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SHANG SIAN

浙江省的人类历史从长兴县泗安镇写起,

泗安境域发现的七里亭古人类遗址

距今100万年,

是浙江省目前发现最早有人类史迹的地方。

泗安建城的历史悠久,秦朝时秦始皇在全国设三十六郡,其中的鄣郡郡治位于泗安城头村;

从汉朝直到六朝,泗安区域大部属故鄣县,东境少部区域在东汉以后属故鄣县分出的原乡县;

隋代撤故鄣县,炀帝大业七年(611)设鹰扬府并筑四安土城,建镇至今已达1400余年。

唐朝初的武德七年(624),泗安镇地域并入其时的长城县,从此成为长兴县的组成部分。

泗安地区在1860—1864年间因太平天国战争,惨遭毁灭性打击,原住民或死于屠戮或亡于瘟疫或逃往它地,十存其一;

清末民初,皖南徽商和宁绍地区手工艺人,以及河南信阳、浙江平阳、大别山区的鄂皖县市、安徽安庆、苏北船民为主的客民先后移居泗安镇,解放后又有新安江移民来此,使之成为典型的移民地区。

目前方言以河南官话为主,辅之以本土的吴方言(集中于镇区)、闽南语、苏北话、安庆话和建德话。

解放后的1950年,长兴全县行政区划设置雉城和泗安两个建制镇和52个乡,现泗安区域辖有泗安建制镇和民治(二界岭)、长潮、仙山、管安、管埭五个乡和澄心乡的部分,后历经多次区划变更,分作县直属泗安镇和管埭公社(又分设泗安乡、管埭乡)、仙山公社(乡)、长潮公社(乡)、二界岭公社(乡)。

经三次乡镇撤并,2015年5月组建成新的泗安镇。

今辖泗安集镇柴湾街居委会和31个行政村,居民近7万人,是著名的“中国花木之乡”,传统民间艺术有“泗安早船”和舞龙等,具有鲜明的移民地区特征。

原泗安镇的这些村名、地名

你究竟了解多少

是不是作为一个地道的泗安人

很多你也没听过?

今天就跟随小编

一起走进原泗安镇

看看这些名字如何由来

(一)双联村:

实为泗安集镇的组成部分。

1950年代合作化时成立世联、长联两个大队,长联村是杂居下泗安集镇西南部的农民,世联村则系居住中泗安街的农民。

2002年两村合并,命名为“双联村”。

今双联村辖藕塘弄、榆树弄、小学弄、西门头弄、中泗街、中湾、方家墩,计7个自然村。

小学弄自然村:

因原泗安镇小而得名,泗安镇小于民国十六年(1927)由唐丁和创办,是长兴最早设立的新式学堂之一。

其前身是由本地宁波绍兴一带移民在清代所建的宁绍会馆。

(原泗小旧校舍)

西门头弄自然村:

隋代鹰扬府所围土城有四门,西门叫作“吉安门”(并非长兴地名网上介绍的“广安门”),西门外是中泗安街。

吉安门靠近四安古城南护城河附近,还留有新安(古徽州之名)会馆遗址。新安会馆是古时在徽商集聚地设置的同乡会馆,由此可见泗安镇旧时徽商之多,印证出泗安镇的商业发达。

中泗街自然村:

古称盐场街,是古四安镇的组成部分。

南宋时,湖州六大古镇(归安埭溪、乌程乌墩、安吉梅溪、德清新市、长兴和平与泗安镇),泗安镇的商税仅次于乌墩镇(今桐乡乌镇),其中重要的税源就是盐税。

中泗安街南侧是东晋太傅谢安任职湖州时于公元472年所修的官塘(当地相传是祠山菩萨于汉代所开挖),沿街旧时分布有东皇殿和祠山宫,曾经热闹非凡,但经历抗战烽烟后迅速衰落。

藕塘弄自然村:

弄堂旧有长满莲藕的大水塘,故得名。

榆树弄自然村:

以旧有大片榆树而命名,泗安本地人唤之“牛屎弄”,恰同小桥头的“狗屎弄”对应。

(二)凤凰村:

因古有凤凰庙而得名,相传唐代天宝年间,灵鸟飞集于此,百姓建庙纪念。

凤凰村曾辖三真观、新河岸、梅场、太平塘、东升寺、小菜园、鸭鱼桥、小官山等自然村。

现因泗安镇区扩大,凤凰村逐渐并入,已经成为集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真观自然村:

