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指南

理论研究 金融理论研究为什么重要?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中国金融会向什么方向转变?中国金融重组的力量是什么?中国金融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8月1日在“2019广州金融产业形势分析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广州金融发展定位与服务实体经济理论务虚会”上,就中国金融未来走向、中国金融出路、金融理论研究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解读。以下是发言记录。

要点总结

1.回顾过去的40年,为什么中国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当然最重要的是思想的解放和思想的革命...理论研究要走在最前沿,理论研究不走在最前沿,出台的政策难以奏效。我不相信落后的理论研究能提出好的政策建议。

2.在金融方面,广州面临两个城市的挑战,一个是深圳,一个是香港,两个城市的金融市场势力和国际化影响力都比广州强。

3.为什么我一直期待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因为它是中国金融结构变化的基本力量。没有这一基本力量,中国金融就无法完成从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的转型。

4.显然,中国金融进步的力量并不是来自于强大的商业银行,中国金融的未来并不在于这些金融机构,而在于通过科技改造中国传统金融,创造新的金融业态。

5.中国金融的出路在于促进市场去中介化和科技重建。

6.中国的金融开放,目前更多考虑的是外资金融机构的开放,比较独特,但是资本的自由流动还没有完全实现。

7.中美贸易战正在变成科技战和金融战。高科技作为主播起着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的经济增长长期依赖劳动力、人口红利和资源枯竭,这不是锚。经济靠科技引领,但靠华为这样的企业。如果中国在各个领域都有华为这样的企业,人民币的锚就有了,人民币长期信用的基础就牢固了。

8.事物的逻辑是要观察的,学习的基石是逻辑。一定要做逻辑学习,这是最好的学习。这样的知识和理论才会有生命力、说服力和胸中的自信。自信来自逻辑的力量,这是理论研究的价值。

一个国家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有世界一流的大学

吴晓求:我想有很多广州地方大学的老师和教授,这是我答应参加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看来,大学在一个地区和一个地方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严重低估了大学的价值。事实上,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最强大的引擎来自大学,而不是其他。这是我来这个论坛的重要原因。

广东有很多好大学,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等。把这些大学聚集在广州很重要。就像我刚才说的,我来这里主要是支持广州大学的发展,希望广州的大学能产生一批真正的思想家。中国什么都不缺,缺的是思想家,勇于探索,敢作敢为,独立自主的思想家。一个国家发展的最终动力来自理念创新、自由探索和独立精神,这些是大学的基本要素。事实上,如果一所大学的所有学者都具备这些要素,那么这所大学就非常了不起,并将成为社会进步的引擎。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100年的繁荣发展历史可以归结为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美国有很多世界级的大学,没有思想禁区。一旦没有禁区,没有禁闭,就会有无限的创造力,探索未来的力量,会提出很多非常新颖独特的想法。这些新颖、独特、自由的思想将推动科学进步、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这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力量。长经济周期的出现源于科技和科技革命引发的工业革命。没有科技大创新带来的产业变革,经济只能反复循环,难以前进。

我真的很强调独立思考的作用。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发展需要强大的思想支撑。回顾过去的40年,为什么中国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当然最重要的是思想的解放和思想的革命。小平同志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打破了禁锢中国人民多年的思想和精神枷锁。70年代末乃至整个80年代,思想解放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就。深圳的成功首先来自思想解放和观念革命,来自无畏的探索。我觉得广州的这些大学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和精神。世界著名大学,包括中国的著名大学,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思维活跃,环境包容。人文社科知名学者不断思考新问题,研究探索问题的根源,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善于把握未来的趋势。现在来说说财务问题。一进会场就发现这个论坛的标题冗长,不简洁。题目太长太啰嗦。我觉得论坛的名字要简洁明了,让人有很深的烙印,要持续运行。论坛跑两三届就没了,没意义了。但是,保持论坛名称清晰非常重要。建议叫广州金融论坛,华南金融论坛,有点大。广州金融论坛比较合适。既可以谈改革,也可以谈发展。广州金融论坛内涵丰富。

