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三月是中国传统的农历节日之一。中国习俗中,正月十三开灯,正月十八关灯。有句话叫“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还有“熄灯点饺子”的行为,即正月十三吃饺子,正月十八吃面条。
城隍庙里有很多人在看灯。明末清初,包壮城内的行家制作的灯笼名闻遐迩,被称为“邓宝”。这一天,农村仍然有娶女人、要妈妈的习俗。晚上,农民们有煨百虫、放火烧虫、爆白花的动作。人们也请坑三姑和灰堆的婆婆回答难题。解放后,元宵节是城市的主要活动,文化宫、文化馆、公园等地方都设置了灯笼,供人们观赏和娱乐。
正月十三有什么习俗
1.灯座的生日
正月十三,有一个重要的民间活动叫“灯光师生日”。在这一天,人们在厨房的炉子下点燃一盏灯,这被称为“点燃炉子”。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这一天快到了,各家都做了指示灯,这一天就叫"点灯日"。
2.卷龙灯
繁昌港督镇春节滚龙的习俗已经流传了100多年,通常持续四天。每年正月十三为考灯,十四为启始灯,十五为正灯,十六为圆灯。
灯检当晚,六条老龙和几条滚龙第一次走上街头。当灯笼第一次被戴上时,龙灯笼开始上下移动,盘旋和飞来飞去。街道两旁家家挂灯,家家烧香射箭。
接着,滚龙、花蓝、故事灯、马灯、鱼灯、狮子灯、兔灯、蝴蝶灯、金瓜灯都走上了街头。这时路上各种龙灯络绎不绝,各种彩灯灿然闪烁。他们必须在午夜后关灯,然后第二天继续玩灯,直到16日元的灯。
3.打灯笼
农历正月十五,通常从农历十三月开始打灯笼。老北京的跨年歌曲有“11尖叫,12灯光棚,13人开灯,14灯亮……”也就是说,正月十三是“点灯”;第十四是“试灯”;第十五天是“正光”;17号就叫“熄灯”。从正月十三开始,人们开始装饰灯笼!
4.吃饺子
“灯亮了,灯会落下,正月过小年。”另一个古老的习俗。正月十三晚上,全家人吃饺子,意思是“圈满了”。事实上,孩子们的心已经飞到了街上,在三份牛排和两只燕子之后,他们推着碗,成群结队地冲到街上去看灯笼。
5.牺牲关公
在Xi长安区的农村,每年正月十三有祭祀关公的习俗。你见过用来祭祀关公的贡品叫“添菜”吗?
屋檐上排列着硕大、浓郁的黄豆,彩色的豆子、瓜子、桃仁镶嵌着竹签,在几道菜色的带动下层层叠叠在造型上,最终形成精致的亭台楼阁。这是长安区特有的民间工艺品“添菜”。
6.做“圣虫”
“但十五不是出年。”正月十三,即墨农村有制作“圣虫”的习俗。这一天,村里三五个女人聚在一起,一起和面、切、刻、煮,为春节做最后的“忙”来迎接元宵节。栩栩如生的“神圣的虫子”在这些熟练的手里用锄头和铲子被释放出来。
7.牺牲大海
相传农历正月十三是龙王的生日。每年的这一天,渔民们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祭海活动,希望一年到头都有好天气和大丰收。根据传统习俗,桌子上已经摆了祭品,包括猪头、鲤鱼、馒头等。在桌子前,人们烧香烧纸,纷纷向大海鞠躬。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彻全球,璀璨的烟花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
8.放海灯
正月十三放海灯是中国渔民的传统习俗。根据庄河民间传说,正月十三是海神的生日。在南方的一些地区,7月15日到3月23日之间有不同的说法。当地渔民和村民遵循传统习俗,在岸边设立祭品,点燃烟花爆竹,将制作精美、充满祝福的船灯放入大海,祈求一帆风顺、幸福平安。
1.《农历正月十三 正月十三有什么习俗和禁忌 正月十三习俗一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农历正月十三 正月十三有什么习俗和禁忌 正月十三习俗一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42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