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籍华人吴振华3月就任法国执政党——法国人民运动联盟政治局委员。本站

当地时间11月10日,刚刚当选为旧金山市长的李孟贤来到旧金山圣布鲁诺街向选民致谢。 中新社发 陈钢 摄

2011年,海外华人参政看似波澜不惊,细细回顾,却是波涛汹涌。在全球各地“遍地开花”之势下,中央地方齐头并进,“华人参政版图”不断刷新。呈现出新生代崛起、女性“巾帼不让须眉”、通过政党发声等新气象的同时,华人参政面临的语言障碍、歧视偏见等“瓶颈”亦不容小觑,亟待突破。

华人挺进国际政坛:遍地开花 中央地方齐头并进

曾几何时,“政治冷漠”一度是海外华人身上揭不去的标签,以“只顾个人事业,不问国家兴衰”为普遍共识,他们成了政治上“沉默的一群”。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开始勇敢地走上政治舞台,不再做“没有话语权社区”的呼声空前高涨。这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表现得尤为突出。

回顾2011年,在各国各类选举中,华人参政的最好“纪录”频被改写,华人呈现出“遍地开花”、中央地方齐头并进之势挺进多国政坛,其日益崛起的政治实力甚至让主流社会刮目相看。

元月伊始,对美国湾区华裔参政来说就已注定收获甚丰。继关丽珍出任美国主要城市首名华裔市长后,李孟贤于1月11日就任旧金山代理市长。美国西部、旧金山湾区三大重要都市中的两大城市同时由华裔市长当政,这样的政治奇迹即使算不得石破天惊,也令人刮目相看了。李孟贤11月又高票当选旧金山首位华裔民选市长,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年“排华法案”发源地的旧金山诞生第一位华裔市长意义非凡。

法籍华人吴振华3月就任法国执政党——法国人民运动联盟政治局委员,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登上如此重要职位的法籍华人;在5月举行的加拿大联邦大选中22位华裔出战7人胜出,参选者数目创下历史新高;英国地区议会5月举行的选举中,共有9名华人参加6人获胜,其中5人以选区最高票当选……

在英、法、美、加等欧美主流国家华人参政屡创“佳绩”的同时,更可喜的是,一些华人参政历史较短、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2011年也有一群华人站出来打破“沉默的惯例”。多米尼加总统华裔顾问、毛里求斯华裔部长等华裔政要的新闻开始出现在报端;秘鲁、南非、意大利等国的国会及市级议员选举中,出现了华裔竞逐者;西班牙、阿根廷等国华人的参政意识也已苏醒,开始通过手中的选票发声。

加拿大总理哈珀5月18日宣布保守党大多数政府新内阁名单,华裔黄陈小萍众望所归入阁,出任耆老事务国务部长。图为黄陈小萍本站在加拿大总督戴维·约翰斯顿面前宣誓任职。中新社发 哈办 摄

当地时间1月3日中午12时48分,第四代华裔移民关丽珍在美国加州奥克兰市福克斯剧院宣誓就任第49任市长,她是这座城市158年来第一位女性亚裔市长。关丽珍由丈夫禤德辉和一对儿女陪同出席就职典礼,并深情感谢全家人的支持。中新社发 陈钢 摄

新生代崛起女性闪耀国际政坛 选票实力增华人通过政党发声

海外华人参政史不断改写的2011年,新生代崛起、女性“巾帼不让须眉”、通过政党发声、左右选局选票显实力等成为了华人参政的新气象。

随着自身经济地位逐渐提高,海外新生代华人参政意识开始苏醒,他们具有比祖辈更远大的政治抱负。在自觉加快融入主流社会的同时,华裔青年参政风气愈来愈蓬勃,令新生代华人在各国政坛逐渐崭露头角。

以11月初落幕的美国南加州地方选举为例,21位华裔参选人中年纪最轻的是21岁的王欢乐,他虽功败垂成,却坦言不后悔,并希望未来卷土重来。同属年轻世代33岁的陈介飞则在哈冈拉朋地学区高票当选。他说,华人参政正进入世代交替,从早期老移民转到土生土长的第二代。无独有偶,大温哥华地区市选中华裔参选者多为第二代,被媒体解读为“显示华裔参政已有普及化和年轻化的正面发展”。