不同时期的论坛可以有不同的主题。大学学者和教授其实都是想一起讨论问题的,可能和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不一样。争议和相互讨论频繁。学者之间的讨论不应该有权威。希望广州金融论坛首先成为学者们碰撞交流思想的平台。学术碰撞有利于促进学科发展和思想进步。当然,我更希望思想的碰撞和进步能够对现实产生重要的影响,让实践部门了解不同的观点,找到一些有用的想法和观点。把这些观点变成政策,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但前提是这个地区的理论研究要走在最前沿,而理论研究不走在最前沿,出台的政策难以奏效。我不相信落后的理论研究能提出好的政策建议。为什么要先强调理论研究?是因为有很多大学教授学者在场,了解事物的真实本质和客观规律。学者的使命是探索真理和未来,但同时也有服务社会和国家的使命。他只是在象牙塔里欣赏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学者。为社会和国家服务。要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的要求。咨询社会不容易。掌握理论线索,把握未来走向,对专家学者来说很重要。参加过很多咨询会议,收到过一些邀请参加政策咨询的邀请函。有些政府和企业普遍拒绝,因为我无法提供政策建议给他们使用。但是,如果我谈金融问题和金融的一些规律,或者评价已经出台的政策是否符合内部规律,我可能是可以的。经常批评金融监管部门出台的一些政策,发现这些政策偏离了金融发展的基本规律。有些政策不是急于讲道理,就是急功近利,而且表现的很生动。有时中央提出的要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但有些监管部门试图在一两天内取得明显成效是不现实的。所以希望广东、广州的大学学者做好理论研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教授,不要太庸俗,不要太功利,不要总想提出新的观点,得到领导的赏识。其实这样的研究并不被赞赏,因为你的研究很肤浅,没有理论研究,也没有国际背景深厚的基础研究。你要咨询领导,就是在误导领导。所以作为大学老师和教授,要有志向,或者专注于重大问题的理论研究,做好理论研究才有信心。其实我不同意大学和大学学者把高级政府社会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如果是的话,这个大学没有前途。就像我刚才说的,中国的崛起需要大量的世界级大学。说实话,我有点怕你把那么多精力放在咨询政治上。特别是对于一些名牌大学来说,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把重点放在重大问题、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上。广州正面临着香港和深圳的挑战。现在,让我们回到广州金融论坛的主题。这个主题有两层含义:一是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框架中的金融定位;第二,讨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第一个是新问题,第二个是老问题。很多人对这个老问题发表了很多看法。对于第一个问题,广州市委、市政府要好好研究。广州金融在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定位?我相信广州市委、市政府是清楚的,我只能对其规划做一个评价。在金融方面,广州面临两个城市的挑战,一个是深圳,一个是香港,两个城市的金融市场势力和国际化影响力都比广州强。当然,广州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经济体,在粤港澳大湾区很有影响力。在我的印象中,广州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现代制造基地,这一点很重要,所以不要忽视现代制造基地的地位。现代制造业是国家钢筋的核心部分。血很重要,而钢筋有时候更重要。虽然现在它的附加值不算太高,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平台。上海进出口贸易博览会虽然对广州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动摇广州作为整个国际贸易最重要平台的地位。这两个特点会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广州会有适合自己特点的金融业和金融机构。

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的金融定位,必须思考中国金融的未来发展和中国金融结构改革的趋势,这需要深入思考。不深入研究,三市在粤港澳大战略中的定位和作用,相互促进的战略协调和布局就无从谈起。中国金融会向什么方向转变?我更多的是思考中国金融的未来。要知道中国金融会向什么方向转变。方向不明,信心不足,政策不明。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现状都比较清晰。

我们还必须理解过去40年改革开放对中国金融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的重要标志是金融业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率。与实体经济相比,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金融开放程度低于实体经济,但金融资产规模增速高于实体经济。1978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210亿元,但今天已超过80万亿元。从210亿到80万亿,这是一个巨大的增长。1978年国家外汇储备1.67亿美元,现在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再看看M2。1978年,M2大约是6700亿元,现在是192万亿元。1978年GDP约3600亿元,现在90万亿元。比较这些数字很有意思。1978年人均GDP约360元人民币,2018年约6.4万元人民币。当然,这期间价格变化很大,即使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依然巨大。

