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指南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大盘点 京沪都偏爱本土作者

2007年6月7日,又是高考一年,中国各大领先学科总会如期上头条。除了各种作文题引起的世人关注,还有很多阅读理解的强行解读吸引作者吐槽。2009年,在新闻单位工作的周的文章《沉默的钱钟书》被选为高考阅读理解题。但作者回答后发现,按照标准,15分的题只能得一分。消息一出,网友们就对高考阅读理解进行了猛烈抨击。

高考阅读理解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变化?各地的阅读理解有什么特点?你喜欢用谁的文章做考题?今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

高考阅读理解史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语文试卷的形式不断变化。从简单的注音、整理、文言文阅读、作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模式。

1981年,阅读理解首次进入语文考试。那一年的考题分三个小阅读。第一个小阅读要求大家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补上遗漏的单词空:我在山野走来走去,在田野里巡逻了好几天。目前_ _纷争的美丽秋景真的很刺眼,_ _不堪重负。啊,多么迷人华丽的秋色,多么激动人心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

因为在这里,秋天是生活中容易衰老的象征,_ _ _ _ _是富裕的象征。

第二小阅读要求学生解释短文中的一些词汇含义,如“不屑”、“失落”、“自满”、“跌臂”、“人厚而席宽”等:

二十多年前,一个年轻人因为被人说“不省人事”,气得三天没吃饭。

……

那时候“有意识”和“无意识”是黑白分明的。鄙视权力,尊重我,鄙视休闲。我只觉得可怜那些抱着臭老鼠而沾沾自喜的人。我走在拥挤的座位上,胳膊都没举着,说话的样子就像没人在看一样。我的意思是,“你的布景值多少钱?我有我的人生观!”这就是《觉醒者》的风格。

第三个材料是语法,学生需要回答“你”字的宾语和“他们”字的指称:

因为每一个胚胎都在努力发展壮大,必然会产生生存的挣扎。这种斗争不仅表现为直接的肉体斗争或吞噬,甚至在植物中也表现为对空和阳光的斗争。显然,在这场斗争中,具有一些无关紧要但有利于生存斗争的个体特征的个体是最有希望成熟和繁衍的...那么,他们也将通过积累的继承朝着他们所走的方向得到加强;没有这种特质的个体,更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死亡,逐渐消失。

初读题型乍一看更注重考生的语文基础能力,而不注重整段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因此不存在考查思路和中心思想的题型。当时的考题也挺时尚的。然而,认真做这个题目,不禁让人觉得,今天我们常说,当我们来到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在年轻时似乎更聪明,学的词汇也更多。看到这些试题真的让人怀疑我们的语文能力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但今年的高考试题,其实形成了未来阅读理解的雏形,为日益壮大的“阅读理解家庭”埋下了第一颗种子。

1982年的阅读理解题,在去除了之前的文字解释之后,终于呈现出“80后”和“90后”学生最熟悉的样子。当时作者选择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无法回避的鲁迅文章作为思路理解试题的第一次尝试。那一年,针对鲁迅的《药》,作者问:“简要说明鲁迅小说《药》的情节安排了哪两条线索?”指出这两条线索是如何联系起来的?”显然,这时的阅读理解开始向“理解”的方向走,但更多的是技术理解而不是抽象思维。

但是很快,两年后,阅读理解完全现代化了。1984年的阅读理解是一篇说明文,考生需要围绕说明文回答文章的结构逻辑、主旨和段落理解。从这个问题出发,这种阅读题型统治了语文试卷八年。

1992年,阅读理解再次细化,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选择科技论述,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第二部分侧重于实用文学文本,以简答的形式进行研究。前者注重语文基础能力,强调词汇和逻辑,后者偏爱发散性,强调情感和修辞。

以1993年高考题目为例。当年的调查科是“青菜”。文章内容主要讴歌了绿色蔬菜向天空向地的延伸。毫无疑问,这样一篇看似“充满活力”的文章,自然包含了提问者会鼓励考生学习绿色蔬菜精神的期待。面对这段话,两个经典的分析问题是:

1.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孩子拉狗尾巴草,挂猪笼草,在黄瓜上刻伴侣昵称?

2.开头一句,作者称青菜为“土地的美丽女儿”,结尾一句,改名为“土地的忠诚女儿”。为什么措辞会变?

