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迪冰
512号
摘 要:晚清安徽泾县徐绍基所撰的《广种桕树兴利除害条陈》是古代为数不多的乌桕栽植专论。学者言及“徐绍基”其人时,常与江阴徐绍基混淆,现略作考述。徐氏条陈虽然较短,但曾为左宗棠所重,在清末多次刊印,还被《清史稿•艺文志》著录,《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亦存其提要一则。但是,徐氏条陈却为现代学者所忽视,尚未得到系统研究。此条陈在乌桕种植技术的总结、环保特征的揭示方面都有一定贡献。较之《农政全书》之“乌桕”,《种桕杂说》等专论,三者侧重不同,各有得失,可互相参考,综合利用。关键词:徐绍基;乌桕;本土植物;林业文献乌桕在我国种植和利用历史悠久,是一种重要的乡土木本油料植物。然而,与其历史和价值不相容的是,中国古代乌桕的文献很少,有限的文献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和研究。晚清安徽泾县人许著有《广植构树利除害》一文,上书左,提出了种植构树的三点建议,并阐述了构树的效益和对流民的安置措施,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古代为数不多的关于乌桕种植和利用的专著,本文曾被清代文艺志归入农民范畴。然而,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许及其文章《陈一之》并没有系统的介绍和研究。由于这个原因,学术界对许及其《广植构树以利除害》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在讲话中有很多错误和遗漏。因此,笔者试图对其中的错误和疏漏作出一些更正,并简要论述了徐文章的贡献和不足之处。
第一,许是的人
《清史稿》中许嵇绍只出现过一次。《清史稿词典》专门收录了这样一条:“清初学者徐嵇绍(1770-1834)。尹贤,安徽泾县人。年轻的时候听说长辈讲了很多明末的历史事件。著有《任玥翠编·广植柏树以利除害》。[4336]“条目末”[4336]“是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的《清史稿》的页码,对应的内容是:《广种柏木,利大于弊》一卷。许写的。”《清史稿》本身的描述误为“白”,《清史稿词典》并未补正;此外,《清史稿大辞典》除许籍贯外,其他信息均有误。
据笔者阅读,至少有三位清代有史的“许”(籍贯、人物、数字、生活年代不同),分别是钱塘的许、江阴的许、泾县的许。《清史稿词典》中的“许嵇绍”一文,主要是混淆了江阴的许嵇绍和泾县的许嵇绍的资料。本文主要对其进行简要考证。
江阴许,光绪《江阴县志》卷十四《选》表中名许,名殷,嘉庆五年(1800年)名。民国《江阴县志续编》卷十,略提许嵇绍:“许于明朝江阴青山戴,...许嵇绍,嘉庆耿神驹。”《江诗话》载有许的几首诗和许的一篇传记,说:“许,字贤,号,父母苍。.....乾隆二十四年生,道光三年死,享年65岁。他是《钱明斋史超》的作者。李太师写的墓志铭。”其中,李太师就是李兆洛。查李兆洛《养一斋集》卷十一载《选知府徐君墓志铭》,“徐君”为江阴徐嵇绍。这篇墓志铭简要介绍了他的学习经历、生平事迹、社会性格和残存的诗歌。根据墓志铭可以推断,徐生活于乾隆二十四年至道光三年(1759-1823)。
《任玥崔编》是缪昌祺、周顺昌、杨炼、左光斗最后一篇文章及疏稿的集锦。前面有许说:“老的时候,听说大小姐们,夸苗文珍、周仲杰摔车杀牢,周子培戳破陈的冤屈和悲痛。很自然,伟大的父亲就利用了姬川的历史,把它背下来,讲了出来。盖大木是郑雯的孙女,围大木是我熟悉的钟杰的曾孙女。.....许嵇绍在嘉庆十七年八月留学后. "“李静”,即许在签约前所说的江阴县的地名。雍正十二年(1734年),程、邵材主编的《李静志》就是为这个地方写的一部小书。此外,江阴徐还写了《少固先生年谱》,刘亚子曾手抄本:“明年,我将从江城飞博()看到江阴徐主编的《少固先生年谱》的旧本,因为它附在后面。”