1978年及之后的很多年,中国的金融资产非常单一,但现在非常多元化,中国的金融呈现出结构性变化的趋势。融资工具多元化,金融业态多元化,在今天已经非常丰富了。以前融资工具极其单一,没有市场,没有金融投资者,没有投资的市场选择。当时人均收入很低,解决温饱问题很好。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金融增长速度更快。在更快的增长过程中,结构性变化逐渐出现。快速增长和结构性变化意味着中国金融的巨大进步。这一进步推动了中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GDP从3600亿上升到90万亿,财政贡献巨大。当然,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个原因,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离不开这个。从历史趋势可以看出中国金融为什么变化这么大。这些变化在未来会向什么方向继续变化?是什么内力推动了它的变化?我们必须对这些特殊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国深刻的金融改革的力量首先是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实体经济要求中国金融体系进行市场化和结构性改革。中国金融必须满足社会、实体经济和居民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在人均GDP接近10000美元的国家,特别是14亿人口的大国,这样的经济发展水平,客观上会推动金融市场化改革,因为没有金融改革,人们的金融需求已经无法满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市场化的深入,客观上提出了“去中介化”的要求,传统的金融机构已经不能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要求金融脱媒的力量巨大而根本,有人否定了脱媒的价值和内在走向。金融脱媒的理论解释来源于经济发展、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来源于人们的需求和实体经济的需求。金融是一种供给,必须满足多元化和升级的需要。它必须市场化和结构改革,以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这就是金融脱媒的内在力量。金融脱媒的理论解释也来源于金融抑制。中国金融脱媒的力量与金融抑制密切相关,因为过度的金融抑制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所以市场化金融可以满足多元化的需求。有些人没有看到金融脱媒的巨大变化的力量。金融脱媒的直接结果是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展,这是必然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金融脱媒的结果,是金融结构变化的结果。有一些学者一直怀疑资本市场在中国能否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我总是和他们有不同的看法。只要金融有去中介化的趋势,就会有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是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我们不应该被目前的现象所迷惑。现在只是现在,未来一定是未来。金融经济学家的任务是探索未来,而不仅仅是解读现在。如果只解读当下现实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理论就没有生命力了。我们应该善于把握未来,并专注于分析它如何从现在变化到未来,这是研究人员非常重要的责任。中国金融重组的力量来自科技。为什么我一直期待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因为它是中国金融结构变化的基本力量。没有这一基本力量,中国金融就无法完成从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的转型。没有现代金融体系,中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提出了中国在2035年实现现代化并在2050年建成现代化强国的两步战略。强国就是站在世界前列。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思考如何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化解风险。经济不仅要考虑增长,还要考虑风险分散和有效配置机制。经济增长不能仅靠货币扩张来实现。过度的货币扩张会埋下巨大的风险。短期货币扩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会有问题。如果金融系统里剩下太多的钱,未来会有巨大的贬值风险。因此,要推进金融结构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特别要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科技进步对经济的深刻影响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地将高科技转化为新的产业形态的媒介。这种媒介是市场导向的金融,即现代金融。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能否有效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增长,现代金融的作用尤为重要和不可或缺,因为它可以帮助这种新技术如何成为新产业。这种功能是传统金融无法完成的,因为它没有风险分散的功能,没有战略眼光,也没有相应的机制。传统金融很现实,只看现在不看未来。只有现代金融或者新的金融业态才有这种理想,也有相应的分散风险的机制。

