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球物种种群数量 四十余年锐减过半

本报四川西昌10月30日专电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指数报告2014》显示,全球物种的种群数量自1970年以来已下降52%。湿地作为地球上最重要也最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污染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自1976年至2010年间,淡水生态系统物种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76%。这是记者从今天在西昌召开的2014年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上获悉的。

在国家林业局今年年初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中,长江流域资源丰富,仅在干流就记录到湿地植物1098种、湿地动物1254种。长江流域湿地面积945.68万公顷,占全国的17.7%,其中湿地保护面积452.9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4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推动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做出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遵循“江湖和谐、生态文明”的原则,提出“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长江全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和综合治理,尊重自然规律及河流演变规律,协调好江河湖泊、上中下游、干流支流关系,保护和改善流域生态服务功能,推动流域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命题,推动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和谐发展。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广仁说,大力推进长江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是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在该流域启动实施的一批湿地保护与恢复重点工程,包括湿地保护补助、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退耕还湿试点、湿地保护奖励等工作,改善了流域湿地生态状况。长江湿地保护网络是中国第一个基于流域尺度的湿地协调保护模式,其成功经验在不久前已经复制到了黄河流域的9个省市。

下一步,还将在长江湿地保护网络的基础上推进湿地立法、针对性地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创新长江流域湿地管理体制、建立湿地保护的考核机制、加强长江湿地保护网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在明天的闭幕式上,会议将发表《携手保护流域湿地,共建长江生态文明——西昌宣言》,宣言倡议,率先在长江流域做出积极示范,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方法、技术、实践融入到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

为期2天的2014年长江湿地保护网络年会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四川省林业厅、世界自然基金会、凉山州人民政府主办。以“携手保护长江湿地,共建长江生态文明”为主题,旨在交流湿地管理经验,学习湿地恢复技术,分享湿地研究成果,对长江沿线12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处湿地开展保护与恢复工作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1.《生命力指数 全球物种种群数量四十余年锐减过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生命力指数 全球物种种群数量四十余年锐减过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43697.html