相比较而言,许嵇绍生活在泾县时间较晚,史料较少。许著有《广种柏树以利除害》一书,描述了清代历史上的农民范畴。细读这本书,其实就是“广植构树,利民除害”。文章署名陈为“泾县许封五品”,书末题“光绪八年十一月”。左曾在光绪八年(1882年)十月十七日谈及许种植乌桕一事,称许为“君子”:“据泾县绅士许说,中国油烛的价值日益上升,洋人贩卖洋油牟利,沿海一带,营销越来越广,利用人们的日常生活, 请许的文章开篇就以写书为背景:“江海附近的几个省份每年出售数百万美元的外国石油,其成本不详。 “可以全面看到,这篇文章写于光绪八年或更早。许与左(1812-1885)同时生活在泾县,生活在晚清时期。徐的文章陈仲也说:“前者是《种桑篇论》。如果是孟建实施,请各州县提前开垦30亩荒地。据此推测,泾县许可能又写了一本书《桑树种植篇论》。
《清史稿词典》将徐的生卒年称为(1770-1834),与钱塘徐、江阴徐不符,更不可能是泾县徐的生卒年。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清初学》、《殷先》、《小的时候听说长辈讲明末的历史事件》、《我写的《崔边》等资料显然属于江阴徐;《安徽泾县人》、《广种柏木利民除害篇》等资料均属泾县许嵇绍。
二、《奚仲条陈》及其书
“广植构树”又称“广植构树”或“种植构树”。全书篇幅短小,不分卷,杂乱无后记,约1260字。书末是光绪八年十一月出版的,目前看到的最早版本是光绪八年江西出版社的刻本,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山西图书馆。根据辛德庸先生《广种白蜡树》的读书笔记,辛德庸也是手握此版,只有四页。这本书也发表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0月)九月的《农业杂志》第47卷上。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这本书也被收入江南农民总会印制的《农学丛书》,只有三页。一定程度上不能算作现代意义上的书。辛德庸称之为“即使是一本‘小册子’也是不够的。”
虽然《广植楤木利废》一文篇幅不长,但条理清楚。徐列举了三点建议:一是提倡广种楤木,用楤木籽油代替进口油(煤油),总结楤木的适地性、生长习性、经济效益和政府管理;其次,介绍了在荒地种植乌桕的具体技术,包括林地土壤培育、森林保护、乌桕种子来源、种植残茬演替等。略论桑树种植;再次,阐述了开垦荒地,在林隙中种植大麻、瓜果等经济作物,以安置失业人员,稳定社会秩序。第一、二篇是徐文章的核心,第三篇是附加内容。该书内容虽少,但脱离了传统农书,没有引用前人的理论。都是徐自己语言的总结。在分析乌桕效益的同时,也注重乌桕种植技术的总结。
两江总督左对许的文章比较关注。光绪八年十月十七日,他在《加兰养植领事片》中说:“据泾县绅士许说,中国油蜡烛的价值日益上升,外国人贩卖外国石油牟利。在沿海地区,营销越来越受欢迎,利用了人们的日常使用。请种植乌桕为聚源。魏晨乌桕,在东南部到处都有种植,被当地人称为木子,它足以提取灯和蜡烛的油。继承人因为麻、豆、棉、桐、山楂,各种颜色的油广泛生产和销售,利润微薄,所以没有人问。外国人用石油卖中土,当地人知道是从海外来的,管它叫洋油,却不知道是中土产的油。考察其功能,与麻、豆相同。目前我县各地州县普遍建议种植。所有的人都是为了富人的利益。就其而言,是琐碎的,不被说东西的人所享受。但是,使用是对的,健康是对的。”因此,左十分重视徐提出的用乌桕籽油代替煤油的思想。
该书出版于光绪八年十一月,书中明确提到“江西布政司卞(宝全)由两江绝阁的左()执笔出版”由此可见,《广植构树以利除害》的出版与左的关注直接相关。就整篇文章的内容而言,所有的描述都是关于乌桕在安徽省的种植情况。也许徐打算把它交给本省参考和实施。但该版在江西印刷,可见其影响力已超出安徽范围。清朝时两河诸侯统治安徽、江西、江苏三省。由于两江总督左的干预和“一刀切”的政策,此书至少应已在皖、赣、苏三省出版,并广为流传,可见其影响之大。清代农业文献众多,王达考证的明清农书总数多达1388部,其中清代不少于800部。而《清史》中的“农家”只有44个,其中31个是清代的(另外13个是清代的藏书和佚书),可见描写标准严格。徐的文章《陈》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作者几乎是普通人,可以用《清史稿》来记录,从侧面反映了这本书的巨大影响。