显然,今天的读者不会不熟悉这两个想法。阅读理解与其说是猜测作者的想法,不如说是猜测作者的想法。考生需要回答的是,“美”开头是从青菜的外在颜色写出来的,“忠”结尾是它的内在品质。如果回答“因为作者写错了”,当然得不到任何分,但这种猜测是否不合理?也许不完全是。

从此这种感情分析段子就强调散文作品的选择,茅盾、冰心等少数著名作家的小众作品往往榜上有名。此外,少数民族作家的一些“优秀作品”也会入选,如2000年东北作家常宝的《长城》,2001年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莫利的《门》。考生之所以选择偏文,是因为考虑到考场上相对平等。但是,不管文章怎么选,莫名其妙的分析题总会被人诟病。

江浙:“看不懂”的难题

随着2000年高考改革,全国各省市都走上了自主命题的道路。在不打破语文试卷原有题型的基础上,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但直到2005年,各地对散文的理解仍局限于传统,2005年以后,分歧很大。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以阅读量著称的《北京卷》和难度全国最好的《江浙卷》。

《浙江高考卷》历来因难度大而备受关注,阅读理解更是学生的一大噩梦。无论是2005年的《越来越接近精神》空,还是2016年的《母亲》,无论是小说还是随笔,都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和深度,让人看不懂。

2005年《越来越接近精神日空》出自李汉荣的散文,讲的是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人走在人群中寻找自己的路,在人群中说话寻找自己的回声,在人群中投资寻找自己的利润,在人群中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孔子独自感叹时间对于大河的不可抗拒:“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在天之外旅行,寻找自由飞翔的道路;佛陀静静地坐在菩提树下,实现人生的普遍智慧……正是这些看似远离人群的人,给人群带来了太丰富的精神礼物。

作者问:如何理解“似乎远离人群的人”这个词的含义?按照标准答案,考生需要回答两个意思:1。这些伟人在行为上远离人群,在思想上超越大众;2.他们带着人群的迷茫和痛苦走出人群,把丰富的精神礼物还给人群,所以他们其实并没有远离人群。显然,如果一个考生回答“好像”,意思是“好像,好像”,他就不会得分。以此为代表的语文阅读题,自始至终都要求学生有“由小见大”的意识。

此外,浙江标题也很国际化,喜欢外国作家的小说,从中可以感受到作家独特的思想。无论是俄罗斯作家米哈伊尔·扎多诺夫的《第九节车厢》中对俄罗斯真正政府的讽刺,还是英国作家大卫·洛克福德的《魔法盒子》中爱自己祖国的体贴的贝格斯夫人,还是高尔基的《海》中坚韧、乐观、悲伤却仍未忘记希望的海。本质上,这些文章都是文学之星空中辉煌的篇章,值得细细品味。非常适合推荐给学生阅读。一旦落入考题,就过时了。

类似浙江,鱼米之乡的江苏,一直以来都是文学作家丰富,人文底蕴深厚,两地文化相似,以至于解决问题的方式数量也颇为相似。《江苏卷》的阅读理解也在深度和角度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在文本的选择上,江苏省与其他省份的独特性和显著的多样性是不同的:小说是主要的主题,散文和传记也包括在内。作家也传遍了中西,从叔本华、伍尔夫到鲁迅、王安忆,可谓锦绣沙龙。

2012年,江苏省考察伍尔夫的作品《笑的价值》。总的来说,伍尔夫是一部中学生因为写作风格而难以理解的作品,但《笑的价值》却属于作者难以读懂的一段。虽然难免会出现“划线句如何表达作者观点”之类的问题,比如“猜测提问者的思路”,但如果能放下应试教育中的“考点”,单独讨论文章,就应该给提问者一个褒奖。

北京和上海:都更喜欢本地作者

同样在频繁尝试改变高考内容的北京,有着传统的阅读理解方式。从2004年开始,北京卷就非常热衷于大家的作品。张海迪的《心灵的篝火》,季羡林的《海棠花》,史铁生的《合欢树》,陈的《白鹿原》都一一出现。但看这个榜单,似乎感觉到了南北文化的巨大差异,北京卷似乎更偏向于本土和北方作家的作品。体裁上,文章也偏向散文,不涉及名著摘抄或人物传记。

最后,我将重点谈谈与北京相对的上海高考语文阅读。虽然骄傲地在国际化潮流中领先,但从独立命题出发,上册“大阅读”题目全部选取了中国作家的作品,其中只有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被调查的外国作家的作品。根据作者地域和风格的分布,南北平分秋色,有、、林等南方作者,也有陈、周涛、、张抗抗等北方作者。其中从2006年的北方作家,到2012年林的《东阳童年骆驼队》,几乎是一年一次的南北轮换。

京派和海派的呼应也很有意思,尤其是以2009年林斤澜的《春声》和《春光乍泄》为代表。林斤澜,温州人,童年在南方度过,本文主要是怀念南方的春光。题组还将其与北方风光对比,问道:“这篇文章和《故都之秋》写的是南北风光,用意不同,请评论。”值得一提的是,那年4月11日,作者林斤澜死于心肺衰竭,选择这个话题可以看出他的火候和深情。

