坦公告》的桥梁作用,与另外三个文件一起构建了今天东亚国际秩序的基础。从这点看,《开罗宣言》在今天也有重要意义。

思考领土问题应回到此原点

环球时报:日本官方似乎一直在有意淡化《开罗宣言》的意义,那么日本国内是如何看待这份安排战后东亚及亚太秩序的文件的?

凌星光:上世纪40年代后半期出现国际政治巨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冷战思维主导下不遵守宣言和公告的承诺,于1951年单方面签订《旧金山和约》和日美安保条约。在冷战时期,受客观形势影响,在国际上提起《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声音越来越小,几乎被遗忘。但日本右翼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宣言和公告的批判,随着中国崛起,日本主流政治势力大唱《旧金山和约》,无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

田中宏:1972年的日中联合声明中有“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的内容。在《旧金山和约》、“日华和平条约”等日本战后处理的相关国际文件中,都没有关于历史认识的表述。日中联合声明首次包含日本对过去的历史认识问题。此外,日中联合声明第3条规定“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8条的立场”。这样来看,就明白《开罗宣言》是具有多么重要意义的国际文件。这是日本思考如何面对历史以及开拓未来的重要起点。

刘迪:日本学者白井聪在《战后日本的核心——永续战败论》中写道,《波茨坦公告》第8条是思考日本领土问题时必须反复回到的原点。白井说,因为投降,日本完全接受该条款,即失去甲午战争后获得的所有领土。

效力不容置疑

环球时报:日本国内一直有质疑《开罗宣言》法律效力的声音,安倍政权也屡屡在历史问题上激怒邻国,该如何看待该文件的现实意义?

刘迪:日本国际法学界承认《开罗宣言》的国际法地位,几种市面销售的国际条约集均收入《开罗宣言》。但日本外务省一方面表述称:“《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显示的是当时联合国战后处理的基本方针”,一方面主张“这些宣言中没有证据显示当时包括中华民国在内的联合国认为尖阁诸岛包含在《开罗宣言》中所指的‘台湾的附属岛屿当中’”。

浅井基文:从与日本的关系看,《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日本在投降书中也约定要忠实履行《波茨坦公告》的条款。所以,《开罗宣言》的内容具有从法律上约束日本的作用,这是非常明确的。

从日中等领土问题看,《波茨坦公告》第8条继上述内容之后又表明,“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即便从《开罗宣言》条文中无法得出直接结论,日本也要承认:根据《波茨坦公告》,领土问题从法律上讲已经解决。

安倍政权的历史认识是导致日中关系陷入最坏状态的重要原因。虽然《开罗宣言》未明确言及历史认识,但综合看待这四个文件的视点不可或缺。我特别看重要求日本彻底清算军国主义历史认识的《波茨坦公告》第4条。然而,支配战后日本政治的保守势力在人员、组织和思想上继承了战前传统,特别是以复活军事大国为目标的安倍政权仍处于依然故我的历史认识中。而美国正宽恕安倍政权的危险本质并朝着加强日美军事同盟的目标前进。美国正故意与自己主导的包括《开罗宣言》在内的四个文件背道而驰。这一点值得警惕。

12月1日,日本静悄悄

76年前的12月1日,日军下达攻占南京命令,随后发生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70年前的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宣示协同对日作战宗旨,承诺处置日本侵略者的战后安排。但在这个重要日子,日本各界对《开罗宣言》却集体失声,没有纪念活动,主流媒体只字不提,连学术界也未见举行研讨会。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日本社会整体上对《开罗宣言》比较陌生和淡漠。新闻界一直对《开罗宣言》淡化处理,这同不少主流媒体避开日本侵略亚洲的历史问题一致。

对《开罗宣言》的冷落也可以从日本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看出。前日本外务省情报局局长孙崎享曾表示,他的高中教师朋友说,日本所有历史教科书中都没有《波茨坦公告》第8条。据了解,日本众多版本的初高中历史书要么不提及《开罗宣言》,要么仅有一两行记述,更不用说介绍具体内容。大学国际关系史类教科书,很多也不提《开罗宣言》。

在日本,一直还有质疑《开罗宣言》有效性的声音。比如日本某右翼团体的月刊《明日之选择》2012年12月号和2013年1月号曾连续刊登题为“《开罗宣言》的虚实”的文章,主张由于《旧金山和约》的签订,中国方面所谓《开罗宣言》是战后国际秩序基础的地位完全丧失,中国方面重提《开罗宣言》目的是为了遏制日本。但事实是,中国从未承认过片面媾和的《旧金山和约》,而《开罗宣言》是中美英苏四大国都承认的。

