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0日消息本站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从今天起,我国博物馆行业迎来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国家文物局今天也同时下发了《关于贯彻执行博物馆条例的实施意见》。

《条例》强调了博物馆的教育目的;要求公平对待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鼓励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强化服务教育、科研、文化建设和大众生活的社会功能。

根据权威统计,我国共有博物馆4165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811家,占总数的19.4%。非国有博物馆,我们也称“民办博物馆”,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这样知名的民办博物馆,在中国一直没有出现。

民办博物馆在我国的处境一直比较尴尬,虽然这次的条例给它正了名,但如何真正走进公众的视野,做到名符其实的和国有博物馆一样“一视同仁”?要想形成中国的博物馆文化,我们还存在哪些困境?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是全国800多家民办博物馆中的一个。馆里有6万多件安徽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徽派古宅方面的藏品,大多都是馆长宣繁秋历经30年,走遍全省和附近山区,征集来的。原本经商的他一直以个人财力维持着这家博物馆的运营。建馆之初已经投下1000万,每年维护费还要50万。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这么大一笔开支,只能用其他产业上赚来的钱,支持博物馆运行。身份尴尬,一直让馆长宣繁秋头疼。

宣繁秋:叫冰火两重天啊。看到别的省的形势,有补助,太好了。所以我们其实非常焦急,租金20年还有13年就到期了,一个博物馆是千秋万代的事情,要永远传承下去。到期了怎么办?土地没有落实,我们建筑怎么办?得不到规划。我们是合情合理不合法的。

《博物馆条例》首次明确承认民办博物馆身份,并规定其享有和国有博物馆同等待遇,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参与到博物馆事业的建设中。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条例》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设立博物馆,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同时《条例》规定,国家在博物馆的设立条件、提供社会服务、规范管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公平对待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馆藏18万多件,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窗口。尤其是蜚声中外的马王堆汉墓文物,不但是20世纪最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更是湖南省博的镇馆之宝。作为国有博物馆,虽然资金来源相对稳定,但是馆长陈建明一直希望,能多开发些像故宫“朝珠耳机”这类的文创产品,增加收入,也能宣传文化。可是,作为非营利组织的博物馆,能不能从事商业经营活动?规定和管理体制上的不明晰,一直困扰着他。

陈建明:博物馆科级以上干部不能兼任博物馆文创部门或公司的负责人,在实践中变得难以操作。

《博物馆条例》明确规定,完善博物馆社会服务,加强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鼓励博物馆做好“文化生意”。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条例》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补充博物馆发展资金,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

北京自然博物馆,是一家以自然科学为主要陈列内容、以学生为主要参观群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可是,学生群体也分儿童、小学生、中学生等不同年龄段,但大多数博物馆的讲解词却只有一套。博物馆的功能到底教育、研究还是欣赏?馆长孟庆金一直很困惑。

孟庆金:早前的博物馆定义是“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教育”处在第二位。

《博物馆条例》明确规定,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鼓励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博物馆应当配备适当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接受能力进行讲解;学校寒暑假期间,具备条件的博物馆应当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陈列展览项目。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由记者的调查采访来看,我国的博物馆文化尤其是民办博物馆正规化的情况不算乐观,但是新的《博物馆条例》已将民办博物馆的非国有身份首次认可,私人博物馆将不再“尴尬”,也让中国版的大都会博物馆成为了可能。更重要的是:新条例将“教育目的”提到了首位,今后孩子们到博物馆里去上课将成为现实,而管理更规范更科学,也会让“雷人博物馆”无处遁形。期待中国的博物馆文化向我们走来。

1.《博物馆条例 《博物馆条例》强调博物馆教育目的 给民办博物馆正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博物馆条例 《博物馆条例》强调博物馆教育目的 给民办博物馆正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09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