上海的大阅读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难,还有它选择小阅读的诚意。2012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熊老师入选上海高考小阅读试题,给即将入学的学生写论文上了一堂扎实的课。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透露出一点兴趣。就在昨天,一个答完试卷的学生参加了硕士论文的开题答辩。答辩老师评论说:“建议你看看国立大学的熊老师”,要认真对待文献综述。”学生回答:“啊,这是我高考语文考试。“语文试题中的写作总是让人记忆深刻,但一个阅读题却是如此深入人心,显示出它的用意。

事实上,自从高考阅读理解发展以来,在一些教育水平发达的地区,我们经常可以通过选文感受到命题组老师的良苦用心。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经过千挑万选,最后被老师抢救后推给学生的《沧海遗骨》。但就考试方法而言,从最初的基础能力考试到今天,考生似乎猜到了“作者为什么”演变成了实际上推测“老师是怎么想的”,已经偏离了初衷。

1.《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大盘点 京沪都偏爱本土作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大盘点 京沪都偏爱本土作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051065.html

上一篇

牧童卢肇 看见牧童吹笛,无名诗人诗兴大发,成就千古之作

下一篇

2017年高考倒计时最后一天 监考老师们都在做些什么?

消防跳河捞准考证 让考生顺利参加高考

消防跳河捞准考证 让考生顺利参加高考

6月8日,据安徽省公安消防支队合肥支队消息,6月7日高考复试结束后,肥东一男生路过唐洋桥,不知怎么把装着准考证和身份证的文件袋扔到河里,吓得他不知所措。119接到求救电话后,肥东消防局不到五分钟就赶到现场,扑通一声跳进河...

消防员帮捞高考准考证 最终该考生顺利到校参加了考试

消防员帮捞高考准考证 最终该考生顺利到校参加了考试

2008年6月8日。消防队员帮忙拿到了高考准考证,最后考生顺利赶到学校参加考试。消防员帮忙拿准考证,消防员拿警察叔叔。网友: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故意的。据安徽省公安消防支队合肥支队介绍,6月7日高考复试结束后,肥东一男生路过唐...

浙江考生败给草鱼 连原文作者都说自己也不会做!

浙江考生败给草鱼 连原文作者都说自己也不会做!

2009年6月9日,浙江考生感叹“高中三年居然输给了一条草鱼”!什么草鱼这么牛,连原作者都说做不到!美味的阅读原文,让你感受到这种带有奇异光芒的草鱼! 6月7日,日本文科高考结束。不知道其他考生考的怎么样,浙江考生好像考...

高考最帅护考特警走红 考生考后纷纷求合影

  • 高考最帅护考特警走红 考生考后纷纷求合影
  • 高考最帅护考特警走红 考生考后纷纷求合影
  • 高考最帅护考特警走红 考生考后纷纷求合影
2017年高考:农村考生插导管进考场 考场外救护车严正以待

2017年高考:农村考生插导管进考场 考场外救护车严正以待

6月16日,在刚刚结束的高考中,一位来自邳州农村的考生在考前吃了止痛药,体内插了一根导管。考场外,一辆救护车在等着他,但他像身边的其他考生一样,心无旁骛地完成了考试。检查结束后,他立即被推进手术室。这个激烈的剧情终于迎来...

2017高考:高分残疾考生请求带母上学 清华愿意提供免费宿舍

2017高考:高分残疾考生请求带母上学 清华愿意提供免费宿舍

6月28日,6月26日,“大美甘肃”微信官方账号发表文章《一个甘肃高分考生的要求》,讲述了甘肃定西19岁考生魏翔身患重度残疾,以及家人多年来为魏翔求学的艰辛努力。魏翔今年高考648分,已报考清华大学。他希望清华大学能提供一...

残疾考生带母上学 清华:我们不会错过任何一位优秀学子!

残疾考生带母上学 清华:我们不会错过任何一位优秀学子!

魏翔 6月28日,6月26日,“大美甘肃”微信官方账号发表文章《一个甘肃高分考生的要求》,讲述了甘肃定西19岁考生魏翔身患重度残疾,以及家人多年来为魏翔求学的艰辛努力。魏翔今年高考648分,已报考清华大学。他希望清华大学...

残疾考生带母上学 清华回应:校长打电话慰问免费提供宿舍

残疾考生带母上学 清华回应:校长打电话慰问免费提供宿舍

6月28日,前天,“大美甘肃”微信官方账号发表了一篇题为《甘肃某高分考生的要求》的文章,炸了朋友圈。19岁的魏翔是甘肃省定西一中的一名高中毕业生,他在今年的高考中得了648分。然而,由于他患有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囊肿和双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