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的第73届雨果奖23日在美国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最佳长篇故事奖,这也是亚洲人第一次荣获世界科幻文学的最高奖。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刘慈欣坦言自己以平常心看待获奖,但对于中国社会而言,不应忽视这一重要的文化命题。

中国科幻百年走过一个轮回

环球时报:《三体》获得雨果奖弥补了亚洲科幻文学的空白。这么重要的颁奖典礼,您为什么没有出席?

刘慈欣:我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对获奖什么的能够看得开。当然,这次雨果奖我是很想去的,只是太忙,女儿又快开学了,就没去成。后来得知我获的最佳长篇小说奖,是唯一一个由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宣读的奖项,心里更是有些后悔,因为这对我们科幻人来说是十分激动人心的事。好在明后年还有机会,因为《三体》的后两部还会参评雨果奖。

环球时报:得到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是否在您的预期中?

刘慈欣:中国科幻文学起始于清朝末年,这么多年来一直在仰视西方作品。从第一部西方科幻输入中国,到世界最高科幻文学奖承认我们,这个轮回走了100年。说实话,《三体》的今天让我难以相信。当然,这属于科幻人的感慨,我并不指望整个社会能同等看待此事。8月23日那天,除了《三体》获奖,还有苏炳添闯进世锦赛的百米决赛,这两项荣誉都是亚洲人第一次得到。但国内媒体的报道,尤其是传统主流媒体,显然集中于后者。这不得不让我感到很失落。

在我看来,科幻文学是一个国家国力的“晴雨表”,它在英美的兴盛与这两个国家的崛起同步进行。以前中国对西方输出的多是怀旧的文学、向后看的文学,甚至是描写中国的落后。而科幻是看向未来的文学,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三体》意味着中国新一代人生活方式的转变。正因如此,这样一个文化命题更不应当被忽视。

环球时报:《三体》第二部8月11日开始在美国销售,目前市场反应怎么样?

刘慈欣:昨天我看了一下美国亚马逊上的排名,当天的销量在所有图书类别中排在一两千名的位置。一般排进千名之内算是畅销书吧。但在中国亚马逊上很厉害,得奖结果出来后的一小时之内,销量升到首位。

美国人有一种文化骄傲,向来对翻译作品不感冒。他们是世界科幻文学的中心,对科幻小说的“排外”尤其强烈。在人家地盘上卖科幻,好比美国人来中国卖武侠小说。据我了解,一般的中国文学小说在美国的销量也就几百本。莫言的作品差不多3万本。《三体》第一部去年底在美国开售,现在卖出3万多本。而美国出版商在引进《三体》时,预测3部一共能卖两万本。所以现在的情况我觉得已经不错。

科幻也应拥有宏大叙事

环球时报:一些中国科幻迷表示,明年要组织起来到世界科幻协会的网站上为《三体》投票。对此您怎么看?

刘慈欣:这是毁掉《三体》最好的办法。不光把这部科幻作品毁掉,把中国科幻迷的名声也会毁掉。中国的确人多势众,当年姚明进入全明星阵容就有中国网民自发拉票的成分。而雨果奖的整个投票容量也就是5000多张,这就决定了刷票对这个奖的杀伤力更大。组织2000多人、每人14美元的投票成本不是难事,但我坚决反对这种不正当做法。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发生,我会效仿今年因为反对“疯狂小狗”为自己拉票而退出评奖的美国作家马科·克鲁斯。

环球时报:很多书迷认为,即便《三体》今年没有得到“小狗组织”的投票支持,也同样配得上雨果奖。您是否认同这种说法?

刘慈欣:配得上是一回事,能不能得奖是另一回事。在马科·克鲁斯退出评奖后,很大一部分选票转向了《三体》。这个情况不是我愿意看到的,但确实得承认这个事实。当然,如果没有这部分人支持,《三体》最终也有可能会以几十票、甚至几票的微弱优势胜出。

《三体》获奖后,一些评论把“小狗”这样的右翼作家组织推崇《三体》当作批评这部作品的把柄,这让我很无奈。应该说,“小狗门”事件对雨果奖的公信力产生很大损害。我在这一届获奖,既值得高兴,也有点“不幸”。实际上,真正的科幻文学有着很浓的政治色彩,而美国科幻界更是错综复杂,牵扯到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并不像中国人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安全文学”。相对来说,星云奖是专家委员会来投票,会因此简单一些。

《三体》第二部由一位美国译者执笔翻译。第三部和第一部是刘宇昆来译著。中国读者大多觉得后两部比第一部好,但拿到美国人那里,未必是他们的兴奋点,所以我不好说明年的雨果奖将怎样,我会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

环球时报:文学和政治捆绑在一起,不仅反映在雨果奖身上,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在内的国际大奖都有这种情况。这是否是文学的一种宿命?

刘慈欣:我不反感文学和政治挂钩。实际上,即便是科幻文学也是基于现实的想象。那种风花雪月、完全私人化的文学不足取。文学理应拥有宏大的叙事,而反映大时代就很难回避政治。这就需要作家妥善地去把握创作。

环球时报:一部外文小说打入英语体系市场非常不易。您如何评价刘宇昆的翻译?

刘慈欣:虽然说雨果奖的奖杯上刻的是我一个人的名字,但实际上这个奖是我和刘宇昆共同获得的,功劳有他的一半。作为优秀的作家,刘宇昆对东西方文化同时具备很深的造诣。他的出现不仅对我意义重要,对整个中国科幻文学都是幸运的事情。《三体》之外,他还将其他很多中国作品译介到美国。一个日本作家跟我说过,日本的科幻文学在质量上远超中国,但在美国的影响力却不及我们,原因就是没有刘宇昆这样的“桥梁”。

特效和人文精神缺一不可

环球时报:小说获奖后,很多网民开始关注《三体》电影能否拍出小说的精髓。在您看来,衡量科幻电影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刘慈欣:对于科幻电影来说,特效元素和人文精神的体现两者缺一不可,但实现起来很困难。事实上,好莱坞成功的科幻电影都是改编自短篇小说,出自长篇小说的改编几乎没有一部成功。从《沙丘》到《安德的游戏》,都是很惨的例子。在中国科幻电影刚要起步的当下,要求第一部作品就能与好莱坞的《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比肩,这种要求未免太高,谁能做得到?我觉得还是那句话吧,用平常心去看待它。

环球时报:电影《三体》的男女主角冯绍峰和张静初是否与您的要求契合?

刘慈欣:我对明星不太熟悉,契合度这种事应该是制片人来考虑的。但有件事很有意思,我前两天翻看日记,发现我动笔写《三体》第一部的那天,晚上写不下去的时候我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叫《孔雀》,女主角正是张静初。我没见过张静初本人,但感觉这种巧合十分奇妙。

在我看来,演员演得好不好,关键还是看导演。前几天我在看《权力的游戏》第五季的时候,就在努力找里面有没有不称职的演员,结论是一个都没有。这其实还是导演的功力了得。

环球时报:复旦大学教授严锋说,“张艺谋又土又前卫,又中国又世界”,和您的作品很契合。“如果让他来拍《三体》,各方都会成为赢家”。您怎么看?

刘慈欣:我同意他的话,也很希望张艺谋来拍这个电影,但可惜他还没有这个意愿。张艺谋的确是“既中国又世界”的导演,虽然曾经在商业化中迷失过一段,但我认为他潜力无限。

1.《三体作者 专访《三体》作家刘慈欣:中国文学不应只向后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三体作者 专访《三体》作家刘慈欣:中国文学不应只向后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1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