我为什么强调金融创新?特别关注创新后的新金融业态?我想努力让那些关注未来的金融业态成为这个国家的主流金融业态。当然,在新金融行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些前所未有的风险。过去只看到不良资产的风险,不良资产的风险还会继续沉淀。再过十几二十年,只要流动性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大的风险。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流动性风险上。然而,新金融格式的风险主要是一种透明度风险,其风险结构是不同的。如果我们不了解这种风险的特点,试图通过传统手段进行干预,就会很快演变成真正的风险。了解这类风险,就有可能通过使用合适的监管标准来消化风险,因为新的金融行业也有一套适应自身风险特征的风险免疫机制。但一些监管措施并没有看到这种新的金融业态的风险免疫机制,试图用传统的金融理念去观察,因此往往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现代金融在通过科技创新引导经济转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需要培育与科技创新相匹配的金融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种资本和金融业态都很重要。资本市场上有许多结构化产品,试图形成一套结构化的风险分配机制。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这些新的金融格式。这本质上是金融脱媒的结果。2010年之前,市场脱媒对金融改革的影响是存在的,但受到了严重抑制。中国的金融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进程并不顺利,因为受到主流金融业态的压制,所以金融服务在中国很难脱媒。但这时,一种新的力量诞生了,那就是科技的力量。科技对金融有一种重建的力量或重建的价值。科技对金融的重建价值并没有被很多人理解,质疑的声音高于理解的声音。有人理解脱媒为什么会推动市场化转型,但很少有人理解如何通过科技重构金融。业内很多专家将科技与金融结合视为金融异常的一种,认为它制造了新的金融风险,甚至认为它是未来金融危机的重要来源。这个我不是很懂。大约半个月前,在最近一次重要的内部会议上,来自金融界的许多重要人物都来了。他们中的一些人质疑科学技术在中国金融中的进步作用,甚至认为新技术的应用给中国金融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问题。他认为互联网金融是荒谬的。我立刻反驳了这个观点。我说这是我今天听到的最可笑的演讲。我不知道中国金融发展的趋势,技术和金融的结合会给中国金融带来什么样的巨大变化,中国金融进步的力量来自哪里。事实上,中国金融进步的力量显然不是来自于强大的商业银行,中国金融的未来也不是来自于这些金融机构,而是在于通过科技改造中国传统金融,创造新的金融业态。中国金融重建的力量来自于科技,所以今天不习惯用世俗的眼光看待科技和金融,就像资产阶级革命前没落的贵族不喜欢新兴的资产阶级一样。与那些没落的贵族相比,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本质上是一种进步。站在世俗主流的角度看新兴的力量是不可理解的,但它实际上代表了未来。为什么科技可以重构中国金融?是因为科学技术,尤其是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可以重构中国金融,极大地提高中国金融的效率,促进中国金融的升级,因为二者之间的DNA高度重叠,进而改变金融格局。中国金融业的出路在于市场脱媒和技术改造。信用、风险和定价是金融的核心要素。信用是金融的基石,一切金融活动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金融的核心问题是风险。如何识别和评估风险,如何防范风险,如何应对风险,是金融活动的底线。定价机制是金融的枢纽。金融业必须找到一种机制,对风险或资产进行合理定价。在市场化的金融结构中,定价机制涉及交易的公平性。要解决这些问题,传统方法很难。传统的信用评估和信用识别方法具有先验性和主观性,但在理论和逻辑上不科学。

