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石”在古代突厥语中是“中国”的意思。也就是说,“桃花石人”和“桃花石可汗”分别表示“中国人”和“中国国王”!
南宋末年,长春真人的《李志昌西游记》说中亚土著人仰慕汉人的技艺,称赞“桃花石(中国汉人),万物灵动”。这应该是中国文字中最早出现“桃花石”一词的记载。
那么,西域有哪些人会在突厥自称中国人,并称自己的国君为“桃花石可汗”——“中国国君”?
写于1072-1074年的著名《土耳其词典》对“桃花石”一词作了明确的解释:“桃花石,是秦漠国的名称。位于东部的上秦,人称‘桃花石’;到了秦朝,就叫契丹;秦之下称巴尔汗,即喀什。”也就是说,当时这本书的作者自称是一个“桃花石”人——中国人,并称他的可汗为“中国之王”。那么这里的“秦漠”,或者翻译成“马琴”“马琴”,显然是指中国。这并不奇怪。时至今日,印度、土耳其等国称中国,称之为“秦”。
桃花石是怎么进化的?魏晋时期,鲜卑本土的拓跋势力相对强大。经过一场血与火的较量,结束了华北“五胡十六国”长期的混战和分裂。拓跋陀是拓跋的杰出代表,建立了统一华北近200年的“拓跋大尉国”。这个强大的中原政权还统一了西域,推行了郡县制,在西域保持了近百年的稳定统治,在北方漠北拥有庞大疆域的“拓跋大帝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给西北和漠北的少数民族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中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更晚,隋唐时期的两个强大统一的中央汉朝,在血缘和政治上都与这个鲜卑拓跋大帝国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文帝的皇后杜谷石和唐高祖的母亲李渊都是姐妹。李世民之母都史,原名鲜卑丘斗岭;石,之母,先祖拓跋鲜卑人。无论是杨还是李皇室都有鲜卑胡人的血统)。于是,与拓跋魏有联系的少数民族就以“拓跋氏”作为中国北方政权(当时也是中原政权)的名称,进而逐渐成为整个中国的名称。寻根究底,“桃花氏”和“拓跋氏”是同一个名词的两个不同中文音译!
类似的情况,比如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也称中国为“奇台”,其实是从“契丹”一词演变而来的。因为俄罗斯等斯拉夫民族可能是最早接触和接触到作为中国北方草原骄傲的“契丹”人的,他们误以为“契丹”人是“汉族”人,把“契丹”(辽朝)当成了整个中国。因此,“契丹”演变成了一个指代中国的区域专用词。所以中国被称为“契丹”,延续至今。
《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是谁?他是那个时期著名的维吾尔学者、作家和语言学家——马哈茂德·喀什噶里。他是喀喇汗王朝的皇子,贵族出身,出生在今天喀什市郊的五帕乡。
“喀喇汗王朝”是在何时、何地、由谁建立的?
公元840年,回鹘汗国被灭后被迫迁徙,向西迁徙最远的是沿着传统草原道路走到伊塞克湖岸边、伊犁河谷等中亚地方的回鹘人。后来又联合了一些样厂人、葛罗禄人、楚岳人、苏特人等。公元866年左右,疆域辽阔的喀喇汗王朝建立,是中国古代最西端的地方割据政权,向宋朝中央政府进贡。
“喀喇汗”,突厥语。“喀拉”,突厥语的原意是“黑”,但也可以引申为“深刻”、“雄伟”、“伟大”...这个解释明显带有中原中华文化的印记,以北方——“玄武”为尊;“可汗”是北方游牧部落对其首领和君主的尊称。因为这个王朝的大部分统治者都在自己的名字里加上了“卡拉汗”的称号,后人就以此作为这个王朝的名字。当然,这个朝代的历代君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所以也不会忘记在自己的名字里加上“桃花石可汗”——“中国之王”的称号。
其实喀喇汗王朝也自称“哈卡尼耶”,意思是“可汗王朝”,只是因为人们习惯了“喀喇汗”这个称呼,就忽略了官方的称呼!
喀喇汗王朝第一位君主庞德钦死后,长子巴兹尔汗(Basil Khan)的统治中心位于巴拉萨市——今天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镇——也就是唐朝的“安西四镇”之一。第二个儿子奥古查克的统治中心最初位于米洛斯市,也就是今天的哈萨克斯坦的dzhambul。
公元877年,一些说伊朗语、信仰伊斯兰教的塔吉克人的祖先建立了一个萨曼王朝,其首都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离今天不远。
伊斯兰是武力排外。当时的喀喇汗王朝还信佛教,萨满教,摩尼教,明教——哼,你能让我!于是沙曼王朝发动了圣战,首先攻占了喀拉汗王朝皇家陵园所在地伊斯比的白水城,并于公元893年对米洛斯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在这场战斗中,奥古尔查克真的被称为“丧妻、丧军”。萨曼军队不仅突破了米洛斯城,还杀死了一万名士兵,俘虏了一万五千名士兵,带走了女王...