但是,除了《清史》,很少有人写过这本书。王玉虎的《中国农学书》包含542种农学书籍,但这本书不包括在内。潘法莲为《中国农学书》做了大量的拾遗工作,选编了近百部安徽历代农书,但也略去了这本书。民国时期,拟续《四库全书》时,曾考虑收录此书。有一篇《广种若虫树以利除害》的摘要,简要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并推测了许的生平经历。但是“细分农家乐班”有67本农书,却没有这样的书。辛德庸《构树品种繁多》读书笔记从思辨的角度论述了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意义和思想局限,并附有《构树品种繁多》的标点文本,为该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总的来说,“广种构树,利大于弊”的文章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重视。
三,条陈的贡献
中国乌桕的种植和利用历史悠久。但在古代,乌桕的种植者很少,相关信息在史籍中也只是零星记载。这种情况直到明末才改变。徐光启批评古籍中乌桕的内容:”...直到元代,人们才开始写《农桑瑶姬》和王镇写《农书》这两本书,这两本书是农民家庭几千年来最好的书,从来没有超过过这两本书,也不能指望现代的民间书籍为此,他在《农政书》中专门辟出“五九”一章,以“胡璇先生的言论”的形式总结了乌桕的用途、提油和嫁接技术。几乎同时写成的《群芳谱》也专门设了一章,对乌桕的性状、采收加工、嫁接、药用等进行了总结,大多与《农政全书》的“五九”章相似。
清代的许多农学著作都有专文,如武奇猛的《教学时间通考》、《植物名实考》、杨公合编的《农学》、蒋志毅的《农学笔记》等。但大部分内容来自《农政全书》、《群芳谱》,偶有补充,但新增内容所占比例较小。仁怀知道陈锡进曾经写过《物种论》。虽然是独立的文章,但多引自《农政全书》。相比之下,《乌桕》、《乌桕杂论》和徐的《广植乌桕以利除害》则是新的经验总结。然而,“圣吉农”中的“乌桕”含量较少。《种子杂记》有从整地到收割、加工、榨油的总结,也增加了树形栽培内容;成就虽高,但作者难考,影响不及徐《广植构树利除害》。因此,作为一部独立的乌桕专著,《广植乌桕利除害》有许多新的经验,本身就是一大贡献。
徐的文章除了形式之外,内容也很独特,首先表现在乌桕的种植技术上。条陈对乌桕的生长习性有一定的了解,并总结出其对土壤要求低、耐水等特点。:“无论种在哪里,都可以适合,无论种在哪里,比如山山水水,荒地荒地荒地,种在哪里。我不怕水,就是水侵两三尺,水退。”“山墙下,可以播种。”徐还揭示了品种与出油率的关系。"...小的更好,大的比小的少两斤。”在育苗的具体过程中,土地整治尤为重要,徐提出:“计划提前开土播种。土地长期荒芜的地方,土壤会变得坚实,草根会发芽。在天气结冰之前,可以把开阔地犁出来,然后松土脉,把草根从土里分出来。天气冷的时候,草会冻死;冻阳了,身体也松了。到了春天,土壤会特别好,种子会播下,生活会很轻松。”徐用冻结法处理土壤,以达到除草和松土的目的。
徐还注重乌桕苗苑的管理,详细总结了苗苑防护围栏的种植方法。“种子如果下到地上,就不会被人和动物羞辱。二月,他们会拿着杨树枝,用大栅栏围着地面。它的树枝有四英尺高,框架被种植成人字形。人字形中间直接种一株,人字形每脚直接种一株做一楼。第二层种植时,人字脚面向前一层,在人字中间,略收。杨志最容易生长,但要密植,为了根深叶茂,鸡犬难行。”经过整地、育苗和管理的过程,乌桕苗苑明显从原来的荒地变成了耕地。乌桕幼苗移植后,可以用于其他目的。徐提出:“柏树苗到处移植后,可以在树篱里多种些花和果实,以扩大它们的效益。”
徐还揭示了乌桕的环保功能。徐主张用洋油代替照明,重点是勘探国内资源,抵御外敌入侵,防止白银外流,但也清楚地揭示了使用洋油的毒性:“这种油的毒性很强,如硫黄焰硝,一旦着火,就会把房子烧了,已经多次受到它的伤害。而且油气会长期中毒。”另一方面,中国使用脂肪照明的历史悠久。唐朝开元时人们使用藏式器皿时,都说“小孩子可以榨油,把灯烧得很亮”。明代,江西人种植桉树,采摘种子制作蜡烛出售。李时珍说:“今天江西人种、摘、煮,取肥倒烛货。”徐是在比较乌桕利用的历史可行性和外国石油的现实危害性的基础上提出这一建议的。此外,他还阐述了乌桕树在保护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即“堤坝的堤坝可以多种植,可以防洪护堤。...种桉树,树根会打结,很结实,很难掉。”
