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站在一个聋校教室的讲台上,坐在我前面的孩子和正常孩子没什么区别。就像其他学校的来访者很惊讶:这是哑巴吗?你不是从国外学校借的吧?但仔细观察分析:这些孩子总是在兴奋的笑脸上写下一些恐慌和不安;不时的,渴望的眼神流露出失落和无奈。我们不能相信这些孩子不会说话!因此,我们说话比平时大声,以便他们能听到我们。用比平时夸张的口型尽可能完整地展示发音过程,让他们模仿;让他们用小手摸摸我们的喉咙和鼻子,发音时感受声带和鼻腔的震动;把你的手背放在我们的嘴前面,感觉有没有空气出来……我们尽力去教,孩子们尽力去模仿。一遍又一遍,直到口干舌燥,喉咙沙哑肿胀。最后,孩子会说:我,爸爸,妈妈……孩子的父母听到孩子有生以来第一次亲切的哭声,激动得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放声大哭。所以,我们幻想着“铁树开花,聋哑不哑”的梦想在我们手中实现。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发现孩子说的还行,“清楚”,我们自己也能“听清楚”。我很少在课堂上用手语交流。当我们回家时,我们尽最大努力鼓励我们的孩子用口语与他们的父母、亲戚和普通孩子交流。同时,我们也问他们的父母,教他们如何和孩子说话。反馈信息是双方都听不清楚,孩子更不愿意说话。这时,一个大大的问号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所以我们让孩子给其他老师(不是这个班的老师)读课文。答案是一样的:听不清楚!通过进一步的反思,我们认为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之所以能“听得很清楚”,是因为我们都在致力于此,都在用灵魂的声音与对方交流。这时候我们就“感觉”到了对方,也就是“听清楚了”。另外,因为具体的教学内容相对规定了具体的语言环境,所以通过揣摩和阅读口型就可以知道对方在说什么。由此,我们发现儿童已经失去了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和先进助听器设备辅助的强化语言训练。培养周婷婷这样的孩子,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永恒的梦想”。但是我们坚持了,坚持了。因为这有利于他们规范书面语的发展;这有利于加快课堂教学的步伐;这样有利于增加课堂训练的密度;这样有利于孩子更好的掌握各种知识;这有利于我们之间的交流...
自从踏上聋人教育论坛,我们就从零开始,没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没有系统的培训,但毕竟有在普通小学工作的经历。和师范生简单对比后,我们自信地对自己和特殊教育的后来者说:聋儿,因为缺乏学前教育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你可以把他们当成一张白纸,让你在上面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以最好的方式把知识“倾注”给孩子。我们说什么,他们看什么(听);我们问什么,他们答什么;我们展示什么,他们模仿什么;我们布置什么作业,他们完成什么作业;我们要求的,他们努力满足要求;我们希望什么,他们也试图找出我们想要什么...我们完全沉浸在自己设计的“天堂”里,让他们一步一步完成我们的计划,实现我们的目标。
然而有一天,一个教育专家(研究普通小学的)来学校听课。在对我们的教学情况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后,他直言不讳、毫不客气地说:这些孩子会越来越笨。当时我们都惊呆了。但马上安慰自己:他对聋哑学生和聋哑教育一窍不通。他的话有些道理,但不一定正确。我们走自己的路吧。但过了一会儿,另一位普通专家也说了同样的话。这一刻,我们的心情简直绝望。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探索,都被这句话彻底否定了。
心情平复后,我们开始痛苦地反思。对我们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聋生学习行为反思: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我们进行痛苦的比较。把自己和普通学校的老师比较,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比较……把聋生和普通学校的学生比较,把他们的发展现状、潜能开发、学习热情比较……我们开始重视普通学校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运用普通学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实践和探索……
我们已经意识到,聋生的听力已经丧失,这只能说明他们通过“听”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被阻断了,而其他渠道是畅通的。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大脑大部分都是正常的(只有少数因耳聋受损),在不断地工作和思考。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判断、推理和表达方式,但我们还没有理解他们。所以,认为聋儿是“一张白纸”是完全错误的!
1.《实践总结 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实践总结 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53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