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姐姐:“溺爱”这个词已经家喻户晓了,但是你真的能理解和分辨你的溺爱行为吗?能不能不宠孩子?让我们对溺爱有一个彻底的认识,让我们找个合适的位子,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和电视几乎无处不在。我们通过网络和电视看到无数的育儿教育知识,家家户户都会有几本育儿教育的书。虽然我们看不太清楚,但当我们谈到孩子的教育时,我们可以说出很多现象,很多方式方法,知道溺爱对孩子是有害的。
如果你问什么是溺爱,你说的最多的就是你太宠了,什么都让孩子做。但是我说不清到底什么是撒娇。当被问及是否有溺爱时,他们会承认自己偶尔会有溺爱,但并不认为自己的溺爱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甚至认为自己的溺爱只是一点点溺爱,并不是真正的溺爱。
放纵很简单。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就能清楚地理解溺爱的标准,“父母是否为子女承担了原本属于子女的责任”。通过这句话,我觉得父母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我们来看看常见的溺爱现象。我们来比较一下自己。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见过吗?这样就可以避免修正。
第一,家庭地位独特
在家庭中,全家人以孩子为先,一切为先,照顾一切,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在好吃的面前总是第一个吃,甚至一个人接手。孩子施展才华,全家人不由自主的鼓掌。家里无论谁过生日,生日帽都会一直戴在孩子头上,生日歌会唱给孩子听,于是全家的生日就变成了孩子的生日。到了孩子生日,奢侈浪费,场面非同一般。
在这样的生活中,让孩子觉得处处特别,让孩子永远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不为别人着想,不为别人着想。
孩子长大了,无论是社交,在家还是工作,面对困难都会退缩,承受不了压力。所以形成的性格会成为自己生活的障碍。
第二,无限满足
价格再高,也不能阻止父母为孩子花钱。尤其是对于我们小时候没有得到的东西,很多父母往往会让孩子满足自己,以示对孩子的爱,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开心。
特别是在城市,家庭生活条件好,即使穷,即使节俭,也会满足孩子的需求,不会亏待孩子,导致孩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即使家里堆积如山,只要孩子喜欢。
让孩子变得不那么珍惜、节俭、浪费,更不要说这样的孩子的拼搏精神了。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赚钱不容易,没有什么是容易得到的,我们需要努力才能得到收获。但是,当孩子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拥有这种优秀性格的素质。
第三,关注的焦点
在家庭中,让孩子处处成为焦点,哪怕孩子的唱功不美,哪怕孩子的舞蹈不成形,朋友来玩,亲戚过节,总让孩子表现出来,让亲戚朋友为孩子鼓掌欢呼,控制不住的笑逗。让孩子成为整个家庭的中心,让孩子成为“人来疯”。
孩子大一点开始上学进入社会,家庭之外谁会像他的家人一样跟着他?当一个孩子想重新得到焦点却得不到的时候,那将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当他失去了重心,就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阴影,让孩子失去信心。
第四,生活没有规律
我们从家长那里得到了很多关于家里孩子的信息:孩子昨天睡得太晚,孩子今天起得很晚,下午午睡的时候已经5点了,还没吃早饭。父母不提醒他们不知道怎么喝水。他们看半天电视,手机比大人玩得慢。他们看完动画片就不睡觉,没有足够的乐趣,玩的时候经常尿裤子...?
很多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总是生病(感冒发烧上火是常有的事)。父母会明白一个道理:“少喝水”。是的,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会定期让孩子统一喝水。这个时候,你的孩子不喝酒,也不随便喝酒,玩的时候也不想喝酒。都是幼儿园的新生。老师没有时间单独照顾你的孩子,这是必然的
这是孩子生病少喝水的唯一原因吗?不对!孩子上幼儿园,幼儿园生活很规律。你什么时候吃早餐、上课、游戏、午餐、午睡、小吃和上学?你的孩子适合这样规律的节奏吗?孩子已经适应了你家在幼儿园前三年带来的不规律的生活。幼儿园自然不舒服,刚开始环境不适应,自然导致抑郁,免疫力下降,生病在所难免。所以,这一切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怪不得别人。
如果你继续让孩子过着不规律的生活,上了小学之后,你会发现孩子回来不写作业,写作业的时候想着玩,做事半心半意,等等。这些现象会成为你孩子的常态,严重影响他的学业。甚至让孩子变成缺乏上进心,失去好奇心,得过且过,不坚持做事的人。
第五,始终保持祈祷的态度
吃吧,孩子们!喝一杯吧,孩子!好吧,好吧,你想买多少就买多少。总是一副恳求的态度。育儿中有一句话:“不能强迫孩子做事,必须学会和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这句话经常出现在各种育儿知识中,没错,这句话没错!可以不强迫,但不能随意放纵,可以商量,但不能纵容不受控制,可以求教,但不能无原则。
你可能会说教育孩子太麻烦了!是的,教育本身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你总是祈求教育孩子的态度,孩子就很难分清是非,做事就会不负责任,你就会逐渐失去父母的威信。孩子年幼叛逆,你管教孩子真的太难了!