四、《奚仲条陈》的不足之处
徐的“广植构树,利民除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1200多字的篇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本身的价值。有限的话集中在乌桕的种植和利用上,但不能指望全部准备好;而徐的《陈仲》则掺杂了许多与乌桕种植利用无关的内容。该条第三款是开垦荒地,种植麻、瓜、果等经济作物,以达到安置财产性流浪人员,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乌桕的含量完全不提,整篇文章极不协调,有明显的拼凑痕迹。而且这个提议并没有超出古代流民安置的理论模型,收效甚微。第二条建议,在总结乌桕栽培的同时,掺杂了桑树的推广内容,弱化了本文的主题。纵观全书,掺杂着桑、麻、瓜果种植和难民安置,占据了全书的大部分内容,无疑冲淡了全书的主题。
在明清乌桕文献中,相对而言,陈《乌桕论》、《乌桕种杂论》和许《广种乌桕利除害篇》的内容代表性较低。比较三者,可以看出徐的《广种乌桕》
《农业行政全书》中的“乌桕”一文较早系统地论述了乌桕的利用和利用技术。“采种取油,对人民很有利。他的水果总是很好,而且他乐于助人。他赢不了这一场。”具体用途有玄灯、画、画、纸、食、代粮出租;查田,火烧,留在火里;叶子可以用肥皂染,木头可以刻书刻器,补充生计等。徐的文章只讨论了乌桕籽油的光照作用,视野比较狭窄。徐光启也总结道:“没必要种臼,野的人多。如果你接受了孩子,还不如产生孩子,没用;必须收拾博纳艾克。”可见嫁接是乌桕种植的重要技术环节。鉴于此,徐光启总结了多种嫁接方法。不过看徐的文章,并没有提到嫁接的事情。乌桕如果只按其文章所述的技术种植,必然会遇到重大技术问题,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说:“不用种臼,野民多。”不过他也多次提到江浙一带人多,树大或者有两三块石头。.....在临安县,每块田都有十多亩,田边会种上几株砂浆.....两个省的人不仅会吃他们的利润,还会吃那些用满山大道和河边房子的熟田地的人。.....所以,一个是造福后代。我家三五家,有空地就种柳树。余峰门劝他拔杨树苗,他不情愿。“但徐光启强调了乌桕的使用、嫁接和油脂加工,却没有提到具体的种植技术。在这一点上,许取得了突破,但他不够细致,没有对乌桕种植的每一步做详细的总结。相比较而言,没有《乌桕杂记》中对乌桕种植技术的总结那么详细具体。
结束语
从以上可以看出,徐的文章《广植树利,除虫》在清代的影响大于《种杂记》,与《农政全书》的《五九》、《种杂记》相比也有明显的不足。因此,在整理和研究古代乌桕的种植利用技术时,只有综合利用《农政书》的“五九”篇、《乌桕杂论》和徐的《广植乌桕以利除害》,辅以其他典籍中所载的乌桕信息,才能使古代乌桕的种植利用研究得到深化和深化
许《广植构树利除害》一书的主观目的是保护和弘扬封闭的传统生活和生产方式,抵御外界的冲击。但对乌桕种植利用的相关技术进行了客观总结,留下了一些关于乌桕种植的文献。许的杂文虽有得有失,但如果以今天的眼光来全面审视他的思想和内容,未免过于苛刻。发现和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发掘其独特价值,是很有价值的。另一方面,乌桕是中国四种独特的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其油品化学成分多样,可开发20多种产品。乌桕及其相关辅料涉及工业、食品工业、农业、制造业、军工等多个领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更有必要综合利用少数乌桕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和发掘。
生产:童大庆
1.《桕树 徐绍基《广种桕树兴利除害条陈》杂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桕树 徐绍基《广种桕树兴利除害条陈》杂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062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