2013年4月24日,《朝日新闻》网站公开了一个半官方讨论会上日苏专家交涉南千岛群岛的原始文件,在这些文件中,日本方面表示千岛群岛是日本以正当手段获得的,并非《开罗宣言》所提及的非法掠夺而来,所以南千岛群岛交涉不适用于《开罗宣言》。很显然,日方在对苏交涉时,是以承认《开罗宣言》的国际法效力为基础的。有学者对记者表示,日本学界对待《开罗宣言》是有分歧的。

如果说日本对《开罗宣言》是故意漠视甚至质疑,那么当年促成宣言的英美两国如今“低调”的态度就值得玩味了。伦敦大学欧洲史学者弗雷泽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英美主流媒体很少报道《开罗宣言》,这种态度与目前它们各自结盟的网络有关。英美如果在这样的纪念活动上和中国走近,它们在亚洲的盟国难免会不满。同样的问题出现在英国,如果过分强调与美国在二战时所发挥的作用,欧洲大陆国家也会有意见。但弗雷泽认为,《开罗宣言》的签署对如今的世界局势仍发挥着一定影响,它让世人记住,在世界危机关头,中美总是可以携手的。虽然现在没有世界战争的爆发,但国际局势尤其是经济领域的危机,杀伤力一样大,如何以及为什么要建立长久的共识,参与发表《开罗宣言》的国家已经给出了回答。

《开罗宣言》签署始末

“1943年的《开罗宣言》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外交学院教授苏浩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70年前的11月22日-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近郊举行会晤,讨论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和战后如何处置日本等重大战略问题,会后的12月1日,三国同时发表著名的《开罗宣言》。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战略转折期。在欧洲战场,苏军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的决定性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局势,美英盟军则歼灭北非德意军队,并在西西里岛登陆,迫使意大利投降。在亚洲太平洋战场,美军赢得瓜达尔卡纳尔战役胜利,开始向日军反攻,同年10月中美联手发起缅北滇西反攻战役。在这一形势下,为更好地协同作战,尽早结束战争,中美英三国首脑决定当年11月下旬在开罗会晤。

开罗会议的重点在于蒋介石和罗斯福之间能否就一些问题达成一致。中美首脑就8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若干共识。美国总统特别助理霍普金斯负责起草了《开罗宣言》草案。但在接下来的讨论阶段,英方代表表示,草案中对日本占领的其他地区都提“应予剥夺”,唯独满洲、台湾等写明“归还中华民国”,他建议统一改成“必须由日本放弃”。中方代表反驳说,这样做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将疑惑不解,外国人对于这些地区有各种各样的言论和主张,宣言应明确宣布这些土地归还中国。由于美方代表支持中方,最终英国只作了一些非实质性的文字改动。

由于要征求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意见,《开罗宣言》并未签字。会议一结束,美英首脑赶往伊朗首都德黑兰,同斯大林会晤。11月30日,丘吉尔介绍完《开罗宣言》内容后,斯大林表示,他“完全”赞成“宣言及其全部内容”。12月1日,中美英分别在重庆、华盛顿、伦敦三地同时发表《开罗宣言》。以下为《开罗宣言》全文: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对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三大盟国决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绝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独立。

基于以上各项目的,三大盟国将继续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斗,以获得日本无条件之投降。

开罗会议是二战期间同盟国多次首脑会议中唯一有中国参加的一次,更是近代以来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和平等者角色出现在国际会议上,直接参与二战战略决策和战后秩序安排。对此,外交学院教授苏浩表示,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承认《开罗宣言》对日本领土的安排,日本投降时也接受了《波茨坦公告》,说明《开罗宣言》是战后一切国际秩序的基础架构。苏浩认为,我们纪念《开罗宣言》是因为今天在东亚的很多问题,包括钓鱼岛问题,都是日本侵略战争遗留的问题,而《开罗宣言》明确提出,日本以非法手段取得的领土应该归还原来的国家,这就是说,钓鱼岛的地位问题在这个宣言里已经明确。

1.《开罗宣言全文 《开罗宣言》应是日面对历史起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开罗宣言全文 《开罗宣言》应是日面对历史起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04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