第六,一切都安排好了
很多孩子的父母经常说:“我家孩子到现在还不能穿鞋,到现在也不能上厕所。喝水还是要喂,吃饭还是要喂。当我这么大的时候,我不能穿自己的衣服。现在到处扔玩具,直到现在也从来不自己收拾东西。手很脏,不知道怎么洗手,直接吃饭。我这么大了,还不会用筷子……”,父母对这些孩子的情况熟悉吗?他们的孩子有过这些或类似的情况吗?
以上是我经常看到的情况。更奇怪的是,父母在谈到这些情况的时候似乎很无奈。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怎么变成这样的,也不知道怎么改正。
我跟你回忆一下,孩子一岁多不到两岁就开始想用筷子了。你觉得孩子吃得满桌子都是,你觉得孩子吃得慢,你就替他们做。孩子玩玩具跑了,你绝对不会引导他把玩具收起来。要么你觉得他清理的不够好,你总会说“不如不清理,要么清理的太仔细”,所以你会为他们做。孩子喝水,你怕弄到身上,又怕孩子喝少,你就代喂。孩子在玩的时候,你觉得该上厕所了,接孩子去尿尿了,帮孩子脱裤子了,这些你都会为你做...
有这么努力的父母,谁愿意自己去做?我相信父母已经明白,这些问题都来自父母,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以后还能长大。谁要孩子长大,谁就已经成了习惯,变得懒惰,你为他们付出的努力也变得名正言顺,让孩子失去了勤劳的品质,让孩子不会珍惜别人的成就,也不会珍惜自己的劳动和实践能力。
等孩子上学长大工作了,你会发现孩子在很多方面都变得理解力差了。一切需要观察和动手操作的都会是软肋,剩下的只会是艺术!
七、傲慢而精致
孩子一出生,好奇心就一直围绕着孩子,孩子不怕危险,不怕痛苦。因为孩子小的时候神经发育不完善,疼痛会比成年人弱很多。这也是孩子身体的自我保护,所以孩子在奔跑、跳跃、跌倒时不会有太大的疼痛,甚至不会感到疼痛。唯一感受到痛苦的是家人的爱。父母,你可以想想你小时候,哪里来的调皮的勇气?你摔下来是因为疼才哭的吗?大部分都是被当时的景象或者大人的批评吓哭的。
你可能会说为什么我的孩子摔倒了总是哭。我相信你的孩子以前没有哭过。是父母把孩子变成这样的。
我记得有一次,一个孩子在游泳池里玩耍,游泳池里和周围都放着厚厚的垫子。两岁半的孩子从20CM高的泳池软平台上摔了下来。孩子惊呆了,这个时候没有哭。这时,孩子的奶奶紧张地跑过来喊道:“孩子,你没事吧?疼吗?你掉哪儿去了?”,孩子立刻哭了起来。父母会不会觉得这种现象很奇怪?很搞笑?别笑,也许你的孩子也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见过太多了。还有家长,直到现在,还在孩子哭闹摔倒的时候给孩子打桌子,以此来欺骗孩子。在这些情况下,我从来没有笑过,但我很担心我孩子的未来。孩子没事干,你这么着急,气氛紧张,恐怖。哪个孩子不会哭?有谁会因为这样的关心而开心呢?
当一个孩子生气时,他的家人会立即投入战斗来安慰他。孩子摔倒了,就开始哄孩子砸桌子。这些现象真的很奇妙。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一个体贴的女士或者坚强的女人。你见过哪个男的,女的,女强人一次都怕摔倒?会因为这些小痛苦而哭泣?将责任推到地上,推到桌子上...?
