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人在欧洲投资置业的消息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从大举购买法国著名酒庄,到加速收购德国著名家族——福里希家族企业,再到收购巴黎“香街”五星级酒店、西班牙大厦等各国地标建筑,这些曾几何时看起来与中国毫不相干的事物,如今纷纷变成中国商人的囊中物。对此,有专家表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正在加快,投资地区与行业的多元化也将成为常态。《欧洲时报》3月2日文章评价称,中国买家对外投资行为可谓是各取所需,眼光独到。

中国生产模式转变 中企投资欧洲是“双赢”

近年来,中国资本不断走向国际化,使得中国在2014年成为世界第二大投资国,投资资金超过1200亿美元。2010年至2014年间,中国对欧洲投资583亿美元,其中投资英国182亿美元,法国76亿美元,德国66亿美元。

专家认为,中国经济模式转型促使中国扩大海外投资,而跨国并购正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捷径。目前,中国已从世界工厂转变为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产业,并给予私营经济更多空间。还有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正是这种生产模式转变的体现之一。

目前,欧洲各国正试图走出欧债危机的泥潭。而随着中欧高层领导人多次互访,签下多笔大单,中国企业对欧洲投资的激增,也加深了中欧合作和了解。中国对欧洲投资不管是入股还是并购,都对中国和欧洲的经济有很好的影响,这是一个“双赢”的概念。一方面,中国企业投资解决了欧洲国家就业方面的问题。其次,因为欧洲国家目前面临比较严重的经济危机,民众处于比较恐慌的状态,中国企业的投资也加强了欧洲民众的信心。

中企投资是各取所需且“眼光独到”

无论是中国建设银行、复星集团、华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大型企业,还是王健林、李嘉诚、马云这些中国富豪,都对投资欧洲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根据《财富》杂志的统计显示,中国对欧洲投资的大多集中在七大领域,分别是能源、不动产、农用工业、金融业、体育娱乐、基础设施、电信和软件。而这些领域正好符合了中国生产模式的转型,注重发展以服务而非密集劳动产品为基础的经济,通过它们购买自己没有的产业管理技术,用于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有媒体报道,对此,西班牙“亚洲之家”协会经济和企业部负责人吉列尔莫•马丁内斯•塔韦内罗认为“中国投资者眼光独到,他们总能在欧洲找到价格合理的好企业,例如最近光明食品集团以1亿多欧元的价格收购了西班牙分销商米克尔食品公司”。

2月26日,万达集团与法国欧尚集团在巴黎签订协议,双方将合作投资巴黎大型文化旅游商业综合项目“欧洲城”,这是法中最大投资项目,也是欧洲迄今为止最大的单个投资项目。该项目建设期间预计提供约2万个就业机会,项目投入运营后提供约1.4万个就业机会,因此该项目也成为法国最大的民生工程。甚至连法国总统奥朗德都亲自接见了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祝贺万达集团重大项目落户法国。

“欧洲城”项目被法国与巴黎市政府确定为重点开发项目,而对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健林要把中国文化旅游城模式复制到海外,目标是与迪士尼进行较量。除了法国,王健林还想在英国投资一个类似欧洲城的项目。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刚刚于法国波尔多完成一笔葡萄酒庄城堡交易。这个名为萨尔斯城堡的酒庄葡萄园占地80公顷,每年可酿制50万瓶葡萄酒,而且有一个十八世纪的超级建筑城堡。法新社报道指出,马云似乎是为了他的电子商务网站,而试图发展其部署战略,在波尔多设立一个能供应最大量葡萄酒的酿酒交易公司。波尔多总计有约120个酒庄落入中国及香港投资者手中,其面积约占总葡萄园面积的0.1%。马云买下这个城堡酒庄,也证实了在葡萄酒领域,中国投资者的偏好是选择波尔多地区,找到一个能大量产酒的葡萄园,然后还要配上一座历史悠久的美丽城堡。

中企投资要做足功课  欧洲学者担心中国价值观引入欧洲心脏

法国酒庄也好,“欧洲城”项目也罢,在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预测副总监刘倩看来,这些都是中国对外投资多元化的表现。未来,这些名字将越来越多地与中国企业发生关联。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保持理性。10多年前,日本也曾疯狂展开全球并购,然而最后损失惨重。“所有的对外投资和并购的风险都非常高,中国就像开始学步的孩子,摔跤是肯定的。”刘倩说,所以在决定对外投资之前的研究和功课要做足,对具体的国家、行业、企业、文化等的分析不到位便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这就好像王健林收购的西班牙广场大厦,西班牙经济需要复苏,万达愿意投资。但是,马德里是一个文化名城,没有文化,也就没有了这座城市。万达不会走,大厦改建问题还在商讨中,这就是“欧洲文化与中国投资的碰撞”,现在有未来也还会发生。西班牙是否具备足够文化理解来面对中国投资者的到来。

同样,对于中企的投资,欧洲一些学者也表示出了担忧。普林斯顿大学的索菲•默尼耶在201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称,中国投资者在欧洲市场上进行的大多数投资都指向现有的、已经建立起了自身地位的公司,如沃尔沃的“救世主”吉利汽车等,这没什么不对的。但是,当老牌欧洲品牌落入中国国有企业手中时,就会带来地缘政治上的问题。实际上这就相当于欧洲各国将其一部分的“遗产”交到了中国政府手中,以便后者扩大自己的全球影响力。就目前而言,来自中国的投资看起来像是天上掉馅饼,但未来则有可能会变成特洛伊木马,将中国的价值观引入欧洲的心脏。

1.《眼光独到 欧媒:中资入欧企业“眼光独到” 学者忧价值观冲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眼光独到 欧媒:中资入欧企业“眼光独到” 学者忧价值观冲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8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