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蒋勋(1947-)是台湾著名的画家、诗人和作家。福建长乐。出生于古都Xi,在台湾长大。毕业于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历史系与艺术研究所。他目前是联合文学协会的主席。他的文笔清晰、优美、流畅,具有感性与理性之美。他有几十部小说、散文、美术史和美学论述,举办过多次艺术展,受到各界的高度赞扬。
“每个人都在拼命追求物质的那一部分,甚至说生活太忙了,感觉不到身边的事情,于是我突然意识到中文里的‘忙’字有多神奇,因为忙是灵魂的死亡。我想,我在台湾感觉灵魂死了,他身边就没有感觉了。然后你的钱多了,物质多了,这个灵魂的死亡,会带来越来越大的空空虚,所以希望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和所有的朋友一起鼓励庄子天地大美的想法。”
▽
美食之美:一日三餐
图:宋代宴席
如何看食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天至少有三顿饭,每道菜都上,或者每碗饭都上,或者一碗面。我们经常谈论它。色彩,视觉;香味,气味;品味品味。已经使用了三种感觉系统。所以,这种所谓的美味,意味着我在吃饱这件事上是有目的的。
我饿了,我想吃东西,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在做我漂亮的作业了。我想在视觉上训练自己对事物的判断,也想训练自己对气味的判断,以及放入口中咀嚼后的快感。
我们假设,如果我们今天三餐的食物非常仓促和粗糙,我知道在城市里忙碌的人可能会把三餐当成最随意的送人的东西,但这关系到我们的健康,也关系到我们美好的功课,甜、酸、咸、苦,我们谈论的五味是我们在嘴里非常复杂的反应,我们在甜味中感受到的东西在舌头腔里有不同的部分。
所以我们会发现汉文明很有趣,很早就提出了一个词叫“味”。这种三口产品,它的味道和吃有关,但是“味道”这个词似乎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用来改善味道的词,所以我们最终发现它所指的东西并不完全是吃。
我想大家一定听说过这个人对衣服很有品味,英语和安全味是一个词。这个人衣着品味不错,或者说到了一个人家里,他的家具很有品味。汉语中“味”字用得最多的是六朝、王羲之、王燮的儿女。他们的家庭特别注重味觉,但这种在英语里和法语里叫做味觉的东西是和味觉有关的,但并不意味着吃饱了,而是把吃饭的目的提高成了一种感官歧视,一种感官歧视,所以我们会发现我们对味觉这么敏感?
有一种很贵的茶,很珍贵。雨前叫龙井。杭州龙井的茶叶很珍贵,但是还有一种比雨前的龙井,或者明朝以前的龙井更珍贵。清明节之前,雨前收割的龙井,都是嫩芽,因为雨后雨水滋润,这茶叶很快就要老了,所以他想在雨前采摘嫩芽。然后释放出来的茶叶在阳光、雨水、泥土中得到最美好的气味和味道,所以在品尝那种茶的时候,从来不是渴了一口喝完,而是浅尝辄止。这时,我们称之为品茶。因为它有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似乎在自己的生活中尝到了非常美好的回忆。
我想尝尝东方的茶,他说的是味道,但这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能做的所谓美好的功课,这样我们就可以慢慢地从喝茶和吃东西中为自己准备一种非常好的敏锐的感觉,所以有时我们会检查一个人在吃东西的时候是否能有自己的味道,那么如果社会上流行的是山珍海味、鲍鱼和鱼翅,但是我们,厌倦了这个词,我就是不知道节制,我再也不知道节制了。所以他必须回到自己的选择,说,我今天可以简单的吃一顿饭,我不要那些山珍海味,我可以把油腻的东西变成清淡的东西。所以我们说品味,是指他完全知道我是怎么选择的,我想要什么。
▽
穿衣之美:品味与品牌的区别
美其实是回归自我。我不能被这种时尚所打扰。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比如从食物的审美到衣服的审美,衣服只是为了保暖。天气冷了,加了衣服,人类首先用树叶和动物皮毛做衣服,但慢慢的我们会发现,衣服可能和某种人生感悟有关。今天我们说品味,就是说这个人对衣服的品味很好,因为他有自己的选择。
品味往往被误解为品牌。如果你问朋友你喜欢穿好衣服,你喜欢什么牌子?他可能会说我喜欢香奈儿、皮尔·卡丹和阿玛尼。这叫品牌,贵的不得了。
但是品牌不等于品味。品牌的基础是基于品味。如果你盲目的相信那个牌子,到最后,你可能就没有味道了。所以,品味就是回来做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在服装上,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可以简单的完成自己。他觉得丝绸是一种机器,帮助很大,但生活要有自己的乐趣。这是从生活中培养自己对美的感受。
▽
生活之美:恢复传统
照片:宋徽宗绘画
房子不等于家。突然想到了汉字“家”的含义。屋檐下的猪叫家。
我觉得美的基础其实是有关系的,就是对生命的一种热爱和关心,构成了美的条件和基础,否则这种美就会变得很假。回到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基础,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回顾,怎么才能找到我们认为是基础的东西?传统可能落后。赶紧扔掉。我们不想要的,但里面真的有珍贵的东西。
▽
旅行之美:热爱散步
图片:宋代山水画
比如说到线条,有多少人会想到审美?