父母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从小就恐慌,推卸责任,导致孩子总是认为错误是别人造成的,与自己无关。孩子长大了,你觉得谁会喜欢这样的孩子上学?在家或者上班,都不能一个人!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无力承担责任,推卸责任,找理由,变得软弱,这样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八、孩子成了独一无二的侠客
今天看新闻,孩子被车撞了,孩子被水烫伤了,孩子偷药了……,这些新闻太可怕了!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记者们都在想方设法获取新闻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来自一个地方的消息很快就会传遍全国。所以这样的新闻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眼前。
我们树立安全意识是非常正确的。这些新闻也反映出家长安全教育意识的缺失,让我们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耐烦。我们的父母应该知道,安全教育和独立教育并不冲突,但会有相关性。
我们不应该因为这个消息或家人的过度担心而剥夺孩子的独立性。当孩子失去独立性时,问:你会放心孩子以后会离开你远行吗?失去独立性也会让孩子面临很多麻烦甚至危险。我们需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有些父母,为了孩子的安全或者不生病,让孩子很少出门。更有甚者,他们的孩子在2岁多的时候从来不出门。为了不被其他孩子伤害或欺负,不允许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家人的过度担心导致一些孩子一步一步跟着父母,睡觉抱抱,出门抱抱,坐在父母身边。
我怕嘴里化了,拿在手里怕掉下来。孩子让父母没有独立性,成为独一无二的侠客。这样的孩子会有很强的依赖性。当他们从幼儿园分开后,父母和孩子都会变得很痛苦。这样的孩子无法与人交流,不知道如何与其他孩子玩耍,变得孤僻,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样的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差,胆小,会严重缺乏自信。这些孩子有的在家里霸道霸道,在外面胆小怕事,使他们有性格缺陷。
九、保护过度
保护孩子,每个家长都会出现,只是程度不同。你觉得保护他们到什么程度合适?我们需要把握好这个度。如果我们掉以轻心,我们的孩子会失去安全感,他们不会感受到家人的照顾。如果抓得太深,就会变得过度保护和溺爱,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不利。
我举几个过度保护的例子,供大家参考。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思考和分析自己的行为。我从两个方面给你解释,一个是在家庭,一个是在社会。
如果家里有老人或者父母缺乏教育意识,过度保护的情况会更常见,很容易一方父母过度保护,而另一方父母在教育孩子。有些家长总觉得“没必要为了这么点小事或者不懂事的孩子去批评孩子或者过度批评孩子”。因此,家庭中的教育不能统一。在这种环境下,当批评孩子的父母不在场时,保护孩子的父母就很难管教孩子,孩子甚至不会听他们说什么。
还有,当孩子想要获得一定的需求时,会选择容易满足需求的父母。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会觉得保护父母是对的,这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当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在这种家庭环境下会很难改正,孩子会变得投机取巧,没有是非观念。
这就需要家长增强教育意识。如果不可能做到完美的教育统一,至少在一个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不管教育是否正确,请要求其他家长不要参与,之后再单独沟通。
另一方面来自家庭之外的社会,当然是指孩子的社交圈,但是父母却无缘无故的进入了本该属于孩子的圈子,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在有很多孩子的地方,如广场或淘气的城堡,经常看到孩子们为一个滑梯或玩具争吵,甚至动手。这个时候,不知道父母是怎么做的。
有的家长看到是自己的孩子先抢或者打别人的孩子,却无动于衷。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人暗算时,他们会痛苦。这个时候,父母不仅不教育孩子的错误,反而对其他孩子大吼大叫,推搡搡。这个时候很容易上升到成年人之间的矛盾,甚至引起父母之间的大吵大闹。
偶尔会看到或听到幼儿园的家长因为孩子之间的小摩擦而吵架或动手。父母本身就需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对小事那么冲动。孩子应该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如果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家长,几分钟后你就知道孩子之间的争吵会和好,你又开始叫兄弟了。父母这样做,孩子之间的友谊之舟就会被掀翻,也会给孩子造成很多心理问题。
这种家庭之外的偏心,会让孩子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用武力解决,让孩子产生严重错误的社会观,让孩子喜欢动手,自私,脾气暴躁,无法和睦相处,甚至胆小怕事。你会喜欢这样性格的孩子吗?学校的同学老师会喜欢吗?未来的伴侣或同事会喜欢吗?我相信你比我更清楚答案。
这些溺水的现象,或多或少都是温柔而沉重的,会出现在很多家庭中。父母不希望这些现象的后果出现在孩子身上。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我们不应该整天评判孩子的缺点。没有一个强者会去评判弱者。未来必须属于孩子。我们真正需要学习的是我们自己。只有长大了,滋养了我们的灵性,重拾了我们的智慧,才有资格拥有这么好的孩子。
作者|小美子姐姐(微信号:智波树_教育):专业的早教老师,多年的教育经验,大量真实的教育案例,帮助家长树立教育意识,分析解决孩子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问题。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小美子姐姐!
1.《骄里娇气 别让这些溺爱行为毁掉自己的孩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骄里娇气 别让这些溺爱行为毁掉自己的孩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49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