怎么办?先动起来!战败落败的奥古尔查克不得不暂时忍着肚子痛,迁都喀什市。
十年重逢,十年教训。公元904年,以喀什为首都的奥古尔查克,以漂亮的胜利成功击败宿敌萨曼王朝,报了过去的仇。他还娶了他的嫂子,他已故大哥巴兹尔·汗的妻子。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一直有“父亡子随”、“兄亡弟亡”的习俗。
然而问题终究还是出来了。奥古尔查克向巴兹尔·可汗的儿子萨图克许诺,在他成年后会把汗水还给他。
但是——嘿嘿,这个位置这么好回吗?古往今来,从“国王”到“总统”,有多少人嫉妒它!能登上这个宝座,君临天下的美妙感觉,难道是“无限风光”吗!于是,一场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故事颇为相似的宫廷争斗悄然展开。
应该说,Ogurcak是有远见的。沙曼王朝的宿敌引起内乱,国王的弟弟纳赛尔·本曼苏尔逃往喀什噶尔。奥古查克非常慷慨地收留了他——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所以也许以后可以用在我身上!他还划出一块领土,也就是今天的阿图什,供纳赛尔居住。但是对于伊斯兰教来说,奥古查克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这是一种敌对的宗教。
下面的故事挺有意思:同样是睿智王子的纳赛尔耍了个小花招,求奥古查克给他一块牛皮那么大的地,建个清真寺。可汗的大脑“泛滥”了一阵子。唉,这个要求不高。好人做到底,就给!嗯,纳赛尔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一块牛皮切成一条细细的皮条,并测量了一下。人们拿着这么一张“小”牛皮,“圈出”一大片土地,建造了中国第一座清真寺。
奥古查克的侄子萨图克王子虽然年轻,却更加聪明。他马上意识到纳赛尔,尤其是伊斯兰教,是他可以借的一股力量。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恢复他的汗位。所以他和纳赛尔交了朋友,所以他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他很快发展了追随者并组织了武装部队...因此,在被他的叔叔发现他有事情要做后,萨图克抢先一步,在公元915年的一个晚上,他带领穆斯林武装人员进入法庭,杀死了他自己的叔叔,重新获得了汗位...
到现在,在阿图什,还有一个景点俗称“苏里塘麻扎”,就是中亚版哈姆雷特主角的墓。他的全名应该是Suritang Satuk Pograhan。其中,“苏里唐”的意思是“王”,“萨托克”是他的真名,“波格拉”的意思是“公骆驼”——图腾崇拜。
萨图克·波格拉·汗终其一生都未能实现让他的“人民”全面信仰伊斯兰教的愿望。他的继承人,长子穆萨汉,不仅使伊斯兰教成为国教,而且在公元1006年左右摧毁了佛教的于阗国...
即便如此,喀喇汗王朝仍自称“桃花石人”,王朝君主为“桃花石可汗”,始终与中原的宋朝和北方的辽朝保持着朝贡关系和密切往来。历代君主都称宋帝为“伯母”,因为他们的祖先娶了五位唐朝公主。
但对于周围的“外道”,喀喇汗王朝的态度非常敌视,坚决拒绝攻击。写在喀喇汗王朝鼎盛时期的《突厥语大词典》中,记载了以下诗句:
“我们立即竖起我们的旗帜去征服维吾尔人和塔特人。
我们像鸟儿一样飞向小偷和恶狗..."
“我们像激流一样奔跑,我们出现在城市里,
我们毁了佛寺,还在佛头上拉屎..."
——(《突厥语大词典》卷一)
这告诉我们,伊斯兰教的排他性并不软,也告诉我们,当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现代的“维吾尔”。因为虽然语言相同,外貌相似,而且喀喇汗王朝虽然主要是维吾尔人建立的,但是因为信仰不同,他们不再认为自己是维吾尔人或者维吾尔人。
王朝首都,自此一直位于喀什。
早在六七千年前,有人类痕迹的疏勒-喀什噶尔,一直是东西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枢纽。这里的贸易如此发达,以至于欧洲人曾经把塞尔里斯的国家疏勒视为养蚕和丝绸的故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片土地上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如细石器和陶器,与中国中原地区的文化类型惊人地一脉相承!
张骞曾将疏勒城“有城柱”的信息带回中原。唐代“安溪四镇”之一的“疏勒都督府”,就坐落在这里。公元8世纪以后,“喀什”这个名字逐渐取代了“疏勒”这个名字。因为地处战略要地,多次被战争打击,改了地址。在后世的心目中,古老的疏勒-喀什噶尔是复杂而混乱的。
但在喀喇汗王朝时期,我们至少可以知道喀什有宏伟、高大、精致的建筑,制陶工艺很发达,玻璃制造业很繁荣,采矿冶炼技术很高,东西方商业活动蓬勃发展。常用宋辽货币,银币或铜币也是自己铸造的...
文字呢?11世纪,有两部名著《幸福与智慧》是用维吾尔语写的。《突厥语词典》用阿拉伯语完成。同时,在喀喇汗王朝,“秦漠”字——汉语也被普遍使用。
今天,喀什,新疆南部的一个主要城镇,是喀什的简称。当然,话说回来,今天的“喀什”和那个时代的“喀什”不在一个地方。那么,“喀什”在哪个站点?各种争论并存,没有人能理解!古今只有一件事是一致的:喀什还是一个重要的外贸口岸,“五口四通八达”。
毕亚丁2009年9月13日
1.《桃花石 桃花石汗的来历,许多新疆人不知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桃花石 桃花石汗的来历,许多新疆人不知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73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