因元代至正四年(1344)建有道观而得名。

鸭鱼桥自然村:

旧有“鸭鱼塘桥”(又名鸭儿塘桥)跨泗安溪,发源于二界岭的支流青东涧由此汇入泗安塘。

太平塘自然村:

位于泗安镇东的沟水弄尽头,以一大池塘“太平塘”而得名。

新河岸自然村:

与泗安镇柴湾街近邻,因位于清代新开挖的泗安塘北岸而命名。

泗安塘是长兴境内古时最重要的航道,而新河岸是泗安集镇的码头集聚地,解放以后长兴县二航公司和搬运站位于此处,泗安镇也由此吸引了许多苏淮船民定居。

清末民初,泗安四大商绅之一的严氏家族居此,其中的严亮采在光绪元年(1875)的浙江乡试中高中亚魁 (举人考试的第二名)。

小菜园自然村:

旧名安心村,因解放后以主种蔬菜提供泗安镇居民而更名。

东升寺自然村:

旧时在泗安镇东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寺庙,叫东升寺,村因寺庙而得名,解放后改建成粮库。

小官山自然村:

坐落于镇北的小山之上,亦俗呼“小山”。旧属集镇居民的重要坟葬区之一,故得名“棺山”。

(三)三里亭村:

2002年,原属泗安镇的三里亭村和原属长潮乡的九龙村合并,仍以三里亭命名。

三里亭因南距泗安镇三华里旧有歇脚凉亭而得名,九龙村因位于丘陵地带的九龙岗而得名。

今辖19个自然村:下安东、上安东、黄泥岗、洋岗尾、东阳岗、西阳岗、下其、潘家山、棉花、西厂、上其、富塘、九龙岗、五里亭、钱家冲、桃园、营房、红星。村民现以平阳籍移民后裔为多,以种植苗木业为主。

营房自然村:

旧分东、西营房两村,村名由军队所驻扎的营房衍生而来。

1924年江浙战争(又称齐卢战争)时,泗安是两派军阀混战的主战场,隶属皖系军阀的浙军都督卢永祥战前曾建百间部队营房扎兵于此。浙皖战争最终以卢永祥的失败告终,战后泗安频繁遭到匪患。

五里亭自然村:

旧有沿路歇脚凉亭距集镇五华里,故名五里亭,村以亭名。

九龙岗自然村:

该村座落在山岗上,地势开阔,九座小土岗居高南望凤凰村,故雅称“九龙岗”。

民间流传刘伯温到此,听闻此地龙凤呈祥,在此大破风水,类似刘伯温在泗安破风水的故事还有很多,大多数是附会之说,只可戏说不可当真。

(四)白莲村:

古时村中多水塘,塘中多种莲藕,白莲盛开大而香,传说在唐代是土贡。

今辖12个自然村:台塘、西山、西山新村、五里亭、下白莲、干塘、东白莲、西白莲、二里半、金家村、薛家塘、后庄。

该村以移民为主,有来自平阳、河南、安庆的移民,原先以种植番薯为主业,后来村民率先在泗安地区发展苗木行业致富,继而带动泗安地区整体农业以苗木产业为主导产业。

现在该村区域又成为泗安经济开发区的龙头。

七里亭自然村:

古代步行至此七里,修亭于此便于休息,故名。

近年发现七里亭旧石器遗址,距今100万年,系浙江目前发现的最早人类历史遗迹,列入省级文保单位。

二里半自然村:

距离泗安二里半的小村落,现发展成为镇开发区。

干塘自然村:

位处丘陵地带,农田全靠几口池塘灌溉,但遇上干旱季节经常断水,故称干塘。

1950年代杭州知青下放此地办农场,后移交地方建成长岗岭牧场,1980年代因饲养奶牛曾经名扬一时。

台塘自然村:

因村周边湖潭河荡较多,清代时叫潭荡村,传说村中豪绅施家“灶千余、丁五百”,是一个五千余人的大村,咸丰兵灾时,施家与太平军李秀成部激战三月余,村庄被毁灭,部分施姓人家迁到煤山、槐坎一带,时间久远,此种说法现难证实。

但据《泗安孙氏宗谱》记载,台塘村与管埭南岗晓庄村(清代名“篠庄”)的施氏为同宗,施姓为泗安本地明清之际的旧族确凿无疑。

现在村中居民大多已为河南移民。村中原有一座清代石桥——安宁桥,原系从泗安到长兴古道上的一座古桥,可惜于2012年倾圯。

东白莲自然村:

所谓唐代土贡“白莲”即出于此村,后又发展出西白莲、下白莲村。

薛家塘自然村:

因旧村主姓薛,村中有口大池塘,因而得名。

后庄自然村:

相传当地吴氏庄园旧时十分有名,后发展成村,得名后庄。

该村是明清时期吴氏旧族的聚居地,因遭到清代太平军的冲击,吴家彻底凋零,现村中没有一户姓吴的,但村中随处可见的遗迹仍能显示曾经的繁荣过往。

(五)皂山村:

在泗安集镇东部,位处泗安塘北侧,以村内小山丘得名。

今辖11个自然村:关梢头、上红庙、湖墩、湖埂、?角、皂山、杨树湾、枣树湾、木墙门、林波一、空山。

上红庙自然村:

以村旧有上红庙而名,村民以本地籍的韩姓为多。附近还有韩村?证明旧时曾有韩村的存在。

角自然村:

南临泗安塘,以位处韩村??角得名,村民以土著许姓为主,跨泗安塘有许塘桥,连接管埭塔上的许家塘村。

(六)五里渡村:

2002年,原五里渡、塘湾、大庄三村合并,辖区以距泗安镇五华里的老渡口五里渡命名。

旧五里渡村和塘湾村向属泗安,其中的塘湾村还是泗安集镇的组成部分,而大庄村部分区域解放初属安吉县张义乡三段村,1956年撤区并乡时因与长兴县互换土地而入长兴县管安乡一村。

今辖独庄、大庄庙、新安塘、罗村头、下潘,?角、上潘滩、渡口、五星、西?门、东?门、塘湾、龙须坝,计13个自然村。

大庄庙自然村:

以村旧有大庙出名,村以庙名。

上潘滩自然村:

旧时村民姓潘,地处泗安塘南岸河滩,相对下潘位于河流上游,故名。上潘和下潘都保存有清代?门,为省级文保单位。

下潘自然村:

原名潘坦,相对上潘而得名,至今村中仍有原籍本地的潘姓居民。

渡口自然村:

以位处泗安塘的五里渡老渡口而得名,此渡口一直沿用到上世纪90年代才完成使命。

塘湾自然村:

紧邻泗安集镇,清代旧名“塘湾里”,以地处新旧两条泗安塘汇合的河湾处而命名。

塘湾村旧有多处码头,船行此处需要拉纤,当地部分村民曾经从事纤夫行业,此村还有较多的苏北船民后代定居。

龙须坝自然村:

旧时东西向的旧泗安溪(后改名顺兴河)穿村而过,溪上筑有拦水堤坝,叫作龙溪坝,村以大坝而得名。

此村实为泗安集镇的一部分,在桥西中街商业街南侧,原长兴县第二人民医院设于此地。

(七)赵村村:

2002年,原赵村、汪家山两村合并的新行政村。

属黄土丘陵地貌,今辖南华山、汪家山、殿山冲、三里冲、罐子窑、吴家塘、泉水冲、七里棚、赵村庙、三家村、赵村,计11个自然村。

赵村庙自然村:

村中原有供奉赵公明的庙宇,村以庙名。

赵村自然村:

位于山冲之中,许姓聚居的村庄,清代旧名“赵冲”。古名疑为“豸坞”,八都岕许家村的许姓就是从豸坞迁出的。

村中山溪上有一座名字响亮的“九里环龙桥”,实为一小巧的单孔石拱桥,明明架块石板就足以跨过小溪却选择工艺复杂的石拱,颇令人思量。

南华山自然村:

以旧处南华山下而得名。

南华山虽然只是一座不高的小山丘,但由于向北可俯视整个泗安镇,可谓地势险要,又系泗镇居民历古以来最集中的丛葬地,故而在泗安地区十分有名。

唐代咸通年间曾建有集云寺,北宋时更名梵慧院,南宋建炎三年,金兀术部队侵犯临安路过泗安境,史志记载金兵放火焚烧寺院,寺中的臧经轮自转发出轰鸣响声,吓得金兵逃亡。

抗战时期山上曾筑有碉堡,被新四军于1944年12月攻克,在这场泗安战役中牺牲的七名英烈就埋葬于南华山下(后移入泗中内)。

南华平今被推平变成了工业园区,可谓天翻地覆之巨变。

施家弄:

施姓为泗安镇桥西街的旧族,“西安事变”时助蒋介石翻墙躲避骊山的贴身侍卫施文彪即泗安人。

影剧弄:

旧名不详,上世纪七八年代建起电影院,改名影剧弄。

弄堂口“华章布店”由湖州陈氏兄弟于民国年间所开设,1950年代成为我县公私合营的典型。

泗安中学:

旧名张生堂,抗战时为日本宪兵队驻地,后改为汪伪驻扎,1944年冬被新四军消灭一营伪军于此。

1951年代始建为县属中学,现改为镇属中学,校内辟有革命烈士墓。

照相馆弄:

旧时在泗安塘设有盐业埠在此弄尽头,称作盐行弄,后因上世纪在此设有照相馆而改名。

泗安镇及附近十里八乡的老辈人都在此留下了青葱岁月的印痕。

平桥头(街):

平桥横跨旧泗安溪(顺兴河),因与街面持平而得名,街上老人介绍由大将尉迟恭始建于唐朝初年。

解放后填没泗安溪时,将平桥整体埋在了下面。平桥附近一带街面称之为或“平桥头”。平桥头西侧曾设泗安文化馆,解放前为关帝庙所在。

现在文化馆内还有三块嘉庆年间记述古镇之事的石碑。

(平桥所处的位置)

南门头:

从平桥往南是隋时所筑的古城范围,宋朝所筑“十里荷花古道”从平桥延伸至上泗安码头,解放后被拆。

民国年间,泗安大户钦氏家族居住在南门头,著名报人钦本立出生于此。南门即顺安门,系隋时所筑古城墙,城门外三里是南华山,沿途旧有土地庙、望春桥,至今南护城河以及古代土城尚有遗迹可寻。泗安古城在1860—1864年间惨遭“洪杨兵灾”,繁华古镇荡涤无存。

酱油弄:

桥西街西端的一条支弄。

往西有城隍庙,旧泗安有“城隍庙在城外”一说,属于泗安一怪,今仍有屋基残迹。城隍庙之东曾立有明代御史陈霖的石牌坊。

城隍桥:

桥西街往西到底有桥名城隍桥,旧时泗安塘从上泗安流到下泗安,在此分为两条河道。

蜿蜒折向东北绕过泗安镇而去的是新运河,为皖南山货、薪炭、黄沙等特产在上泗安、中泗安码头转往申嘉湖航道的通道;而向直东穿越泗安古镇的泗安溪为泗安古镇的母亲河,新运河开挖后,泗安溪逐渐湮灭后于上世纪70年代被填埋,城隍桥也埋在了地下。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于此地的输送机械厂红极一时。

公管基:

因唐代设馆驿于此地而得名,古代泗安的官署衙门也在此处,民国八年(1919)年筹办普照电气厂,在长兴率先开始民用供电。

抗战时,日军筑有碉堡,1944年冬被新四军攻占,取得泗安大捷。解放后,当年的管埭公社和泗安区委也均设于此地。

四安镇

在北宋初年为湖州府十六镇之一,

南宋年间为湖州府六大古镇之一,

明清之际为闻名全国的江南“米市”和山货集散重镇,

民国年间仍为长兴县第一大镇,

但经历了“太平天国战争”及抗战初期的“广德、泗安战役”,泗安古镇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房屋尽焚毁,几乎片瓦无存。

解放以后随着水路运输的逐渐衰弱,商业重镇雄风不再。

但近年来泗安集镇又重新开始发展,如今已被列作“浙江省中心镇”和“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最近又将开始旧城改造,作为浙皖交界的重镇,又独具古镇千年文化底蕴,必将再度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

作为一个泗安人,

你自豪吗?

身为泗安人的小编感到很骄傲,

因为长兴有着这样一个

文化底蕴深厚的大镇!

一路走来经历的风雨,

才更加让她魅力四射!

这些地名你都知道吗?

你是泗安哪个村的呢?

你又知道泗安哪些老故事呢?

······

快来留言与我们分享

◇编辑 | zewen◇

◇来源 |覃业程 《杂谈》、箬溪船长◇

1.《【揭秘】泗安的“秘密”真的太多了!看完只想说我大泗安真的很神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揭秘】泗安的“秘密”真的太多了!看完只想说我大泗安真的很神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