一个人年收入200万,被认为信用好。如果一个家庭有2亿资产,那就算信用好。当一个人成为大官员时,他认为自己有良好的信誉。一个人很出名,他被认为有很好的信誉。这些判断都是先验的。为什么觉得这些人的信用一定好?其实这些人有的信用不好,有逃避债务的影子。为什么中低收入群体的人信用不好?为什么月入8000元的人信用不好?这种先验识别方法是不实用的。传统的信用评估体系和方法具有一些先验的因素。当然,在其方法论上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法。它没有大数据平台,只能用那些传统的方法来判断。当然,统计规律也表明,那些人作为一个群体会有更好的信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一定有好的信用。然而,要解决实际经济活动中的信用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平台和云计算的能力非常重要。可以快速了解企业、个人、家庭的信用能力。信用的核心不是外在条件,而是他的行为能力。行为能力是信用的载体。我们不仅要看他说得好不好,还要观察他做得好不好。做得好是最好的功劳。因此,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后的信息来确定经济主体的信用表现能力是科学、准确、真实的。所以科技改变了信用的外在规律,这就是科技的价值重构。蚂蚁金服贷款约2万亿人民币,每笔贷款的速度都很快。计算申请人的表现能力需要3分钟,1秒左右就到了,这就是所谓的“310”法则。其不良贷款率低于传统银行,不超过1%,大部分在2%左右。这可能还是保守估计。新的支付格式比传统的信用卡强得多。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缺陷都极低。第三方支付和阿里小额贷款拥有良好的数据平台,建立了科学的信用筛选体系,不仅大大提高了金融效率,服务了低端客户,而且不良率也很低。这就是技术的力量。现代金融必须解决风险的定价机制。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价格形成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信息透明和对称是合理价格形成的前提,也是市场有效性的基础。透明对称的信息说明市场是有效的。市场效率的约束条件是信息的对称性。市场有效性来源于信息对称。如果一个市场是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的,那就意味着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对称,这样的市场当然不是有效的市场。信息的透明和对称意味着投资者之间获取信息的机会是一样的,对双方都是对称和公平的。如果没有人拥有获取信息的优先权,市场就会变得有效,定价机制就会公平,市场效率就会高。信息问题解决了,诈骗就解决了。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经常会出现欺诈行为,商家欺骗消费者。一套西装的成本是1000元,他可以卖2万元。其实在信息透明对称的环境下,可能会降到2000元,因为他不能进行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商业欺诈。因此,现代金融解决了对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公平定价问题。资本市场之所以强调信息披露和市场透明度,是为了解决定价的公平性。很明显,科技的力量朝着这个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技术、金融和风险识别。基于科技进步的现代金融比传统金融识别风险的能力强得多,技术也先进得多。如果金融后台技术很先进,有足够的数据库,辅以风险模型的建立,可以提前知道风险的拐点。如果能知道风险或危机的拐点,其实是金融危机理论的一大进步。科学技术的巨大重组力量使金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结构发生了变化,功能大大改善,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扩大。在此之前,传统金融主要为大企业和富人服务,很少为中低收入群体服务,基本不为小微企业服务。虽然现在强调金融必须服务小微企业,但实际上没有大数据平台,传统金融是无法服务这些小微企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渗透和重构,金融的功能得到了完善,服务的覆盖面得到了扩大,金融开始具有包容性。金融包容性是金融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金融深水领域的一个问题。一个国家的金融结构设计和金融体制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是让所有企业和所有居民获得与其风险相匹配的金融服务,而不是客观上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企业获得金融服务。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金融就是歧视性金融。金融服务必须公平。可能你的信用表现能力有点差,但是你可以付出与信用匹配的风险溢价来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金融包容性的核心是“一般”而不是“利益”。“普”是指主流金融的长尾客户可以尽可能获得金融服务,但很难在成本上实现“效益”。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肯定更高,但这个高不是高利贷。中国的金融改革绝不能向高利贷方向发展,高利贷是对社会财富的严重腐蚀,是金融秩序的破坏者。不管打着什么旗号,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打着包容性的旗号,从事着极其肮脏的活动。我们不能容忍这种畸形的金融业蔓延。金融创新不是高利贷。如果是,我们就彻底误入歧途了。中国金融的出路在于促进市场去中介化和科技重建。有人曾严厉批评P2P。事实上,P2P已经污名化了互联网金融。在金融改革中,互联网金融仍然非常重要。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是重构支付系统,构建一个方便、高效、低成本、安全的新支付系统。互联网金融在融资功能上不能替代传统金融,而是传统金融融资功能的延伸。我们有很多所谓的P2P平台,没有大数据支撑,不理解P2P的包容性和准公益性,所以误入歧途。广东东莞有一个团体贷款网络,规模6700亿。我见过创始人,现在被抓了。据说他为这个团贷网买了两架私人飞机,生活极其奢侈。如果你从事P2P,如果你买了一架私人飞机,这个人基本上能抓到,因为这是一个微利行业,一个平台。平台能赚多少钱?他以为P2P拿到的钱都是他的钱,他在做资金池。这个行业养不起这样的人。从事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只是微利,有一定的公益性。服务于商业银行甩的长尾客户和无法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客户。这些客户通过P2P平台获得资金,成本相对较高,而平台利润相对较低。所以他们想发财,搞P2P,坐牢只是时间问题。中国不能和美国货币政策直接挂钩。中国金融改革的第三个影响因素是国际化。国际化对拉动中国金融有重要作用。市场脱媒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基本力量。技术改造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发起人。国际化是中国金融改革的牵引。可以说,国际牵引对于中国的金融改革来说意义重大而复杂。