线只是去一个地方,没有交通,没有交通。但我认为今天,一个城市,它的繁荣,它的经济腾飞,往往是以人们有没有车来标志的。城市人口1000万,车400万,但最后车都不能动了,然后速度居然变得忽慢忽快,都卡在那个地方了。我觉得在这种闭塞的情况下,你会突然觉得人是怎么做选择的。
走路的文化,从最早的人如何用腿和脚走路,到骑马、骑驴和乘船,对那种速度感的走路有很大的依恋。我们读了王维写给唐代友人的送别诗《阳关三叠》,这首诗大家最熟悉。他旁边种了许多柳树。朋友们都要走了,给他送行,喝点小酒,摘些柳树的枝条送给朋友。我们现在可能没有在机场举行这些仪式。称之为仪式,意味着告别难再相见,于是对他产生了极大的眷恋,他在诗中不断表达。
经常跟朋友提到,看宋代的山水画,最让我感动的是中国园林中最伟大的建筑,就是突然出现的一座亭子。去拙政园会看到一个小亭子,我觉得亭子只是让你停下来。你走累了。停下。这里的风景太美了。你为什么不停下来?
如果整个人生都在路上匆匆忙忙,就像刚才说的,“忙”字是灵魂的死亡,那么他能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在宋画中,我们看到亭台楼阁的位置,这可能是在最美丽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观景亭,可以俯瞰最美的风景,或者湖中央有一个亭子,这一切都告诉你,人生不必拼命赶路。只有能停下来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身边的事情,所以停下来忙碌就成了一种互动。
▽
美丽是一种生活方式
图片:宋代工笔素描
我认为这是我们语言中保留的最好的审美暗示。它不是一个伟大的系统,但它告诉我们如何看待生活,所以我经常反思或检讨自己。我是不是太忙了,是不是一定要这么忙,还是应该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可以感受到生活周围的事情。
我有一辆车。我可以在我的城市开车。如果我今天急着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我可以开车。但是如果正好是周六周日,没事干,树到春天就发芽了。你想出去享受春天的美景吗?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所以我们一再提到,美是一种选择。摆在我面前的菜太多,我选择吃什么;我有车,但有时候不想开那么快。有时候选择美是很难的,因为别人会觉得你是坐地铁来的,你又没有车,所以美永远无法和别人比,和别人比也很难。别人吃什么,我想吃什么,别人开什么车,我想开什么车,都很辛苦。
美是回来做自己,知道怎么过自己的生活。我觉得是大智慧。
所以有时候真的很想在衣食住行这部分回归传统。比如儒家,孔孟这种在中国世界影响很大的哲学流派,就喜欢讲“仁”。仁是仁,是仁。我们现在说的是哲学中的抽象意义。我们知道当我们破解瓜子的时候,也有一个瓜子仁和杏仁。在所有的硬壳中,柔软的部分叫做仁,是生命发生的部分。所以有人问孔子什么叫“仁”。孔子说“活着”叫仁,生命必须成长。
我相信这是一种感觉,在你的生活中,你在剥瓜子,当你看到所有的种子时,你会注意到种子包含着所有生命都是幸福的含义。如果这一部分没了,这一部分在石头下面,几代人救了命,我怎么会有同样的感觉呢?我能感觉到此刻,我也像是被压在了那块石头下面吗?这部分我怎么承受?我相信这是感官的东西。
然而,美学是从18世纪德国的哲学体系发展而来的。Ast这个词在拉丁语中的原意是感觉主义,意思是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都有非常细腻的感受力,但这种感受力不能完全被大脑的思维所掩盖。我们的思维,理性和理性的判断,感官的判断,让它富于感觉,让它能感受到很多丰富的东西。
刚才我说童年最不喜欢的味道就是苦。我们都不喜欢吃药,因为药太苦,但是生活中有一部分是需要学会苦的。所以欧洲最好的咖啡,中国最好的茶,都是强调苦后甜。你一定要在那种苦之后再回来体验一种甜,真的甜。否则只是孩子对糖的依恋。那份甜蜜太单纯,太天真,而不是苦难之后对甜蜜的渴望。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稍加提醒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了某种功课,并不是一定要去学校上审美课,而是要在生活中不断感受这一部分,所以我说的生活中没有体现出来的,就是如何在最自然的情况下回来,有一种情绪上的解脱。我相信这样的生活才是最有竞争力的生活。
——本文摘自蒋勋北大演讲《美丽与生活》
好书推荐
蒋勋说文学之美(五卷本套装)
详情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进入“明伦微商城”,开启全家人的语文学习生活方式。
1.《蒋勋简介 蒋勋丨美是一种生活方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蒋勋简介 蒋勋丨美是一种生活方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342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