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赵本山的《乡村爱情12》和刘老根的《3》刚刚落幕。虽然都是以网剧的形式出现,但并不存在“收视狂潮”这种说法,但点击率和在线话题度证明,这样的农村剧还是有很大的受众群的。
作为中国影视剧的独特类型,农村剧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美丽并不意味着它的场景有多壮观,制作有多精良。这些农村剧的“大制作”虽然不上演,但却是最容易进入观众内心的题材。
近年来,我们看到了一些著名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如《农村爱情》系列、《刘老根》系列、潘长江的《能人冯天贵》、《青玲玲的蓝天》、阎学晶的《当官的女人》和《刘媳妇》。仔细想想,是真的。现在的农村剧几乎都是“东北特色”。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哪些因素导致了农村剧的“东北化”?
春晚小品的助推央视春晚自从赵本山参加春晚以来,多年来他的小品给无数观众带来了欢乐。
1991-1993年春晚期间,也许是因为赵本山最先进入这个阶段,他的作品影响力有限,只在“地方”地区,也就是东北三省受欢迎。1994年,赵本山没有参加春晚。然而,1995年,他和魏凡的高秀敏共同演出了小品《牛叔吊干》,不仅让赵本山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笑星,也让他的小品得到了东北以外观众的认可。
如果说这个小品开启了赵本山“小品王”的喜剧之路,那么这个小品也可以说是春晚小品的“风向标”,指导着春晚小品的创作方向。此后,无论是赵本山还是其他演员的小品,都广泛采用东北语言作为小品的主要表现风格。
随着春晚小品越来越“东北化”,观众对这种类型也有了期待,这种“期待”一度延伸到电视剧领域。电视剧的创作者也敏锐地发现了观众的“喜好”,不断地“投其所好”,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东北特色的影视作品。果然,播出后,收视神话不断被创造出来。当时赵本山主演的电视《刘老根》,虽然只有18集,但并没有影响观众的喜爱。故事紧凑,人物丰满,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达到13.9%。同时,在当年央视播出的写实电视剧中,收视率最高。
后来赵本山创办了本山传媒拍摄农村剧。这种以琐事为主的“小制作”,因为本山大叔的出现,成为了“最接近小品风格的电视剧”。我们看到的《马大帅与农村爱情》系列迅速席卷电视荧屏,证明了观众是爱看这样的电视剧的。
毫无疑问,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成功与春晚小品有着“常剪”的联系。
贴近群众而“走心” 我童年时代的经历让我知道了人与土地的关系,演员与大众的关系,二者鱼水难离。我走的是亲民路线,永远都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回报给他们笑声。这是赵本山在媒体上曾经说过的话。简单来说,赵本山的作品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与他的“亲民路线”密不可分。
电视剧也是如此。当我们看了太多后宫争斗,太多江湖恩怨,太多“小三小四”的爱情纠葛,观众更愿意看到“与民为伴”的“游心戏”。
那一年,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政策引导下,产生了一大批表现农村新特点的优秀电视剧。除了刚才提到的刘老根,还有《好爸爸好妈妈》《希望的田野》《圣水湖》《青岭蓝天》等。,都在央视播出过,深受观众喜爱。
这样的电视剧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主要是因为它通俗易懂,贴近观众,让观众觉得没有距离感。甚至在看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和身边的人攀比,好像和剧中人物对应的人都能在身边找到。
这批优秀的农村剧在得到观众的强烈反响后,似乎为农村剧树立了一个“标杆”,人们不自觉地认为“农村剧应该是这样的”。所以在之后的屏幕上,“每一部农村剧都吹东北风”几乎可以理解。毕竟观众的观看习惯很难随意改变。既然有市场,为什么不投给观众呢?
东北地区房屋特点和生活方式东北民居的特点:
电视剧《乡村爱情》2006年开播至今已经14年,14年拍了12部电影。剧中的象牙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但象牙山建筑的整体风格并没有改变。
东北典型的农村住宅,面朝南,主要是三个独立的房间。这种房子最大的优点是方便采光取暖。同时这种房子风格宽敞明亮,对于影视剧拍摄也非常有利,灯光布置是拍摄时对景物有利的因素之一。
相反,南方农村在经济上呈现两极分化,在建筑上可以直观感受到。富裕农村每家每户的小洋楼,在观众印象中似乎和农村不一样;但在贫困地区,尤其是云贵川,光解决“遮风挡雨”的基本功能是不够的,拍电视剧更是难上加难。
东北生活方式:
东北的农村生活方式除了盖房子,也为农村剧拍摄提供了便利条件。东北大部分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平原为主。肥沃的“黑土地”是许多农民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村剧是为了表现农民朋友的风格,这无疑符合农村剧创作的初衷和目的。
东北话的语言特点东北话虽然也是方言,但是是接近普通话的方言。一个说东北话的演员出现在屏幕上,不用担心观众听不懂。几乎大多数人都能理解。但是南方的方言差别很大,不仅邻省说话不一样,同一个县还有几种不同的方言。即使南方人说普通话,不经过专门训练,发音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除了东北话更接近普通话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必须提到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东北话幽默。当东北方言成为农村戏剧中的“官话”时,无疑增加了艺术的知名度,充分发挥了东北人的生活条件和语言特色。
东北人的说话方式更直白有趣,这是农村剧需求高的一个特点,让农村剧更轻喜剧。
人们一生中经常看电视的原因首先是在于它提供消遣的能力,其次才是它提供的知识性内容。这是美国传播学者总结的看电视的目的,这个观点也适用于今天的中国电视市场。
不知道观众有没有发现,2000年以前,很多农村电视剧以苦情剧为主,为观众赚的眼泪够多了。当时的观众似乎很喜欢这类题材的影视作品,经常把女主角写得拼命惨,“不求最差,但求更差”。看来如果观众看了这种电视剧,那就是这部电视剧的失败。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压力日益增加。观众看电视剧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缓解压力和无聊”为目的,让他们在工作之余通过电视剧来放松和缓解压力。毫无疑问,过去的苦电视剧已经不适合今天的观众审美了,“轻喜剧”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在今天的荧屏上,无论是家庭伦理剧还是乡村剧,都在向“轻喜剧”的方向靠拢。
东北人的语言特色既能丰富人物,又能逗乐观众,这也是大多数农村剧选择东北作为背景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论东北农村剧之所以总是以东北为背景,是由东北独特的生活习惯、语言习惯、生活特点决定的。但是,目前东北农村剧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观众在同质化的戏剧中已经理解了这类戏剧的模式和套路,也逐渐感到厌倦。如何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何吸引南方观众,如何防止农村剧进入90年代“惨农村剧”的刻板印象,是创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1.《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 农村剧大多以东北为背景,鲜少看到“南方农村剧”,这是为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 农村剧大多以东北为背景,鲜少看到“南方农村剧”,这是为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107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