这里的专家教授都知道,中国金融国际化的步伐比较慢。这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与俄罗斯、韩国和印度不同,它们已经实现了本币自由贸易和资本自由流动,但中国尚未实现。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看似两步走,退一步。在不断的试错中,资本的自由流动并没有完全完成。事实上,虽然人民币在IMF SDR改革中的份额已经达到10.92%,但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比例,无论是在交易、贸易结算、投资还是储备方面,都远远没有达到这个位置。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国际化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大战略问题,即在汇率相对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之间应该做出什么选择?理论上,“不可能的三位一体”是存在的,每个国家在金融国际化改革中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流动和汇率稳定。这三个要素不可能全部实现,只能选择其中两个。如果汇率相对稳定,要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就应该放弃资本的自由流动,或者其他组合。在这个“不可能的三位一体”中,只能选择两个。一个独立的货币政策绝对是一个既定的前提。第一种选择是,与香港不同,香港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美联储昨晚降息0.25个百分点,香港立即下调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与美元直接挂钩。港元汇率基本稳定,资金自由流动。中国(大陆)不能和美国货币政策直接挂钩,但要保持独立性。中国的货币政策不仅要考虑人民币汇率和金融市场变化,还要考虑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统筹考虑国内外综合因素。中国的金融开放,目前更多考虑的是外资金融机构的开放,比较独特,但是资本的自由流动还没有完全实现。正是因为资本账户没有完全开放,所以人民币汇率比较稳定,在6.2-6.9之间[2],属于正常波动范围。如果实现了资本的自由流动,人民币汇率能否保持相对稳定是个大问题。我们目前的开放还没有完全开放。在不完全开放的体制下,有一些开放的渠道,如QFII、RQFII、沪港通、深港通等。这些渠道是资本的自由流动,而不是完全的自由流动。这种流量是有约束的,流量很小,对整个金融体系几乎不会有什么影响。中国金融国际化是未来的现状吗?还是应该在未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让资本自由流动?我们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选择。如果我们处于完全开放的模式,中国这个巨大的内湖将与外面的浩瀚海洋相连,成为浩瀚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太平洋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会遇到一个问题:人民币汇率波动大怎么办?中国要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家,金融开放是必然的,人民币自由贸易也是必然的。人民币应该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成员。仅仅增加SDR的份额是不够的,这是象征性的,没有实际的市场意义。增加人民币市场比重的前提是人民币自由贸易。人民币自由贸易必须完成。只有这样,人民币才能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成员。人民币国际化将对全球金融治理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可以给全球投资者多一种货币选择,多一种人民币计价资产选择,丰富全球金融市场。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全球资源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当然,全面开放后,金融风险会增加,这将对资本稳定和汇率稳定带来巨大挑战。这涉及到人民币的长期信贷。如何在政策层面处理好人民币长期信贷与短期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一个必须要处理的重大问题。让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充满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政策,这是一项重要的国家金融战略。保持经济增长和人民币长期信贷之间的平衡是必要的,M2是否仍应保持8.5%的增长率,人民币发行的锚在哪里。抛锚很重要。曾经是黄金,黄金时代结束了。人民币发行的标准是什么?国际化货币需要信用。你的信用抵押品是什么?你说经济有竞争力,竞争力在哪里?因此,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促进科技进步。这些都归功于思想解放和创新。解放思想可以突破各种限制,使这个国家充满活力和竞争力。我讲了金融开放和提升竞争力的关系。其实我想说,人民币开放后的锚在哪里?人民币的长期信贷是基石。没有这个坚实的基石,问题就大了。不能只是喊口号。人民币的锚在于经济竞争力、社会稳定、法制实力和科技进步。中美贸易战正在变成科技战和金融战。高科技在锚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增长依赖于劳动力、人口红利和资源枯竭。不是主播,而是经济靠科技引领,靠华为这样的企业。如果国内各个领域都有华为这样的企业,人民币的锚就有了,人民币长期信用的基础就扎实了。因此,我们不能总是喊口号。中国的繁荣有一套逻辑,离不开它。除非我们关上门,不与世界交流,做自己的事,那是另一种策略。