2011年国际政坛涌现出许多优秀华裔女性:莲舫、赵美心、黄陈小萍、关丽珍……她们不再只是充当点缀的辅助作用,而是占有了日趋重要的政治地位。这不仅说明华裔女性对国际政治有着杰出贡献,更表达了女性高涨的参政热情,预示着一股势不可挡的华裔女性参政热已经到来。

随着参政意识逐渐提升,各国华人也意识到通过政党发声的重要性。他们或加入主流政党、或作为华人政党代言人,出战各类选举。在马来西亚、美国、新西兰等国的各级政府选举中,多个党派争相选派华裔出战。同时,英国、加拿大等国由华人成立的政党也开始觉醒,纷纷选派代表参加各类选举。

各国政党争派华人打选战,与日趋增长的华人选民及其手中的选票不无关系。同时,华裔选票亦受到主流政客的青睐,甚至被视为“可左右选举结果”。因此,马来西亚、美国等一些国家从首相到部长,从国会议员到市级政要,都争相向华人示好拉票。

纽约市华裔主计长刘醇逸参加一场筹款餐会上,回应媒体质疑。

良好的教育培养了亚裔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但并不代表一定能进入西方主流社会。本站

“瓶颈”制约参政空间仍有限 态度决定高度华人不能再沉默

在为华人参政纪录不断刷新欢欣鼓舞时,也应该看到,尽管海外华人在各国政坛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些光鲜的背后亦存在隐忧。华人政要的数量仍远未形成足够为华人代言的力量,语言障碍、选民意识、内部团结、歧视偏见等发展中的“瓶颈”,仍有待华人进一步突破。

随着近年来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海外华人参政已经形成不可抗拒的趋势。但是,个别西方人总习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华人。身陷“罢免案”的美国奥克兰华裔女市长关丽珍就怒斥对她的罢免案是人身攻击,因为,通常罢免案是针对有犯罪行为的民选官员,而不是少数团体针对她的族裔背景、性别或个人喜恶而提出。

如果说关丽珍的麻烦缘于歧视偏见的话,旧金山市长李孟贤竞选之路屡受攻击、纽约华裔主计长刘醇逸因陷“捐款门”饱受主流媒体质疑,则可视为“树大招风”所致,两人居高不下的支持率,难免引发政敌眼红。如何在华裔崛起的过程中,减少以至消除其它族裔的戒心,获取最广泛民众的接纳和认同,成为华人政要必须正视的命题。同时,李孟贤遭遇的攻击部分来自于华人同室操戈,这更凸显出华人政客团结前行、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性。

难以逾越的语言障碍也对华人参政产生影响。洛杉矶亚太裔法律服务中心11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就指出,过去十年亚裔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少数族裔,而由此产生的强大政治力量,可能影响明年的总统选举。虽然人口增长迅速,但在2008年选举中,亚裔仅68%有选举权,且仅有55%为登记选民。有专家解读称,语言不通是亚裔投票乏力的重要原因。同时,有温哥华中国移民认为,鲜有懂汉语普通话的市议员,令当地很多华裔反映意见时存在沟通上的困难。

虽然亚裔在很多国家的教育上都堪称“模范族裔”,但拥有高学历的人并不代表有高地位,在公共服务、社会影响、尤其是参政议政方面海外华人做得仍远远不够。有分析认为,进入西方主流社会不能仅仅依靠高学历,积极参政,关心当地时局也是华人提高自身地位的关键,这些都有待于参政意识的提升。

2012年是全球大选年,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期待海外华人能够继续发扬自身优势,克服参政路上的种种“瓶颈”,交出更加亮丽的成绩单。

1.《遍地开花打一城市名 盘点海外华人参政:遍地开花VS瓶颈待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遍地开花打一城市名 盘点海外华人参政:遍地开花VS瓶颈待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28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