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愿大家珍惜这个得来不易的日子,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生活!”

名片

林大章,1923年在马来西亚出生,祖籍福建永春县,在新加坡长大。17岁时响应陈嘉庚号召,归国从军抗日,参加了大湖战役。退伍后成为一名教师,解放后从福州来厦门,在当时的双十中学、卫校教书,直到退休后留在厦门。

本报记者程午鹏

见习记者黄小芳

他原本在国外过着富足的生活,在陈嘉庚的号召下,他毅然归国从军抗日。只经过一年新兵训练,就参与了有名的大湖战役,面对日军迫击炮三连射,险些战死沙场。

功勋老兵林大章今年92岁,他向记者讲述了75年前他所参加的大湖战役。

17岁从军

才训练一年就上战场

1940年,林大章在新加坡过着富足的生活,他的父亲早期下南洋打拼,已有了自家的橡胶园。不过,日本侵略者入侵祖国,在陈嘉庚的号召下,林大章毅然归国从军。

林大章在南平接受新兵训练,几个月后,他申请到邵武的装备团训练,装备团里每人都可配枪训练。第一次拿到枪,林大章很激动,“还记得是德国产的步枪。”每天天刚亮就训练,从基础军事训练到越野、带枪训练。从训练处到装备团,林大章接受了一年的军事训练。

1941年4月21日,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在连江、闽江口、长乐等地登陆,福州沦陷。第13补充兵训练处处长李良荣请战,率领1500人的装备团前往闽侯县大湖乡大湖村阻击日军。

躲过日军飞机扫射

险被第三发炮弹炸中

林大章所在装备团从邵武出发,步行赶到南平,坐船沿闽江而下,到福州白沙渡口登陆,又沿着公路步行到古田,部队在江洋设立了指挥部。

装备团很快遭遇了日军。林大章说,当时有一个叫祭洋顶的山,约800米高,日军要向古田进攻,一定会经过这里,装备团决定阻击。

林大章说,他所在的连在天蒙蒙亮时就出发,在山头等候日军。他在这里第一次看到日军,戴着钢盔,有步枪、机关枪。他们依靠地理优势,向日军开火、扔手榴弹,日军一直无法打上山。

日军召来闽江口的6架飞机,向山上林大章所在的阵地扫射。林大章和战友躲着不动,日军飞机在天空停留不久,就不得不回去加油。飞机刚走,日军又开始用迫击炮向山上射击。

第一发炮弹比较远,但第二发炮弹发出“咻”的声响,朝着林大章飞来,他闻声立即卧倒,炮弹在身旁爆炸,弹片、泥土从身上“唰”过去。他摸了摸身体没受伤,紧接着听到第三枚炮弹的声响,他脚在地上踢了一下,顺势从山上滚了下去。刚离开没多久,第三发炮弹在他刚刚卧倒的地方爆炸。

林大章滚下山,连枪都没来得及带走,“战士没有枪,很别扭。”他说,他等到太阳快要落山,双方战况渐渐平静,才爬回了山上,看到三个弹坑,自己的枪只剩下枪托在草丛里,其他零件都炸得不知所踪。如果第二发炮弹爆炸后没有及时躲避,很可能他的下场和这把枪一样。

歼敌600多人

闽抗日最成功一役

天黑了,林大章一时找不到大部队,与山上散落的兄弟在草丛里过夜,第二天通过当地农民找到了大部队。战斗还在继续,第三天早晨,林大章看到信号弹升起,装备团对日军发起总攻,所有火力向日军阵地倾泻。

“日本鬼子吃了大亏,留下几百具尸体逃跑了!”林大章说,他们也损失了不少兄弟。根据史料记载,林大章参加的大湖战役歼敌600多人,是日寇入侵福建以来极为惨重的一次失败。

林大章记得去清点日军尸体时,看到日军的装备很精良,钢盔很重,他们都戴不习惯。日军战士身上带有“慰问袋”,布袋印制着送慰问的日本地址和人名,袋子里装着鱼片、压缩饼干等食物,而他们则只有炒米,于是直接把“慰问袋”里的食物拆开来吃。

林大章跟着装备团,看到了福州被收复。为了纪念这次闽海抗战史上著名战役牺牲的将士,1942年,福建省政府在大湖浮岛山顶建造了大湖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1.《迫击炮弹 两发迫击炮弹在他身边炸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迫击炮弹 两发迫击炮弹在他身边炸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1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