Xi总书记表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来越大。改革开放是小平同志确定的基本国策,只有十八大、十九大才会坚持。我们相信未来会比今天更好,对外开放会越来越大。学者要搞清楚真相,才知道我们必须做什么,不做就很难前进。事物的逻辑是要观察的,学习的基石在于逻辑。一定要做逻辑学习,这是最好的学习。这样的知识和理论才会有生命力、说服力和胸中的自信。如果一切都在喊,你不知道背后的逻辑,或者说背后没有逻辑,怎么可能有信心?自信来自逻辑的力量,这是理论研究的价值。今天我就讲大概念,因为你们大部分人都是大学老师或者教授,所以讲这些原则比广州金融该怎么做更有价值。广州市委、市政府比我更懂怎么做好财务。谢谢大家!

注:[1]本次论坛标题为:2019广州金融产业形势分析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广州金融发展定位与服务实体经济理论务虚会。[2]笔者在回顾这段录音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突破了这个整数大关。

1.《理论研究 金融理论研究为什么重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理论研究 金融理论研究为什么重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084410.html

上一篇

演员请就位第二季完整版免费观看 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下一篇

近9成大学生支持学校开恋爱课 大学有没有必要开恋爱必修课

中国太平保险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携手华为成立联合创新中心,打造保险行业标杆

中国太平保险 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携手华为成立联合创新中心,打造保险行业标杆

9月18日,在上海举行的2019华为全连接大会上,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与华为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成立。双方将围绕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合作,结合华为的技术实力和中国太平在保险业的丰富经验,打造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太平金科总经理杨新民、华为中国副总裁周建军出席了落成仪式。   联合创新中心...

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2019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暨第四届大数据与信息资源管理协同创新共同体学术研讨会

  • 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2019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暨第四届大数据与信息资源管理协同创新共同体学术研讨会
  • 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2019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暨第四届大数据与信息资源管理协同创新共同体学术研讨会
  • 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2019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暨第四届大数据与信息资源管理协同创新共同体学术研讨会
中国航天的11次浪漫之吻  到底是什么状况?

中国航天的11次浪漫之吻 到底是什么状况?

这两天关于中国太空飞行的11个浪漫之吻在网上非常火爆,很多网友也非常关注关于中国太空飞行的11个浪漫之吻。为此,边肖也在网上进行了一些搜索,查找相关信息,所以如果有兴趣的网友想了解具体情况,边肖会把自己收集的一些信息分享给...

中国成功发射高分十四号卫星 到底是什么状况?

中国成功发射高分十四号卫星 到底是什么状况?

每天都有不同新闻的热搜,这也是目前大家了解各种热门新闻的一种方式。这两天,中国成功发射高芬14号卫星的受欢迎程度非常高,也引起了网民的关注。所以边肖很自然的上网搜集了一些关于中国成功发射高芬14号卫星的相关新闻。让我们分享...

2020中国已痛失36位院士  到底是什么状况?

2020中国已痛失36位院士 到底是什么状况?

每天都有不同新闻的热搜,这也是目前大家了解各种热门新闻的一种方式。这两天,中国2020年流失了36位院士,引起了网友的关注。于是边肖很自然的上网搜集了一些2020年中国流失36位院士的相关新闻。和大家分享一下2020年中国...

广州一小区住户爬钢筋上下楼  到底是什么状况?

广州一小区住户爬钢筋上下楼 到底是什么状况?

这两天网上关于广州某小区居民爬上爬下钢筋的热度很高,很多网友也很关心广州某小区居民爬上爬下钢筋的事情。近日,广州番禺南浦昌达公司小区9号楼正在安装电梯。但是电梯还没装,楼梯先拆了。居民每天只能爬钢筋进出。居民表示,安装电梯...

国内第四大运营商中国广电成立 今日举行揭牌仪式

  • 国内第四大运营商中国广电成立 今日举行揭牌仪式
  • 国内第四大运营商中国广电成立 今日举行揭牌仪式
  • 国内第四大运营商中国广电成立 今日举行揭牌仪式

xiufu 中国进入“休夫时代”?!

  • xiufu 中国进入“休夫时代”?!
  • xiufu 中国进入“休夫时代”?!
  • xiufu 中国进入“休夫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